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设计中的乡土情怀
2017-11-07万丹军
万丹军
摘 要:民宿是后消费时代城市生活向乡村生活的一种回归,以一种生态绿色的方式完成了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民宿设计与建造,都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文脉和生活方式,民宿建筑根植于现代性与传统性,成为地方风格和类型特征的代名词。
关键词:民宿;乡土设计;情怀
中图分类号:TD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0-0132-02
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度假方式,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和商业资本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在城市白领青年群体中,民宿成为其周末短途旅游休闲的首选。民宿往往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及农业采摘等活动,提供给旅客一种完全有别于城市生活的乡野体验。高级宾馆提供现代的硬件设施和奢华的装饰,酒店建筑和环境都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无论是装饰的风格还是整体项目的定位,都是地产商理性运作的结果。民宿则更多的体现自然和原生态的意味,建筑风格都尊重当地的既有现状,历史就是卖点,因而总体采用修旧如旧的策略,只是为了满足现代住宿的要求采取局部的改动和调整。
乡村复兴是当下的热词,是一种以城市对农村反哺的民间经济行为,目前也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民宿能将农村闲置房屋进行有效的利用,利用互联网将城市和乡村连接在一起,接受来自城市生活和经济的外溢,以一种最生态绿色的方式完成了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乡土、自然和旧有的生活业态,这既是乡村生活的现实,也是为都市保留下的历史记忆资产,这些都成了民宿设计的起点。
1 民宿兴起的时代背景
1.1 民宿的特点
民宿这种全新的生活业态发源于日本,村民将家庭的闲置住房加以利用,结合特有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一种简单的休闲居住方式,这也契合了日本人追求自然和谐的传统精神。80年代台湾民宿开始在垦丁一带兴起,最初是为解决假期国家公园周边旅馆供应不足的问题,期间经历了管理混乱到政府规范下制定法则,发展到如今已成为台湾旅游的一道风景线,完成了台湾从传统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和传统酒店的被动服务方式不同,民宿强调客人的参与感,提供各种特定体验项目,既有农业采摘活动,也有手造的设计主题,比如:农业采摘、放牧、打渔业、做菜、陶艺等,也根据实际提供运动休闲类比如登山、滑雪等项目。
1.2 中国消费升级时代下的乡村度假
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4年超过5000美元,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从生产型向消费型国家过渡,人们有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来提高生活品质,从应付生活转变为享受生活。五天工作日和节日长假,作为国家拉动内需的策略,也促进了短途旅游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深刻的改变了新一代的年轻群体,他们强调个性,关注自我,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更加自然和健康。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酒店,装修设施不以豪华高档为导向,传递的是自然和返璞归真的生活观念,并且可以让人体验各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品尝当地的风味美食,因此蔚为流行。
2 民宿设计中的乡土因素
2.1 乡土是项目设计的起点
一般民宿的选址都在具有风景资源或者历史故事的乡村,乡村里的稻田、周围的山林和具有时间历史和故事的乡村建筑都是民宿的价值内核。乡土是中国人的根,无论身在何方,经历着何种人生,总是被对乡土的思念和依恋牵引着,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恒久不变的向往,这种对乡土的迷恋在城市化时代被互联网点燃了。乡土生活是城市忙碌工作之后的情感想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乡村的土地,更是融入了自己美好回忆的一部分记忆,是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生命。民宿需要呈现的是“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气质样貌,还要承载客人的精神想象。乡村生活的场景和平实质朴的建筑结合在一起,配合民宿主人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客人呈现的是一种既朴实又真诚的旅游生活体验。
2.2 具有传统延续的乡土建筑形态
