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7-11-07林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语文

【摘 要】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语文;德育;道德;教育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由些可见语文学科是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学科,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语文素养、审美素养,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使他们具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祖国化事业的强大后备军。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浅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如今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例如,我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时,课文中有桂林山水精美的插图,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一幅幅美丽迷人的风景画卷。在展示风景画卷的同时配上教师的导语,播放《我想去桂林》这首动人的歌曲,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当图片展示完后,学生意犹未尽,依然沉醉于桂林美丽的风景中,我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问,你听完如此动听歌曲,看完如此美丽的图片之后有何感想?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当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进一步的结合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观赏桂林的山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卷。最后,让同学们把赞美桂林山水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热情,从而树立保护祖国美丽山水的环境意识。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

例如,我教《乡下人家》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乡下人家的风景”,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赞叹朗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田园风景,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

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小学生自制力较弱、知识面窄、贪玩、好动,一般来说他们很难如成年人一样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和故事却情有独钟,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作为教师可以充分抓住他们的兴趣,利用这些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启迪他们,使他们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如在《中彩那天》中,讲的是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学生深深的被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在教学过程中,我转换角色“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做一起道德的选择,通过活动,学生最终明白了“一个人只要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比财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在生活中我们要诚实、守信用,做个好孩子。”这样一个道理。

四、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因之,我们作为教师的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此外,还要善于、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情绪波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且关心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林坤(1988.10~),女,汉,广东省江门市人,小学二级语文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