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预习的浅谈
2017-11-07王记
王记
【摘 要】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预习能让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学习,能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学习变得更有内涵。怎样培养小学生预习呢?首先要让他们有明确的预习任务,养成预习的习惯;其次还离不开教师关于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品尝到预习带来的成就感,他们就更要预习,更爱预习,预习得更认真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
“预习”这个词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他们多数是留守儿童,就连每天老师留在家庭作业本上的作业也总是做得那么马马虎虎、寥寥草草,有的甚至不做,怎么会预习呢?我们学校开展了关于小学生学习常规的课题研究,其中,“预习”也被摆到了醒目的位置。于是,我在班上进行了关于预习的探究,作了一些尝试。
一、明确预习任务,养成预习习惯
首先要有明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开始,教师要认真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要像对待书面作业一样认真对待预习作业。对于没有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要进行批评教育,还要让他们在新课之前到办公室来补好预习作业。这样让学生们明白预习的重要性,知道预习作业也是必须做的。长此以往,即使老师每天不再把预习作业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记得我班刚开始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只是口头布置,后来一检查,好多同学已经不记得有预习作业了。于是,我把每天的预习作业放进了当天的家庭作业中,而且每天坚持检查,尽管繁琐,但时间长了,同学们的头脑中便有了“预习”这个词语。
光有还不行,我还对预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生字词怎样预习,在文中用什么符号标记,词意的理解怎样预习,不懂的词句又用什么符号做标记,课文怎么熟读,摘抄优美词句怎么抄,抄在什么本子上,这些都作了详细的要求。每上一篇新课文之前,只要拿到同学的书就能很醒目地从书中看出他是否预习了。对于懒惰的同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地监督。
预习也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学生刚开始预习时就期望达到很好的效果,也不能刚开始预习时教师就把预习要求提得很高、很全面。低年級时可要求学生预习课后生字、词语。中年级在预习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词意,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高年级时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对课文内容旁批侧注,自主积累优美词句。当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习的层次也就各不相同,只要能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在预习,也就可以了。
二、学会预习方法
当然,预习要达到效果,盲目随意也是不可取的,还离不开教师关于预习方法的指导。一开始,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一篇文章,一个新知识点的预习。就拿课文来说吧,预习一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习。①阅读文章前面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所需理解哪些问题。②预习时要围绕课文读、思、圈、画。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思考课后的问题,圈出本文的生字新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勾出认为重要的句段。③给课文加批注。预习课文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敢于有自己的观点。能及时在文中旁批侧注。④预习时,对于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可以美美的读几遍,品味其中的意境,同时还可以专门准备一个摘抄本,摘抄下优美的句段。
三、品尝预习成就感
要是让同学们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品尝预习带来的成就感,他们就更要预习,更爱预习,预习得更认真了。记得我班有一次上新课,我把生字词都板书在了黑板上,当我要全都认识的学生举手时,只有寥寥几个。于是,我请其中一个同学把它们准确流利地读出来。那个同学刚读完,我就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班上其他同学也跟着鼓起掌来,只见那个同学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接着,我请每个同学关上书,让组长走到他的面前去抽认生字,有几个生字不认识,就把它们作为书面作业写下来。那些回去没预习的同学这下嘀咕开了,“今天我一定要记得预习”。通过这次预习作业的突击抽查,不少同学认识到了预习的必要性。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围绕预习设计相应的训练,让学生从中品味预习的成就,更乐于预习。
如:预习《草原》一文时,我为同学安排了收集草原的相关资料、图片。上课伊始,我便要同学们出示相应的资料、图片。我发现有一个同学把自己到草原去玩的照片带到了课堂上,我赶紧请他站起来煞有介事地把自己看到的草原给大家介绍了一番,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他也得意得不得了,品尝到了预习的成就感。从那以后,我发现同学们预习时更喜欢千方百计地收集资料了。
通过这些相应的训练,我把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同学们都乐于预习了。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在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预习能让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学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学习变得更有内涵。因而,预习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习惯,应早日养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