民宿除了需要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故事,乡土建筑的形态也是重点,具备地域特点的建筑形态具有话题上的意义。比如莫干山裸心谷,建筑为了和山林的环境协调,主要建筑由圆形树顶别墅和夯土圆形小屋组成,树顶别墅以接待家庭为主,而夯土圆形小屋适合情侣居住。树顶别墅基本都建在山脊之上,基础用毛石砌成,上面用钢结构和木材做墙体,屋顶的茅草有乡土的意味,也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从室内设计中可以充分感受到用材上十分节制,屋内装饰只是采用了最普通的松木,可以就地取材。而装饰的元素完全来自本地乡间,用大小不同的农具作为墙面的装饰,创造出让人难忘的乡土风情。
民宿中的建筑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还是一种文化上的再现。民宿设计与建造,都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文脉和生活方式。葡萄牙的Sobreiras民宿位于里斯本的郊区,周围是自然辽阔的地中海丘陵景观,设计师以本土文化为概念设计了这座简洁而优雅的建筑。民宿的地点选择在山丘的顶部,有着开阔的视野。山地的林木决定了建筑的形式,整座建筑被分为八个单体,包含酒店的一切设施。建筑的形式和使用的材料都从当地传统中获得灵感,采用常用的白色作为主色调,和当地的民居协调。建筑的主朝向定为东侧,可避免地中海强烈的西晒,同时在房间外设置阳台和深深的檐口可以为室内遮阴。项目中的景观设计,以保护和突出环境的自然属性为原则,通往酒店和客房的路面用石子铺就。民宿建筑根植于现代性与传统性,是一种在建筑文化领域的地域性文化的回归,成为地方风格和类型特征的代名词。
2.3 民宿改造中的乡土策略
民宿建筑设计往往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改造和重建结合的策略。一部分民宿选址在环境优美的乡村,里面的民居是农民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风俗习惯等和地域特色结合而成的结果。这些建筑往往就地取材,采用夯土、卵石、竹木材料来建造,结构根据实际采用木梁柱和框架结合的形式,造价经济,施工上考虑易建性。易建性即指设计是否适宜在特定的环境下建造,并从根本上影响建筑的完成度,易建性的核心在于集成化、标准化和简易化。①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大部分乡村民居都只考虑了建造的易建性,环境舒适度无法适应现代需要。民宿对这些民居一般采用修旧如旧的改造,保留建筑的传统风格,为了让其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要求进行局部功能的提升和置换。比如浙江丽水爷爷家青年旅社,建筑改造中妥善考虑了村庄整体风貌与建筑个性的关系,传统的继承与活化之间的平衡等。为了让乡村保持原装,建筑的外部形态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只在二层朝向良好景观的一面开设了一个长窗,将阳光、空气和景色引入建筑室内。室内的改造采用现代的材料和构造体系与旧有的土木结构进行对话。一组透明的方盒子被植入原有土房子中,它们由轻质的阳光板和原木材料构成、可拆卸、可移动,以一种友好的姿态面对厚重的内部空间。半透明的阳光板材料作为界面,它可以营造一种模糊性的效果,与原有建筑厚重的夯土墙体形成对比,新与旧的对比更凸显建筑的历史时间感。光的处理进一步丰富了内部空间的特性,屋顶的开口和侧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照耀出建筑清晰的梁木结构层次;自然光、灯光通过半透明材料的反射、折射照亮整个空间,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给人温馨、迷幻之感。
野马岭民宿,原建筑是个六百多年的江南夯土古村落,一期以改建为主,二期为新建的客房。在规划设计中基本保留村落的原始肌理,但对功能分区和使用流线做了调整,靠近路边的老宅做公共餐饮,依山就势的夯土房通过改造做客房使用,并新设置公共配套设施来适应现代生活。建筑中的新和旧,夯土和石头,混合共存;山、水、鸟鸣溪涧,构成一个安宁静谧的村落。城市与农村,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只有基于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才能借建筑完成人与自然的完美沟通。现代人涌向都市工作与生活,然后又渴望回归到自然,回归到人的本源状态。民宿建筑本质上是后消费时代中人的内心世界在其岁月流逝中对乡土精神的一种回归。
3 结束语
民宿的兴起是当代消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是城市生活向乡村生活的一种回归。民宿的设计立足于乡村生活的历史和文化实际,用现代的材料和建构手段,在尊重既有建筑历史脉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功能上的置换和升级,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激活了农村的经济活力,成为城市向农村经济反哺的重要一环。
注释:
①李海清,于长江,等.易建性:作为环境调控与建造模式之间的必要张力[J].建筑学报,2010(07):8.
参考文献:
[1]史立志.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198.
[2]张丽,张冬月.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与现代技术结合构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2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