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7-11-07王燕
王燕
摘 要:数学建模思想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先进科学化的教育思想,在其最初引入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绩,计算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数学建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基础,将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作一综述。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所有的自然科学中,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可以说,数学涉及了我们生活中从大到小的每一个领域,数学的极端重要性已经是全世界人们公认的,另外,作为基础的学科基本语言,数学被冠以抽象的概念,但不能因此否认其重要地位,其实质是多样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其在各个学科的运用是潜力无穷的,而实现这一过程的转换途径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毫无疑问,数学建模是通向数学以及其科学运用的敲门砖,在高中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在改善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数学建模对教学的引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枯燥,是纯课堂的理论以及公式概念的授课,高中各科的课堂结构相对不合理,教学教材内容陈旧,高中教师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只有基础的理论授课,而不考虑实践教学授课,且学校只重视一节课的理论传授,归因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如实际的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学实践的配备失调等。
而数学建模则是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在目前老师以及家长共同追求升学率的目标下,很多学校的领导都忽略了信息教学的重要性,在很多学校,对于信息化教学改革都是不了了之,实际的情况是,在已经实行数学建模基础上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前是老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而通过数学建模基础上的信息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并且主动要求学习的欲望较高,这得益于该教学模式的趣味性,方法较新颖,成功地得到了学生的关注,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数学建模提升教师素质
以教师的层面来说,数学建模对于课堂教学目标较为清晰,且重视的程度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发展方向上,对于加强课堂改革意义的认识上,教师群体有了清晰的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思路的僵局,对于旧的不适合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群体扭转了观念,数学建模是科学化的教学思想,它推动了教师群体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数学建模信息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得到了最佳的发挥,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能力,这使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随着人类高科技的迅速更新与发展,高中信息化教育体系对于课程改革的要求随之提升,同时,对于教师群体也是极大的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对不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整体大局上,提高了高中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有效性。
三、数学建模的信息化教学成果
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数学建模的积极运用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首先,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主导作用突显,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才是对的,整个素质教育的实践才是可以被大众接受的,学生学习思想的创新能力在该教学模式下得到提高,那么该模式就是成功的,学习知识并得到运用,正是数学建模的信息化教学成果的有效成果。
在教学改革的深入过程中,逐步实施的课改理念已经初具雏形,广大的教育者应该明白,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实际情况,教育者应该实际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那么,在高中这一人生转折点,真正发挥教育改革的作用,在各科抽象的知识储备过程中,在数学建模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让知识理论的体系都以直观图像的模式出现,学生的思维逻辑较为活跃。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功。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受益于数学建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将输送到大学教育阶段。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随着科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的研究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数学建模作为基础的学科共识,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运用于教学改革的里程中,促进了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巨大推动作用,目前取得的教学成果有目共睹,广大教育者在以后的改革路上,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牢牢地运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杨萍.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3):88.
[2]辛凯.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J].品牌,2014(4):49.
編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