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7-11-08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471013刘晓利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471013)刘晓利
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471003)刘红丽
“品管圈”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具有互补性质的人员本着自发的精神组圈,并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的管理及品管手法,使个人潜能得到挖掘,结合群体智慧和协作,发现实际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和改进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效率及效益的提升,并且还可使每位成员均具有参与感、成就感[1]。而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往的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精神科临床的需要,品管圈作为一个新的模式在护理中应用得到了较高的好评。笔者今年将品管圈活动实施于精神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科住院部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6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1例,男50例,女31例,年龄24~71岁,平均(41.77±10.25)岁,病程0.5~8年,平均(3.74±1.73)年。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抑郁症患者2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23例,初中文化22例,小学及以下文化36例;研究组81例,男49例,女32例,年龄22~73岁,平均(42.28±9.53)岁,病程1~9年,平均(3.91±2.01)年。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抑郁症患者30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21例,初中文化23例,小学及以下文化37例,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病程和文化程度等资料相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附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附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
附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
注:经t检验,*P<0.05。
组别 N 对患者病情知晓率 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 81 74.5±5.2 80.5±4.9 82.5±3.7研究组 81 95.7±3.8* 96.1±4.0* 98.0±2.4*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变化。
1.3.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品管圈小组由科室的11名执业护士参加,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36±3.60)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5名。学历: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1名,护士长任辅导员,职业年龄最长的主管护师任组长。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后及时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职责及品管工具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包括护患的沟通和交流),日常生活管理,危急重症的护理,安全护理及不良事件的控制与处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所有成员均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3.2 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由组长和辅导员负责,对护理计划进行公开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2],并和辅导员协商,最后确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1.3.3 护理计划的实施 日常的护理计划由组长和辅导员共同协商安排,针对病种不同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疾病较重的安排年资较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病情较轻的安排年轻的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生活,心理等指导,并对患者的危急重症,安全及不良事件进行护理与处理等,对患者安排护士后由组长和辅导员监督护理工作的实施和护理质量的考核[3]。
1.4 评定标准 采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医护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医护人员护理质量调查表内容(对患者病情情况知晓、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调查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附表1。
2.2 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率,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2。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早在1962年由日本人石川馨博士所创,在国内多称为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在护理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模式,可使护理人员自觉地参与,既锻炼了护理人员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及工作的热情,通过护士自身的努力和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品管圈在精神病科护理中的实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又降低了护理中的缺陷。通过品管圈的实施,完善了护理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强化了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4]。本次护理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5-8]。此外,在对患者病情知晓率,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在精神科的实施,可以给护士展示自我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潜能,激发了主观能动性,使护理人员能更好地、主动地参与护理管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