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的策略
2017-11-07杜玉霞申国华
杜玉霞 申国华
【摘 要】班级管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一个班级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有爱心,积极向上的集体,班主任的引导与管理必不可少。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班集体能否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其中班主任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这些年班主任的经历,我将班级管理的策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诚理解,宽容大度
“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是我们当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有一天下午上课,我发现有几名男生脸红,感觉不对劲。进一步了解发现他们中午借外出洗澡的机会在街上吃饭并喝了一点酒。根据我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中学生是不允许喝酒的,而且前几天我在班会上刚刚强调过这一问题。我把他们叫到走廊上,我还没开口他们就已经意识到问题暴露了,经过仔细询问,原来其中一名学生今天过生日,本不想喝酒,但又觉得吃饭气氛不够热烈,所以每人喝了一杯。这几个人平时在班级表现还是不错,不是特顽皮的,我与他们几人进行了长谈,并给他们讲了中学生喝酒的害处,我决定把他们交给学校并通知其家长。他们三人立即很诚恳地向我表示:不要把他们交给学校处理,他们一定会记住此次教训,绝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并且保证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我转念一想:如果把他们交给学校,势必会把事情闹大,造成学生对老师敌对心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不如相信他们的保证,让他们自己反思。最后我们双方约定,我不把他们交给学校和家长,他们保证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让这件事成为高中时期的一个秘密。高中毕业前他们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这件事,让我相信,师生之间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约定,也一个包含着一份真诚和守信,这也体现了教师的宽容之心。
二、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正如我们常听说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听其教。青少年又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新班级组建伊始,教室物品的摆放,像卫生用具、花盆、讲桌内外物品如何摆放我会亲自示范。我注意把教师自习课用的椅子用完后放回原处,学生都看在眼里。我不断坚持,学生自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位同学说:“我看到我们班主任拾起地上的废纸,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教育学生公德意识不仅关乎于个人修养,也关系到民族的形象,要踏踏实实从生活中小事做起,不说脏话,自习课不应随便打扰别人;在走廊要讲秩序,爱护环境,不随地吐口香糖。学生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气,也约束了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
三、用“愛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真心实意。平等可以营造融洽,爱心可使枯木复苏,耐心可以修好“破罐”。班主任虽然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在同一时期平均分给每一个学生,但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全体学生,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够发现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同学,以前很好,但由于父母离异。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性格变得越发孤僻。经常迟到,值日生工作不积极,学习成绩下滑,我让同学们主动和她接触,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利用周六、周日及大课间活动时间和她多次长谈,让她明白,父母离异不是她的缺点,没有必要因此而自卑和消沉,父母放弃了他们之间的婚姻形式,并没有放弃对她的爱,同学们对她依然热情如故,并没有看低她的意思,渐渐的,她开朗起来,又成为班集体中充满活力的一员。不仅改掉了毛病,而且学习成绩也上来了,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并在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四、“有意”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既抓教学业务,又抓班级管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选举班干部时一定要民主、公正、公平、公开,不能由班主任点名,委任班干部,这样做不能服众。选出班干部以后,人员分工要明确,各人有各人的岗位职责。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好班级。同时班主任要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要信任他们,鼓励、指导他们如何去抓班级管理。如果指导得好,班主任工作就事半功倍,班主任也就能抽出更多时间去钻研教材、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了。
五、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发现他今天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由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六、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是学习的必要途径。读杰出教育家的专著,作者的教育思想、智慧、技巧、情感会透过文字走入心灵;读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最新观点,可以从别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读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种读物,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尝试着用科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很琐碎,反思以往,自己每天从早到晚陪着学生自习,守着学生做操,盯着学生扫除,像个保姆一样任劳任怨,然而学生并不喜欢;像个勤杂工一样什么都干,却并没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我开始尝试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把班级当作教育科研基地,思考怎样让自己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
七、进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班主任应该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要求家长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再次,家长在家不能只顾看手机,应该多看书,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在班级管理中,若要真正有的放矢,需要班主任花大力气,倾心研究每个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只有读懂他们,才能引导他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张超.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窦而立.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探讨[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