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思考

2017-11-07盛微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德家乡家庭

盛微微

【摘 要】品德资源丰富多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从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媒体和学生个人等几个方面巧妙开发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保证品德课程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校本资源;家庭资源;地域资源;网络资源

大千世界,品德资源丰富多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围绕教学内容,选取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寻找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将其融入品德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以生为本,巧妙开发课程资源进行了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一、关注学生的成长摇篮,选取鲜活的校本资源

(一)亮丽的校园景点,动态的环境资源

校园环境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显性的校园景点、设备设施,又包括隐性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我校是南通市绿化先进单位,被誉为“花园式小学”,绿草如茵、鲜花芬芳,假山长廊、小桥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研究性学习版面、学生众多的成绩展示,让人啧啧称赞;校园内的植物名片、蔬菜实践基地、文化长廊,班级中的“图书角”、“生物角”、“我能行展示台”、“古诗欣赏”、“一周新闻”等,让人回味无穷;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艺术节,让学生们不仅活跃了身心,更提高了能力……所有这些都成为校园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校内动态的知识源,这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

比如在教学《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时,我考虑到学校是南通市书法特色学校,学校走廊里、每一面墙壁上都挂满了老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近水楼台先得月啊,我在教学时,领着学生边欣赏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边讲解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学生们感到很自豪,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敬仰转化成了作为中华子孙必须好好学习,认真写字,传承经典,发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二)多彩的校园生活,深厚的人文资源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多样化的校园生活资源,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紧密结合校园生活实际的探究素材。这些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最能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

比如,我在参加南通市优课比赛时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品德与社会三下)。这一课由“他们为我做了什么”“小采访”“小辨析”“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四部分组成。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开发独特的家庭资源

(一)搜集生活资源,增强认知感悟

家庭,是每个人道德成长的发源地。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最能激发人的情感,最能带给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在教《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我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把学生生活原貌生动地活化于课堂,带给了学生情感上的真切体验、经验上的真诚共享。

(二)巧用亲情资源,增进情感体验

亲情,是永远也不会褪色的资源。家庭教育因为各个家庭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凸现出很多层面。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总是有一份神秘。但是,因为缺少应有的沟通,所以他们很少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有的话,也难以面对面交流,呈现出“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状态。在教学《父母的疼爱》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份亲情作业,让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课堂上给孩子们阅读,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一片爱心。

(三)共享家庭资源,丰富道德经验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发的家庭资源不仅包括家庭中的藏书、照片、录像等图文声像资料,还应包括学生耳闻目睹的家庭生活经历,以及通过调查采访能发掘的家庭成员或亲属的不同阅历及工作环境中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这些家庭资源的开发在“家庭”主题单元的教材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开掘本真的地域资源

(一)量体裁衣,让资源运用富有“适切性”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他们的认识是循序渐进式的,因此,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富有“适切性”,要关注儿童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量体裁衣,寻找并精选最适合儿童的最优化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品德教育目标。

苏教版品德三年级下册《11.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產,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首先让学生回想到外地去旅游时,都会做些什么呀?导入话题后,让学生想想,家乡的海鲜节到了,许多外地朋友来到启东做客,你会如何向他们介绍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和地方小吃呢?因为课前学生都搜集了资料,因此,他们对家乡景点都能娓娓道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拟定“启东一日游”线路,然后进行对比交流。在40分钟的自由交流和自主活动中,学生对于家乡启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不断深化,课堂的最后再次点题并引出下节课讨论家乡美食和土特产的要求,激起学生颇具自豪感的小主人翁意识,也引发大家进入下节课学习的兴趣。整个活动,贴近生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热情高涨,学得兴趣盎然,学习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丰富体验,让资源运用更具“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活动”应该成为品德教学中灵动的音符。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依托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在体验中积淀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导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品德教育更高效、更实效!

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牵江揽海,景色迷人。海洋文化是我们的特色文化。在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前,我们组织学生游览吕四港,圆陀角等自然风光,那波澜壮阔的豪放,鱼虾满舱的喜悦,让学生回味无穷。然后,布置学生搜集家乡风景图片,学唱《启东山歌》和启东民谣,向父母长辈了解启东的民俗。课上,出示了大量的家乡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各个旅游景点。学生个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自豪之情溢满脸颊。

实践证明,依托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丰富了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这样富有实效性的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让品德教育更具实效!

四、关注信息媒体,巧用时尚的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教师应与时俱进,勤关注各类媒体信息,并进行有效的筛选,巧妙运用到品德课程中去。

如,我在教《中秋与重阳》(二上)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这些啊,都是较为普遍的风俗,全国各地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播放各个网站上查阅到的全国各地的重阳节风俗民情。

……

师:孩子们,你们真的非常懂事,时刻都想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谆谆教诲使我们一天天懂事。一直以来,有一则家喻户晓的广告深深地打动着我,今天在这儿,我愿与大家一同分享。

播放中央台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搜集了网站上查阅到的全国各地的关于重阳节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了重阳节的源远流长。通过观看公益广告,让学生在看中思,在思中学,品德教育的目标在无言中完满达成。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发掘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课堂预设,科学整合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人文的品德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也将更富有生机与魅力!

猜你喜欢

品德家乡家庭
家庭“煮”夫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