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学院资助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2017-11-07吕罗伊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院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吕罗伊莎

【摘 要】近年来,为了保证优秀的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国家对高职学院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政策也得到了高职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院;资助工作;问题;创新研究

西部地区的贫困学生作为高职学院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07年,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高职学院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关系到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系到奖助学金能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于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促使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各项工作能更加贴近学生,充分地了解困难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实际困难状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资助制度、政策和资助体系;本课题开展了关于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情况的调研活动。

一、关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的调查

由于学院所处的川西地理位置,学生群体来自老少边穷的人数较多,学院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有1018 人,其中特困生1102 人。本次调研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法,向2个校区6个系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9份,有效问卷 186份,有效率93%,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相关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

本次问卷,共有20题,其中单选14题,多选5题,问答题1题,参与调查的女生132人,男生54人;其中,高职专科学生162人,中职17人,五年一贯制学生3人;来自于城市中的家庭贫困的学生 20 人,来自于县镇中的家庭贫困的学生26 人,来自于农村的家庭贫困学生130 人,由此可见,我院农村的贫困学生较多,占总人数的70 %。在对 “您每月生活费结余怎样”选项中,选择基本没有的学生为128人, 选择有一部分的学生为41人,选择有一大部分的学生为5人,选择没算过的学生有8人;此项中,选择基本没有生活费结余的同学居多,占总人数的68% ,来自贫困家庭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情况不容乐观。

上图所示,学生家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有27人,8000~10000元有35人,6000~8000元的有32人,4000~6000元的有29人, 2000元以下的也有30人,据调查,我院农村贫困学生较多,家庭因病、因学、因残等原因导致的家庭收入更少,学生家庭主要靠农作物收入维持生计,部分家庭靠养殖业、种茶收入维持,还有些学生靠父母靠打工挣钱维持。

在图2中,选择每月平均消费金额500~800元的最多,占總人数的36%,而选择300~500元的学生有60人,占总人数的36%,甚至选择每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都有10人,相对同地区的大学学生月平均消费很低,尤其是西部高职院校的学生消费水平更低,从侧面印证我院学生家庭贫困的程度,需要通过更多资助渠道来拓宽现有的资助模式。

图3中显示,在对“学生面临最大困难的是什么”的5个选项中,选择经济困难的同学有88人,占总人数的47%,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后续能否正常完成学业问题也值得思考。

如图4所示,在对“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能让您有效的获得这些政策信息”中,学生知晓资助政策信息来源主要选择在于辅导员的讲解的人数为128人,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了解的为56人;通过邮寄资助手册或者宣传板报的了解的学生为44人,只占总人数的1/4,数据显示,我院需加大对资助工作以及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图5中显示,针对学费的主要来源这个问题,43%的学生选择依靠家庭收入为主要来源,17%的学生通过亲朋好友借款, 16%的同学通过勤工俭学、打工来获得学费,16%的同学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完全依靠借债承担的学生占6%,而只有2%的学生通过爱心捐款获得。目前,我院中职学生免除学费,但高职贫困学生的学费来源仍然不可忽视。

图6中显示,学生对于学院资助方面的帮助效果怎样的选择上也大不相同,对于学费等基本得到解决,但生活上仍然吃紧的学生为73人,充分说明学生对于资助的需求还有上涨的空间。选择帮助很大,现在不会为学费和生活费感到担忧的学生有48人,而认为能够有些帮助,但帮助不大的学生也有40人。这种情况也意味着学院对于学生资助的帮助需要进一步加大。

在表1中,学生认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否公开、公正、透明的选项中,认为很不错的为70人,基本能得到照顾的为80人,但是认为不公平的也有14人,这也反映出少部分同学对于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以及贫困生的认定存在一些疑虑,也为未来我院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任何更加公正、公开展开资助工作,以及进一步规范评定流程提供依据。

表1您认为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否公开、公正、透明

选项 做得很不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资助 基本都照顾到了,但部分家庭更困难的学生得到的资助却不如其他人 不公平,我都不知道学校是怎么评定助学金 其他

人数 70 80 14 13

图7中显示,学生对于学院在资助工作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选择上也大不相同,学生在这个选项中,有117名学生希望增加勤工俭学岗位,有99名学生希望提供助学金,而希望成立”家庭苦难学生爱心基金”以备不时之需的学生有38位学生.这种情况意味着学生对于资助需求进一步扩大,要建立新的资助形式来补充现有的资助模式。

