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定时吸痰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7-11-08盛树荫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颅脑气管气道

盛树荫

(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 德清 313200)

·护理与康复·

非定时吸痰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盛树荫

(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 德清 313200)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非定时吸痰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68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定时吸痰护理,观察组实施非定时吸痰,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吸痰量(62.3±7.5)mL,显著大于对照组(53.2±8.6)mL(P<0.05)。 痰痂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0.6%、11.8%,对照组为47.1%、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黏膜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非定时吸痰护理及时高效地清除了痰液,能减少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吸痰;非定时

气管切开已经成为临床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多数气管切开患者因呼吸道产生痰液量不断增加,咳嗽反射能力下降[1],无法自行清理痰液,导致气管套管内痰液结痂,而引起肺部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气道清洁护理。当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吸痰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痰液清洁作用[2],但是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肺部感染发生率[3]。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非定时吸痰[4],本文对气管切开患者就实施非定时吸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气管切开患者68例为对象,纳入标准:均实施气管切开辅助治疗,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59.6±13.5)岁;喉癌 20 例,气管异物 8 例,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 46~78 岁,平均(61.2±11.5)岁;喉癌 21 例,气管异物6例,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7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病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合理选择吸痰管,管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长度比气管导管长4~5cm,硬度适中,硅胶、圆头多孔。吸痰前检查装置完好性,吸引负压0.040~0.053MP,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采用边捻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同时注意观察痰液颜色变化。根据情况可重复吸痰,一般连续可吸3次,时间不超过3分钟。对痰液粘稠患者,可以向气道内注射3~5mL湿化液或雾化吸入后再行吸引;分泌物多时可先吸引再湿化再吸引。观察组实施非定时吸痰,出现以下情况实施吸痰:(1)有痰鸣音或者溢出痰液;(2)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安,脉率上升;(3)痰液位置较浅,痰量增加;(4)呼吸机气道因压力升高发出警报;(5)痰液量增加;(6)痰液发生阻塞;(7)患者要求吸痰;(8)血氧饱和度下降。对照组实施定时吸痰每2小时1次。两组实施相同的鼻饲、切口换药、气道湿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保持室内清洁,相对湿度60%,定时通风。切口敷料及时更换,保持干燥。套管系带松紧适中,结扎牢固,防止外套管脱出。常规肺部护理中,加强口腔清洁卫生,予西吡氯胺漱口液3次/d进行口腔护理。套管口盖双层湿润的盐水纱布,防止灰尘及异物的吸入,并可改善空气湿度。定时翻身叩背,震动肺部痰液,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

1.3 观察指标 观察7天平均吸痰量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以及气管痰痂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痰液量 观察组7天平均吸痰量 (62.3±7.5)mL,对照组(53.2±8.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气管痰痂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气道黏膜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痊愈。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患者在治疗中,都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性[5]。气管切开患者由于自身排痰能力下降,容易引起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甚至堵塞人工气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改善人工气道起着重要作用。

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内出现痰液时往往有多种临床症状[6],气管内痰液溢出,患者可出现缺氧症状、痰液位置较浅、痰液量增大等,临床常采用定时吸痰,易引起多种并发症[7-8],如窒息、心律失常、颅内压升高等。因此,提出了非定时吸痰,即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吸痰,从而改善症状[9]。本文观察组实施非定时吸痰护理后,吸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气管内痰痂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非定时吸痰护理,较常规定时吸痰能够更有效地清除痰液,预防气管内痰痂形成,减少肺部感染,改善预后。呼吸道黏膜损伤是气管切开吸痰的常见并发症,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气道黏膜损伤,观察组6例,对照组8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综上,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非定时吸痰护理能够及时高效排出痰液、降低肺部感染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体现了个性化护理的理念,值得临床借鉴。

[1] 罗玉君,黄立搜,洪磊,等.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与康复,2014,13(7):686

[2] 郭丽芬,王艳芳,周红波,等.应用气管插管改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肉芽组织增生患者通气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14,13(9):913

[3] 俞荣萍,钱丽霞,王亚玲,等.支气管镜直视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后出血的流程化护理.护理与康复,2015,14(3):251

[4] 毕娜,王建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2):3850

[5] 储冬吟,秦小夜.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对喉癌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5):143

[6] 李智慧,郭建华,袁艺源,等.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护理效果评价.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5):198

[7] 周雪芬.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术后护理及效果探讨.全科护理,2016,14(9):929

[8] 李树伟,田秀芬.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8):10

[9] 徐林凤.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评价.吉林医学, 2014(12):2712

猜你喜欢

颅脑气管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