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07郭银亚陆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高校

郭银亚+陆瑶

摘要:发源于江南阳澄湖畔、闻名全国的“沙家浜精神”,是当年常熟及周边地区军民在抗击日、伪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和生命孕育的崇高信念和优秀品质,是共产党人革命意志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绵延数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升华。革命精神是最好的精神食糧,把革命精神和高校团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对于促进青年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探索“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建设;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145-03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年代保留下来的优秀珍贵的记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很好地传承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代领导人的优秀革命精神,虽然时代发展变化,历史不断推进,但它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始终是激励军人不怕牺牲,勇敢无畏的强大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芦荡火种,鱼水情深,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脍炙人口,沙家浜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有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有军民团结的生动实践,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培育优秀青年的高校来说,需要把红色资源真正地融入到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之中,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通过课堂和实践两者的结合,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一、“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保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先进性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重要论断是现阶段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遵循。高校是以理论、知识、技术、创新为主要任务的殿堂,其引领社会之先的特征非常鲜明[1]。高校共青团要以团的先进性建设为目标,不仅承载着青年知识、技术、能力的教育任务,更肩负着指引青年正确方向、塑造价值观念的使命。将“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保持高校团工作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以“沙家浜革命精神”发挥组织和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沙家浜地区的抗日义勇军组织从36个伤病员起步发展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间历尽艰难曲折,无论顺境逆境,组织建设常抓不懈是根本。组织的成员凭着忠诚信仰、奋勇担当最终取得了胜利,其中李建模、夏光等模范人物身上集中的高贵品质值得学习。二是促进共青团工作校地互动。高校共青团工作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便会空泛,难以保持先进性。“沙家浜革命精神”是常熟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财富,常熟不仅在当年的战场上建起了5A级的沙家浜旅游风景区,并不断在传承发展中弘扬“沙家浜革命精神”,每年以数千万元资金进行软件和硬件投入,高校与地方团组织在志愿服务、社团建设、国防教育、大型活动等方面深入交流,有效保持团组织的魅力及活力[2]。

2.有利于完善高校团组织建设的体系

随着我们国家现代治理基本形态的生成,共青团工作必须适应新变化,构建新模式,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仅要优化宏观组织结构,除了组织、宣传等常规职能设置,要向专业性、实践型、长效化的机构延伸转变,构建创新现代的运行模式。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在深入调研后,结合自身特点建成荣获全国优秀称号的海外团支部建设品牌,成为海外留学生思想教育、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沙家浜精神知名度高,历史意义重大,它的内涵丰富,资源同样丰富,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许多方面[3]。位于江苏常熟沙家浜镇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的各种文本、基地、影像资料、品牌等载体不胜枚举,作为“沙家浜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延伸,驻扎河南某部的部队命名为“沙家浜部队”,2014年该部队更向常熟理工学院定向征集了5名新兵,近十年,常熟理工学院有180名大学生应征入伍,其中不乏输送到沙家浜部队的优秀学生。将“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开展“沙家浜团支部”建设,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既能延伸到团建的传统领域,又能创新开拓新的境界,使高校团组织建设更多元、更广泛、更精准,对于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共青团工作体系具有直接作用[4]。

3.有利于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和外来文化、新旧价值现念不断发生着猛烈的碰撞和融合。导致大学生思想出现多元化,面对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方法。高校团组织必须要进一步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革命斗争年代,常熟市特有的“沙家浜革命精神”,体现了军民一家、鱼水情深,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无畏勇气,是共产党人革命意志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其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一点也正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沙家浜共产党人奋斗牺牲的实践和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的“沙家浜革命精神”教育广大学生,必将产生强有力的示范效应,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沙家浜革命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的英雄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作风,都有着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群众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4.有利于丰富校园青年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当前,校园被铺天盖地的流行文化所包围,流行音乐、流行小说、流行明星无所不在地渗透进校园,成为普遍现象,虽然热闹非凡,大学生也喜闻乐见,但总体呈现出健康活泼有余、积极向上不足的特征。高校在校园青年文化建设上都非常重视,不断地探索,总结了许多经验,纷纷致力于构建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及其丰富资源是校园文化得天独厚的源泉,对所在地高校来说尤其如此。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指革命的历史遗迹、纪念馆、舞台剧、文学作品等;精神层面指的是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品质,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校园文化和红色资源形成精神纽带,彼此有机联系互动,为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深刻体验。“沙家浜革命精神”发源地芦苇密布的湖荡,曲艺悠扬的春来茶馆,“芦荡烽火”实景剧,流传民间的革命故事,都是生动的校园文化教材和实践基地,把“沙家浜革命精神”镌刻进校园记忆,能够极大丰富高校青年文化建设的内涵。endprint