如图8所示,在对“家庭困难学生心理表现”这一题中,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的困难给自身压力较大的有96人,在社交场合因经济支出导致矛盾的有106人;因为贫困导致人际交往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4,数据显示,我院需加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干预与辅导。endprint

二、学院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院非常重视资助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定审核工作不细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基本上是在院系层面由专职辅导员完成的。由于专职辅导员工作繁杂,精力不够,经验不足,使得认定工作出现了表面化、敷衍化的倾向。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为各地区的经济都存在差异,目前各高校认定困难学生从家庭年收入、家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学生消费情况这些方面进行的。即使有当地民政部门的盖章,但其真实往往无法考证;个人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像电脑、手机普及化,很难再把它们真正列入奢侈品的范畴。

(二)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及培训制度

学院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往往是辅导员,这就造成了有限的人员要审核数量巨大、复杂的资料,加上没有专业知识的培训,往往在接到通知之后匆匆忙忙分配名额,然后收集资料、审核资料,最后上报,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流动性大,做资助工作的老师在刚刚熟悉工作之后轮岗转任,在换人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良好的交接与培训制度,上一个负责人不愿意培训、指导下一个接手的人,导致新入职的辅导员直接进入实质工作,这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民主评议部分形式化

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如用公开的方式进行投票往往怕伤到学生自尊,所以各班会抽取部分同学组成评议小组,将申请学生的困难分为不同档次。由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他们在更大程度上能反映民情民意,这样有利于公开、公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这样的办法往往能被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潜在的弊端也经常出现,有些学生人缘好,在认定中往往被通过,有些同学因为性格内向,较少与同学交流,或是不愿意将家里情况告诉给同学,这样往往就不被认定, 学生的投票也会存在“拉选票”的现象,最终导致结果的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这更是一个难度大的工作。

(四)信息传递滞后

学校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层层传达,由学院的资助中心传达给系部负责人,系部负责人传达给辅导员,再传达给学生,信息的不畅通,渠道不通,没有立体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政策,这都造成了资助工作的低效率。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上公开,以便学生查阅信息及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有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在第一时间内把所有的政策、评定方法及申请表、名单公示等内容发布在网站上,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学生信任和支持。

三、西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复查和变更

各高职院校要严格对本系或校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进行了认真复查。学院针对公示期间发现的各种情况,由学生处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对存在异议的学生进行调查、核实。调查小组通过与学生座谈后,对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标准学生的贫困资格予以取消,最终确定出家庭经濟困难学生名单。

(二)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实现贫困学生的自立自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学生的现实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应当对此引起重视,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业,在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具体奖励措施实施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贫困生。

(三)营造校园健康消费及感恩环境

在当前大学校园里,高消费被视为一种时尚,贫富学生之间的消费有着巨大的差异,学校的风气也受到了这“时尚”风的负面影响,这给贫困学生造成了无形的精神压力,这也是造成他们自卑心理的一个诱发因素。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校贫困生关注关爱的增强,资助幅度的提升,贫困生感恩教育也渐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受助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建立生源地认定机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所在地各级政府对学生家庭信息有着一手最可靠、最真实的信息,生源地家庭经济的认定应该是学生最直接的、最可行的一种认定方式。但目前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加以约束,明确认定部门的责任,定期开展抽查工作,加大对其造假的惩罚力度。

(五)拓宽助学通道

多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职学院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措施,为保证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学院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同时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职学院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

(六)简化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

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多方负担,包括政府、学生、家长、高校和捐赠人等,可以用过去的收入(如存款)、现在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来分担成本。而助学贷款为学生用他们未来的收入承担现在接受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助学贷款比助学金更能降低政府的开支,使成本收益的分配更为公平。”助学贷款通过缓交学费的方式,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有了与其他学生一样的高等教育机会。但助学贷款后管理一直是银行和高校资助中心面临的难题。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没有完全落到需要的同学身上,贷款申报手续繁琐,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批准与申请数额差距较大,还贷期限的设置增加了还贷难度等等。这些使得需要贷款的学生普遍觉得获贷不易,还贷更难,造成了放弃贷款的现象。因此学校在以后的资助工作中,要在完善奖助学金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助学贷款的推进力度,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冯涛. 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及措施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 2006(3).

[2]马胜凯. 英国高职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对我国高职学院资助政策的启示.沈阳工程学院学报[J] 2009(3).

[3]王小敏. 对高职学院资助政策的现状反思.管理观察[J] 2009(35).

[4]程育兰. 高职学院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 2005(11).

[5]江应中. 高职学院贫困生资助的伦理性及价值跃迁.江苏高教[J] 20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学院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合并组建类高职院校扁平化管理初探
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