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7-11-07蒋伽丹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1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蒋伽丹

摘 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它主要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经济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在高职层次教授这门课并不容易。因此,任课教师应当致力于这门课的全面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教材等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探索和改革,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79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为国内众多高职院校经贸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内容基本是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以适合高职教学的需要。笔者自2013年从事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以来,已进行了好几轮教学,对这门课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也与同行就这些方面进行过交流,下面笔者谈谈对这些方面的体会和想法。

1 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经济学基础虽然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有相当多的数学应用,但仍然应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包括理工科专业)的通识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中小学几乎不给学生讲授商业和经济方面的知识,高中毕业生对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情况一无所知,然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日益紧密,这与国内中小学生在这方面贫乏的知识储备是不相适应的,现在的国情要求学生必须在大学阶段补上这一课,以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贸易、金融、物流、会计等方面的工作,更加离不开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所以经济学基础在这部分专业的学生中应该进一步得到加强。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使学生了解经济常识,熟知经济理论;二、培养经济学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阶段,我们不应该给学生灌输较深的经济学知识和期望他们掌握经济学数理分析能力,而是要求他们掌握一般的入门级别的经济常识就可以了,但是在能力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对他们提出要求,这就是对于国内外发生的经济事件、日常生活中与经济学有关的现象,应该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后者对于经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对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尤为重要。

2 教学内容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有着完整的学科体系,内容多、理论性强、抽象,它杂糅了各个经济学流派的观点和学说,且通常有大量的数学推导和证明,可以说将这门课讲得通俗易懂已属不易。但是,高职院校由于有限的学制长度,通常将这门课安排在一学期内,且一般仅有48-56课时,与此相对照的是,本科学校却将这门课安排在两学期内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讲一个学期)。另外,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而微观经济学中常用到的求导知识跟经济学基础是放在同一个学期讲的,这无疑更加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难度。以上事实使我们经济学基础的教师认识到,在高职层次讲好这门课有相当的困难,必须采取务实的态度来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中应坚决贯彻高职教学 “必需、够用”的原则,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内容,只保留对后续课程和将来学生就业有用的知识,多用案例,大幅度减少数学推导和证明。本着这些原则,笔者认为以下几部分知识是基本的(见表1),如果有时间,可以稍添加一些其他内容,但不应过多。对于表1中每一部分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以上原则,进行一定的取舍,比如,生产与成本分析这部分中讲述生产者均衡时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和数量指标,这对于数学基础原本不好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我们可以用简要的语言和一些案例来取代曲线、指标。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上评讲一些国内外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事件或评论,或推荐学生课后去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帮助。有些教师主张将经济学基础进行双语教学,笔者认为,使用双语讲授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在我国只适合在重点本科院校开展,连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接受经济学双语教学都会觉得很吃力,就更不用说英语水平更差的高职学生了。所以,双语教学对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来说是绝对不合适的。

3 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所以采用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广受诟病,但是鉴于这门课的难度和高职学生较差的自学能力,讲授法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使用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且获得的知识内容系统完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要使用生动有趣的語言。

当然,经济学本身的理论性强、枯燥,教师如果一直干巴巴地讲理论,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注意力明显下降。因此,很多教师都采用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其中获得教师和学生两者认同感最高的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每节课讲授理论前先讲一个相关的案例,通过让学生思考、回答基于该案例的问题,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该节课的教学任务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笔者觉得那些所举的案例很关键,教师需要平时多听、多看、多想,在生活实践、调研过程中积累一手资料,或者通过报刊、媒体评论和网络等方式收集,另外,对于同一个教学任务可以有多个案例供选择,这时教师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案例。例如在讲替代品的概念时,可以提学校食堂的饭菜和学校周边饭馆的饭菜或是美团外卖的饭菜;讲生产要素价格时,可以举华为近几年对大学生的起薪工资。

另外,在讲授有关章节时,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例如,在讲“市场分析”这部分时,带领学生去商业银行、大型制造型企业、饭馆及车展现场,诱导学生根据某些特征来辨别各种类型的市场,从而加深对这几种市场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客观经济现象,发现经济问题、理解经济规律。至于体验教学的场所则可以优先选择各高职院校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待完成现场教学后在三年学制的最后一年可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学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下活学活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以便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endprint

如果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那莫过于采用通过向学生布置活动型作业来进行反馈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了。例如,我们在讲第一章供求定理时,给学生布置一项小组作业,调查学校周边各类饭店、小吃店的价格,并解释一下远离城区的学校周边饭菜价格比较贵的原因。学生分成4、5人一组,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实地走访学校周边的饭馆调查,然后小组成员间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各小组把调查的过程和结论做成PPT在课上汇报。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型作业,自主研究和分析,锻炼了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

除了上述三种之外,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启发式教学法或探究式教学法,笔者认为其实这两种方法的实质是相同的。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前,创设一个情境或讲一些事例,并且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分组讨论、小组辩论甚至角色扮演等途径去独立探究,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引导和解释,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虽然探究式或启发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但根据近几年在第一线的亲身教学体验,笔者不赞同在高职经济学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1)高职学生自学能力差,学习的主动性差,尤其是后者,很多学生平时布置的作业都是临交前在课上抄袭完成,更不要说让他们通过多种手段自己独立探究一个问题了;2)高职学生思辨能力较差,而讨论和辩论需要极强的思辨能力;3)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最终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量少且通常不完整,但花费的时间却相对较长,高职阶段有限的课时量不允许这样做。