二、“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要深入挖掘“沙家浜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沙家浜革命精神”与时俱进,从70多年前发展到今天,既有傳统意义又具备当代价值,爱国主义始终是“沙家浜革命精神”的一条主线。战争年代,“沙家浜革命精神”展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必胜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其赋予了建设家乡、振兴中华新的时代内涵,涌现出不计其数来自人民中间、取得杰出成就的新时期模范人物。他们或创业报国,或致富百姓,或投身科研,在各自岗位上向党的宗旨看齐、向英雄模范看齐,集中了三种可贵品质。一是担当精神。共产党人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样是当代青年必备的品质。二是铁的信念。为完成任务坚决斗争坚持到底,千方百计想办法,最终克敌制胜走向成功。三是利他思想。做事情干事业不以一己之私,而为人民谋幸福,如同《论语》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高校基层团组织要把这些时代精神和时代楷模通过参加研究会,举办讨论会、征文比赛等方式广泛宣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方式双管齐下,以大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展示“沙家浜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个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沙家浜革命精神”的价值流传下去。

2.要探索“沙家浜团支部”的精准定位和建设标准

放眼高校,团支部的组织建设都基本健全,形成校团委—院团委—班级团支部的组织结构,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常规工作并进行考核评比。深入开展“沙家浜团支部”创建活动,不能止步于此,必须精准定位,提高标准,“沙家浜团支部”不单是普通的先进集体,要像沙家浜部队那样具有传承性。注重在创建中培养具有更加突出成绩的杰出班集体,团支部在工作量、价值观、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推动整个高校学风校风发展进步。创建工作坚持四个融入:融入党建带团建体系、融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融入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融入就业创业体系。

“沙家浜团支部”要满足五好标准。支部班子建设好。干部配备齐全,由民主选举产生,号召力和凝聚力强,在团员青年中有威信。支部常规建设好。各项制度建设完善,曾荣获校“优秀班集体”称号,有多项校级以上荣誉。支部思想引领好。以“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依托,深入践行“沙家浜革命精神”,积极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走访烈士后代、瞻仰烈士陵园等活动开展红色教育。支部文化建设好。团支部举办红色教育主题的阅读、征文、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并弘扬优秀典型。支部公益实践好。团支部积极参加各项公益实践,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率达100%[6]。“五个好”只是基本标准,“沙家浜团支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个平台上都要独树一帜。高校要有配套政策,给予经费支持,在对外学习交流上照顾安排,沙家浜团支部毕业生优先推荐选调生、国企、保送研究生等。

3.要加强沙家浜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化上,沙家浜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却并不深入,学生往往知道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却很少去基地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和精神[7]。要校内和校外建设相结合,在校内建立沙家浜历史事迹的展厅或展室,设置有关历史人物雕塑和事迹介绍;在校外要深入到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挂牌设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延伸到与沙家浜有关的各种领域[8]。在精神文化上,包括班风与学风建设等,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团支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宣传并开展活动,如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探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寻访参战老党员,听老党员讲故事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微电影、话剧表演、微信、微博平台等对“沙家浜革命精神”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充分发挥“沙家浜革命精神”对大学生的德育作用,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将“沙家浜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这种红色资源,使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高海榕,王丽娜.浅谈高校品牌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花瑞锋,吴荣军.关于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1(4):43—44.

[3]杨芷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红色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4]牛艳娜.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5]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4.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7]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团委课题组,汤君.团内民主探索与实践——以高校基层团组织民主建设为着眼点[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34—36.

[8]张礼超.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探索[J].大众文艺(理论),2009(4):175—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高校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