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以趣导学

2017-11-07蔡飞婵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故事兴趣游戏

蔡飞婵

【摘 要】低年级学生在注意力、学习专注度等方面有着他们的年龄特征,专注力低,学习能力差,不会聆听……,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有时候为了让教学顺利地进行,常常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着数学,自然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下苦功,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同样精彩。

【关键词】故事;游戏;模拟实践;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就会把课堂当成“乐园”,就会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

一、故事激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学活动。而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经常是图文结合展示出来的,怎样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编成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在教学《小猫吃鱼》中,我是这么设计的:

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出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

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 (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瞧:小猫来了!小花猫忍不住吃了一条,还剩下2条鱼。(片段2)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3-1=2)

师:小花猫吃了一条鱼之后,坐在盘子旁边不走,眼睛不停的转着,心里想:小鱼真好吃,盘子里还剩下2条,小猫接着会怎么做呢?

生:盘子里有2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还剩下1条鱼。(片段3)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2-1=1;3-2=1;3-1-1=1)

师:又吃完一条鱼之后,小花猫手拖着脑袋,猜猜它是怎么想的?

师:小花猫觉得鱼太好吃了,结果他把最后一条鱼也给吃了。(片段4) 小花猫把最后一条鱼吃了之后,就非常满足的跑了。为什么小猫跑了?(他把最后的一条鱼也吃了,现在盘子里一条鱼也没有了)一条鱼也没有用几了表示?(0)他把最后一条鱼也吃了,现在一条鱼都没有了,算式怎么写呢?(1-1=0;3-3=0)

这样用故事贯穿课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游戏激趣

古往今来数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游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去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我在教学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中,我在二(1)班上课时,在反馈练习这一环节中,我先直接让学生把答案写出来,然后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齐读并背诵口诀。但是在背诵口诀这一环节上,只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背诵出来。课后经过反思,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习兴趣不高,背诵口诀形式比较死板、枯燥、单一,学生很快觉得不耐烦了。导致对新知识巩固不牢。于是,我在二(2)班上同样一节课时,我在反馈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我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写着:口诀的前半句(一六)、(二六)……(六九);口诀的后半句(得六)、(十八)……(五十四)。乘法算式(1×6= )(2×6= )……(6×9= );乘法的得数(6)、(12)……(54)请拿着“口诀的前半句”和“乘法算式”的先找朋友。在找朋友的时候,用上“我是××,我的朋友是谁?”和“我是××,你的朋友是我。”等句子,在找到正确的朋友后,同时把口诀或算式读一遍,如:我是1×6,我的朋友是谁?我是6,你的朋友是我。我是一六,我的朋友是谁?我是得六,你的朋友是我,然后全班齐读:1×6=6,一六得六。

这样的游戏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觉得好玩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大部分学生也能快速地把六的乘法口诀熟练背诵下来了。

三、模拟实践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恰当的模拟表演,会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在上一年级《人们币简单计算》时,在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我创设了让学生模拟购物的情境。先让学生在自己桌子上面的学习用品标上价格,例如:作业本5角,卷笔刀4元,文具盒5元……瞬间,把教室变成了超市,这情景让学生学习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接着指定学生扮演顾客购买两种物品,其他同学在桌位上扮售货员。学生随意购买两种物品,并用上购物需要的语言。如,顾客说:“我要买一个卷笔刀和一个文具盒,请问需要多少钱?”售货员:“卷笔刀4元,文具盒5元,合起来一共是9元”最后完成换钱(付钱、找钱)的情境。通过模拟购物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轻松学会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觉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好玩。在民主教学中,要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3]《新世纪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故事兴趣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