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学习环境的构建

2017-11-07钱若莹

科教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构建

钱若莹

摘 要 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压力束缚,没有心理紧张威胁,宽松和谐,自由表达,人格得到尊重,学习见解受到重视,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与方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构建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心理安全与自由 学习环境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77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Free Learning Environment

QIAN Ruoying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freedom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do not allow the pressure constraints, there is no threa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relaxed, harmonious, freedom of expression, respect for personality, learning ideas taken seriously, learn to play the greatest potential.

Keywords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freedom; learning environment; building

0 前言

心理安全與自由是指个体没有恐惧、焦虑、戒备、拘束的,宽松、和谐、踏实、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说,心理安全指的是要建立一种自我感到没有来自外部或内心的压力威胁,能够和谐相处,融洽交流沟通、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心理自由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不屈从于权威压力,能够轻松自由表达个体意见,敢想、敢说、敢做的气氛。上述两个方面能使学生形成这样的心理状态:自我接受,而不怕他人嘲讽或者指责;实话实说,由衷地表达内心感受;标新立异,自由创新,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在学习活动中,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营造无限制发挥自我思维潜能与创造精神的人文环境,以利于学生充分探究与分析,更多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师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平等的领导方式,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推行学生自主教育;宽松教育环境,构建和谐课堂;加强学校心理辅导,注重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改变校园环境,化解学校矛盾;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创建和谐家园;优化社会环境,倡导社区生本教育等等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水平。笔者根据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和谐的、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中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师生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发散求异思维的养成与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谐宽松的授受环境,特别是具有“心理安全与自由”课堂氛围,最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要的责任就在于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放弃权威角色。古往今来,在传统“师道尊严”的尊师氛围下,教师被学生尊重与爱戴,很容易“制造”出教师的权威观念,在“自我陶醉”的心理暗示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权威观念的外显性流露。如果教师把这种“权威意识”经常表现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上,则就会形成教师的“权威定势”。虽然这种“权威定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和表现“向师性”,产生积极的接受效应,但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师道尊严”下,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等均无从谈起,他们只能盲目服从教师,从不怀疑也不敢非议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长期下去,学生将被“奴化”为没有批评思想、不敢质疑探究的“顺民”,会变得严重的“去个性化”,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放弃权威角色,就是要求教师俯下身来,放下架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我国教育的历史走向和现代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放弃权威角色,就是要求教师要有师生平等的思想,师生相互尊重,尊重学生的尊严与价值,激励学生能动地、安全自由地、快乐地去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不是刻意地将学生物化、奴化,这是检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教育质量和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价值尺度。为此,我们首先要调整角色,摆平位置,放弃权威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克服“师者中心”的师本位倾向,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想、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和观察学生,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达到“感同身受”。对学生而言,被教师平等尊重,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产生“自己人效应”,敢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由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放言,勇于质疑,以便和学生取得心理共识,并根据学生当前的心理环境与水平,借助于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endprint

第二,无条件接纳和尊重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接纳和尊重学生的重要观点,它要求教师在任何条件下,即使学生表现出弱点和错误的时候,都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包括爱、尊重、接受、喜欢、支持、赞赏等,它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实话实说,直率表达,机敏应对,这是发展其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人本条件。但受学生知识储备和临场经验所限以及记忆准备性的不足,他们在课堂上的快速反应有时显得仓促,有时“口无遮拦”,经常会偏离问题的核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采取宽容、接纳的教育态度,必要时换可以采取延时缓评,迂回纠错的特别措施,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只有在这种尊重与接纳的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教育氛围下,学生才敢于自由表达,随心所欲地展示创造性才能,才能形成“去权威化”的教育环境,才能形成独立型人格,从而养成独立思考、求异创新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无论学生的表达多么幼稚可笑,都不会受到指责与耻笑,而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反而会受到鼓励与保护。只有在这种“学生无过错”的教育态度与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自由与安全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 尊重学生意见,包容学生言行,善待学生错误

第一,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教学时仅仅满足于“师传生受”的教学观,不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当学生的观点和自己出现不一致的时候更是如此。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定势,学习热情降低,思维狭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受不到自己被重视,心理上甚至有了不安全感与不自由感,长此以往,即使再活泼善言、敢于表达的学生,也会逐渐形成揣摩教师心理,迎合教师意图,谨慎表达意见的学习习惯,变成了被奴化的“小绵羊”。营造心理自由与安全的教育氛围,就是要使学生处于自由宽松的学习状态,不以统一意志束缚学生,让学生用“心”说话,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对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尤其是在与自己的意见相悖的时候,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态度,不要随意表达自己的结论性意见。因此,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对此进行积极引导而非简单处理,是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的前提。

第二,宽容对待学生,包容学生的言行。宽容即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宽容是一种美丽而崇高的情感境界,教师应当具备这种宽广博大的情怀。要营造安全、自由的课堂心理氛围,就必须允许学生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学生的独特意见。为此,教师要摆脱终结裁判者的权威角色观念,尽可能地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指令者变成指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相互信任的民主型伙伴关系,从而使学生具有安全感、自由感,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学生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師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创造力,创造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解难的学习环境,营造安全自由、积极宽松、和谐喜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健康阳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无所畏惧,尽情享受探究新知的无限乐趣,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王斌兴.名师讲述最具活力的课堂愉快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构建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试论初中英语学习环境的创造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