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内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究

2017-11-07李新奎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5期
关键词:校中厂工学结合工匠精神

李新奎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222

摘 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在既是教师又是师父的一体化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还存在着资金不足、与现行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契合度不够高等问题,但经过教学体系改革、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将成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资金和政策向技工院校的倾斜,基于校内工学结合模式将具备更强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中厂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a)-0222-02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伴随而来的是当前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偏低与高度智能化的工作岗位需求不对等的问题。基于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我国提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其内涵精髓在于精益求精、严谨、坚持、敬业、创新等技术工人所需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 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校企合作为前提,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现在标准意义下的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着企业积极性不高、一线高技能人才因工作任务重忽略了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全面的素质。

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利用学校餐厅等有利条件,实现“校中店”,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在既是教师又是师父的一体化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3 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当前形势下,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依然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窘境。要建立完整的校中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阶段部分技工院校依然面临着土地面积不足、专业建设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2)校内工学一体化模式面临着与现行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完美结合的契合点。工学结合模式需要让学生长时间在一线进行训练与学习,制定完整的可以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4 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工匠精神的培养的优势

(1)校内工学结合模式下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校中店范畴中,师父既是老师,老师就是师父。这种构成可以更好的发挥一体化教师在职业技能上的优势,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烹饪专业为例,刀工、勺工的熟练操作是最基础的工作,然而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刀工、勺工操作要领和实践中往往存在感官上的差异。在校中店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刀工、勺工练习,克服学生对陌生技能的紧张感和工作中的不规范操作,更有效的保证学生工作中的安全。

(2)校内工学结合模式可以更全面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工学结合模式,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在企业上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经过“教师师父”对学生工作作风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培养更多的合格工匠。仍以烹饪专业刀工、勺工练习为例,因为良好职业素养的缺失,现实酒店中经常存在不按要求工作的情况。在校内给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当学生进入酒店后把良好的职业习惯延续下去,可以更好的为社会为顾客服务,提高厨师的整体技术素养。

(3)校内工学结合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课堂与一线岗位脱节的问题。在技工院校建立校中店,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企业氛围。同时让不成熟的技校学生在“教师师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避免了在外实习中“虚拟顶岗”的尴尬局面。据调查,现阶段顶岗实习学生中,高职学生的实习“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只有35%,中职学生“完全按照计划”的只有42.7%,平均只有38%,整体偏低。校内工学结合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4)校内工学结合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疑难技术问题的解决。校内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半工半学的状态,当学生遇到技术难点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与“教师师父”沟通解决,“教师师父”也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统一的“岗位培训”,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5 校内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对学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愿景

(1)加快技工院校教学体制改革,培养更多优秀工匠。技工院校是培养优秀工匠的摇篮,是培养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加快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与现行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融合,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

(2)校内工学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可以提供给企业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优秀工匠。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已使我国餐饮企业具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澳大利亚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时已经成为技术娴熟的优秀技术人才,德国为技术工人提供了终身学习的院校平台。校内工学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可有效缩短技术人才从校园到企业的过渡时间,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校内工学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工学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优秀技术人才的成才率,缩短技工院校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型的过渡期,提高行业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资金和政策向技工院校的倾斜,基于校内工学结合模式将具备更强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 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3-21.

[3]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中厂工学结合工匠精神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