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系统性复习策略探究
2017-11-07胡启政
胡启政
摘 要:高考文言文复习是高三复习的重要部分,如何使高三学生的课堂复习效益最大化,使学生能够轻松高效地掌握祖国历史文化积淀在语言文字上的考核要求?系统性的复习策略,是整个高三复习必须构建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复习;系统性;策略
一、高三文言复习的困惑
从事高三教学的老师,大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按理说,讲好文言文并将学生带进高考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高考文言文复习很容易陷入教材或陷入题海。
陷入教材,对教师教学来讲,本身就是一件费力而不讨好的事。从时间策略来讲,高三的复习时间紧,从头再来一遍教材的讲解,既不科学,也无效果。老师们普遍的策略是:梳理每篇文言文中的知识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再就是有选择性地讲解几篇文本以作示范,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己去消化。
陷入题海,对教师教学来讲不用费力,主要是不用费太多的心思。更何况从实际效果来讲,学生进行真题模拟,一方面熟悉了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另一方面也熟悉了命题规律,学生似乎也获益不少。此种以题代讲的教学策略,在几乎所有的高三教学中已经不断地被验证了其最终的功效。
二、构建文言语法知识体系
高三学生,有必要建立完整的文言语法知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灌输“以今律古”的观念。有许多人反对用“以今律古”这个概念,但对高中生来讲,这一观念的接受要比你讲解其他许多麻烦的术语容易得多。这个提法科学与否,此处不作讨论,但应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的人对文言文作的词法、句法的解说,其实是基于现代汉语的语法关系所作出的论断。
第二,传授学生一句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口溜,即是“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为状谓后补”。为此,只需举一个现代汉语的实例即可。
第三,凡有词类活用,从现代汉语的词性来看,主要是一个词“待在不该待的位置”。名词代词语法功能主要是作主、宾,若不是,则活用。动词、形容词主要作谓,若不是,则活用。
三、实词知识网络体系的教学策略
文言实词所涉知识点较多,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故而如下复习策略可以采纳。
第一,选取高中100个左右常用实词的本义进行讲解。实际上,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向来没有脱离开对一个词的基本义的追溯。因此,在平时的高三复习中,不可忽略对这一知识点的梳理。
第二,讲清古今异义的原因。(1)词义的演变: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变化等;(2)误把两个单音节词当作一个双音节词;(3)偏义复词的存在。
第三,讲解通假的原因:本无其字,借用;本有其字,写错。讲清通假构成的条件:读音相同或相近。明确判断通假存在的方法:读来不通,多有可能。同时提醒,通假在高考试卷中的考查,多半需联系教材相关例子联想。
第四,实词活用的讲解,一定要结合现代漢语语法顺口溜,反复训练并明确:位置决定了功能。
四、虚词教学策略
虚词,比较复杂,一是含义多,二是语法功能的确不好判断。
因此,必须建立虚词教学的语法体系,用科学、准确、清晰的讲解去让学生理解,而非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让学生去机械套搬或者仅凭直觉模糊判断。
第一,讲讲文言虚词的类别及其语法特征。古代汉语虚词类别里,比现代汉语的虚词只多了代词一个词类,即代、副、介、连、助、叹、拟(声)。代词主要分三类,即人称、疑问、指示。原本不多,可分别罗列。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作状语,一定位于动词前。介词主要是把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介绍给动词,故介宾短语后一定是动词。连词是连接两词语、短语、句子的词,因此,连词大都为关联词。
第二,虚词的语法功能与位置有关。因此,所有的虚词应放在两种语境中去判断,一是短语关系,一是复句关系。
五、文言特殊句式教学策略
在介词结构后置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中涉及的介词,主要有两个——于(有时“乎”通)、以,从不讲明;二是不善借力英语句式作简明讲解。
另外,对于定语后置句,特别是用“者”作后置标志的,也可借力英语里的定语从句,让学生轻松明白。如“求人可使报秦者”,英语的定语从句可表达成:“Looking for a person who can go to answer Qin.”
六、翻译教学策略
一般教师都能讲清楚翻译标准“信、雅、达”,也能熟练地向学生灌输“增、删、调、换、补、留”等口诀。要让学生背下这几个字是很容易的,但如何教会学生按照高考要求去准确翻译并拿到采分点,这才是核心,才是关键。因此,千万不可忽视对译的策略,即“字字落实”。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会让学生用核心语素去练习扩展组词的基本功。此外,高三每天的早自习中应该有一小段的文言片段实践练习材料。
七、学生阅读策略
学生读文言文有心理障碍,怕字当头。必须告诉他们:懂七成即可答题——初读五成懂,再读六成懂,读完题支七成懂,不需要每句都弄懂。
关于读法,一般在考史传文,需要教学生去划层次。划法简单,一斜线即可,随主人公职官变动或时间变动分开。这样,将会有利于弄懂人物主要事迹,便于做分析人物性格或特征的第二小题,也便于在做第三小题时,能够找准原文信息点,摆脱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参考文献:
颜世娟.高三文言文复习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6(6):8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