4 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笔者认为在高职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硬件条件,在课堂上展现一些图片或视频,寓教于乐;尤其是可以用一些电脑软件动画模拟一些曲线的画成或3D演示某些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曲线的含义。

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互联网+”教学。高职经济学基础的教师可以在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的帮助下建立课程网站,将PPT课件、习题答案、案例分析等课程材料上传到网站供学生浏览、下载,还可以将有关经济热点文章和视频的链接公布在该站点,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QQ、论坛、电子邮箱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于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喜欢用手机上网,“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极易被学生接受。

实践教学也是高职经济学教学的一种必要手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职业人才,相应地,实践教学就成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经济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其内容都脱离不了实际的经济生活,实践教学能让学生明白经济学的实用性和价值。例如在讲生产与成本分析这一章时就可安排一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按4、5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去学校周边的饭馆、超市、银行、饮品店等了解一下它们的成本和收益等数据,分析讨论各个单位的经营情况,最后提交分析调查报告,并做成PPT在课上由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此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经济综合模拟实验室,在相关章节结束后利用软件或其他手段开展与经济学直接相关的实验如证券投资交易模拟与分析、财会专业模拟与分析、电子商务模拟与分析等。有的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师会挑选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诸如组队参加 “挑战杯”大赛等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笔者并不赞同。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水平、文化基础都较差,再加上他们平时课也很多,即使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参加这种学术味很浓的竞赛也非常吃力,所以还不如让学生节省点精力把在校的学业搞好。

5 课程考核

在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上,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以及学生能力的考核。以往的做法是平时和期末在总评成绩中占30%和70%的做法,这样的比例过分强调期末成绩,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平时不听课甚至经常旷课、到了期末就靠死记硬背混过考试的习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将平时和期末调整成50%/50%或大于1∶1(如60%/40%)的比例,另外在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中除了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外,添加课堂表现一项,采用加扣分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提问的在计算总评成绩时加一定分数,上课经常睡觉、讲话或玩手机的则扣一些分数。第二,在平时成绩中加入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比如前面提到的活动型作业可在总评成绩中占到30%,具体评分标准是任务完成的程度与质量(调研活动成果汇报展示)、小组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以上两点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在一学期中不断地积累成绩,而不是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第三,课后作业应减少理论推导和计算方面的内容,增加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及时与身边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在期末考试中,削减客观题和计算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知识应用型主观题的比例,以此来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6 课程资源建设

在教材方面,笔者认为应选择明确标明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学基础教材,教材内容应尽量减少数理推导和证明,多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和案例。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针对各个学校教师自身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自编教材也是一个解决的办法。这里需要指出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应以一本教材为主、另外几本教材为辅或加上补充读物,笔者不赞同这样的做法,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较差,以笔者近几年的观察,即使是用一本教材,也只有一部分学生课前课后会阅读教材,更不用说使用几本教材了。所以,应专注于一本教材讲授。

除了教材之外,任課教师可以联系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和教务处,建立《经济学基础》课程网站,将这门课的课件、习题答案、相关的案例、经济学讲座和新闻视频上载到课程网站供学生使用。此外,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际、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丰富这些课程资源。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申报、建设国家、省或市一级的精品课程项目,笔者认为,经济学基础这门课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一个很好的候选对象,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能够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这门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endprint

7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笔者认为教授经济学基础的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

在高职院校招聘经济学的专职教师时,应当要求对方具有经济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因为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很严谨的科学,又包含相当数量的数理证明,没有相当长时间、一定深度、严格的专业训练是不能将这门课讲得通俗易懂的。专职教师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从事经济学的科研、教学研究,参加相关的学术和教学研讨会,还应该获取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如经济师),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专职教师通过从事科研,能不断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从事教研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因为高职教育注重应用实践,高职院校也可以招聘原先在企业里从事经济方面工作的人才来校兼职教授经济学。聘用兼职教师的有利点是他们会把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和体验融入讲课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笔者认为,对这些企业来的兼职教师,学校同样应当要求对方具有经济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否则他们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

总之,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好这门课不容易,需要任课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不断推进课程建设,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笔者就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各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玮菡. 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9):133-134.

[2]陈兵建.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J]. 时代金融, 2009,(01):92-93.

[3]楊新会. 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124-125.

[4]葛万军.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知识经济,2015,(03):163.

[5]朱芬华,刘宝.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74-77.

[6]王琼芝. 高职营销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才智, 2014,(03):118.

[7]谢大伟.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5):131-132.

[8]马雪蓉. 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学生能力提升[J]. 苏南科技开发, 2007,(08) :53-54.

[9]汪朝洋. 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112-115.

[10]张浩,马涛,徐黎源.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2011,(11):152-153.

[11]马东红.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证研究———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24):84-8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