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慢阻肺发展的慢点,再慢点
2017-11-07王宛莹王思远卜小宁
王宛莹+王思远+卜小宁
有效的慢阻肺康复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中心,由患者、家属、看护及治疗团队之间的综合管理而实现的。
康复科大夫如是说
——支招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王思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
Tip1:康复治疗可以中止“恶性循环”
在慢阻肺疾病进程中,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引起活动受限,进而肌肉萎缩、体重减轻,与社会脱离,产生孤独感与压抑感等。这些改变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恶性循环。改善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即可使这一恶性循环中止,从而使患者获益,而康复治疗对此具有重要意义。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利用现存的肺功能,阻止或延缓肺部病变进展,提高呼吸效率、降低呼吸肌疲劳、减轻呼吸困难、增加活动量,减少患者反复住院的次数,尽量维持长期家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Tip2:慢阻肺患者要学会主动参与
有效的慢阻肺康复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中心,由患者、家属、看护及治疗团队之间的综合管理来实现的。
首先,慢阻肺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及按时门诊随访,切忌自我停药或调药。
其次,有吸烟习惯的患者,一定要戒烟,而且要避免二手烟的吸入,具体怎么做可以咨询戒烟门诊的医生。注意空气净化,雾霾天、冷天减少外出,或不得不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同时,应注意加强营养。在饮食上要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少食多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让痰液容易咳出。
再者,应监测血氧等指标,按医嘱吸氧,确保血氧不低于90%,减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的发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运动锻炼,包括咳痰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
Tip3:轻中度病人要进行规律运动训练
对于轻中度病人,在锻炼之前,先要排痰,可以通过不同深度的深呼吸,伴随扩胸等活动促进排痰。或者,通过照护者扣拍、震动等排痰,每个肺叶叩击持续3分钟~5分钟。
要学会高效的呼吸方式,即腹式深慢呼吸方式。刚开始可以在身体前倾的姿势下进行,先通过缩唇呼气,将肺内滞留的气体尽可能地排出,再用鼻子深深吸气,同时将腹部鼓起,确保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1:2。之后应将这种呼吸方式应用到日常所有活动中,并且可以在腹部增加阻力,如加弹力带或穿塑身衣等。
患者要参加规律的运动训练,如太极、瑜伽、广播操、游泳、骑车、徒步等,若运动中出现恶心、胸痛、头晕、呼吸异常困难等应停下来,且尽快就医。
在训练过程中,应达到轻中度疲劳,且应能与周围人正常对话、第二天早上不感觉疲劳为准则,每次训练应在半小时左右,每周4次~5次。运动训练时应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及运动后的整理运动,各10分钟左右,逐渐将运动强度和时间增加。同时应注意不要在餐后立即运动,不要在极冷或极热的环境下运动;穿着舒服的衣服鞋袜;保障足夠的饮水量;锻炼前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锻炼过程中可以吸氧,确保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发热、感染或感冒时,避免剧烈运动。若运动计划被中断,应从低强度重新开始。
Tip4:重症患者应学会节省能量
对于重症患者,要学会能量节约技术:家庭物品摆放要有序化、活动程序要合理化、操作动作要简单化、劳动过程要工具化。如调整座椅高度,以利于活动的进行;简化工作,减少弯腰、抬高、前伸的动作;楼梯转角摆放座椅、浴缸旁加装栏杆与椅子等以利于短暂休息,工作中可以放慢速度、减少身体大动作、工作中安排短暂休息等。
最后,患者应注意急性加重的典型症状,并及时就医,如比平常更频繁的喘息或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更厉害、比平常有更多痰量、痰液的颜色改变、食欲不振或睡不好觉、日常活动缺乏精力、比平常使用更多的缓解药物等。患者要每天记录自己的症状,以便及时辨认自己的不适。
研究显示,在肺康复(为期8周,每周2次)后所得的益处,如增加运动耐力和提升生活质量,在肺康复完成后的12个月~18个月后,将会逐渐消失,所以肺康复的关键点就是坚持运动锻炼。建议大家养成记运动日记的习惯,将每天的运动方式、时间、感受等记下来,以便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呼吸科大夫如是说
——支招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宛莹 卜小宁
慢阻肺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众所周知,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只要积极戒烟,并进行合理用药、适当的康复治疗,是可以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
那么什么是肺康复呢?我们要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诊断,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便制订适合个体的长期康复治疗计划与随访计划,其中包括运动锻炼和呼吸锻炼方案,以及健康教育与营养支持、社会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慢阻肺患者常常由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反复的感染、胰岛素抵抗、性腺功能减退(低血浆睾酮水平)、厌食等因素,引起脂肪和肌肉的大量消耗,从而使患者经常感到虚弱乏力、肌力减退、体重减轻、活动耐力降低。此时,运动呼吸锻炼对慢阻肺患者来说,就是必不可少又至关重要的了。常用的方法包括耐力训练、阻力/力量训练、上肢训练、下肢训练、呼吸肌锻炼和呼吸方式训练等。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指的是在一定强度下,在相当的时间内,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踏车、运动平板、爬楼梯、慢跑、步行锻炼等是最常用的耐力训练方法,其中值得推荐的是功率自行车训练。训练计划可以按照个体情况和需求制订,运动频率每周3次~5次,每次锻炼20分钟~60分钟,持续至少8周,强度大于60%最高运动强度即可,或Borg评分4分~6分(即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阻力/力量训练
阻力/力量训练是通过重复地举起一定的负荷来训练某一组肌肉,如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深蹲起和绑沙袋跑步等,都是常用的阻力训练,适用于肌肉量减少、肌肉萎缩、肌肉虚弱、骨质疏松的患者。每周训练2天~3天,每次做1套~3套,每套动作重复8次~12次,可以起到改善肌肉的总量、肌肉的力量,改善骨矿物质沉积作用。若患者自身情况允许,可逐渐增加阻力或重力,增加每套的重复次数,增加每次的套数,或减少每套之间的休息时间。
上肢训练
慢阻肺患者在做以上肢为主的活动(比如穿衣、洗澡、扫地等一些家务)时,经常出现呼吸症状加重。患者可以进行一些上肢的有氧运动,如上肢测力计、阻力训练等,主要增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背阔肌和胸肌力量。上肢肌肉功能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部分呼吸肌功能正常的保障。
下肢训练
由于脂肪和肌肉的大量消耗,慢阻肺患者也常常伴有下肢肌肉的萎缩与功能障碍,包括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减少、肌力下降、耐力下降等,可以通过蹬踏运动、骑功率自行车、爬楼梯等运动加强下肢训练。适当地进行下肢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方式训练
呼吸锻炼的方式还包括呼吸方式训练。如缩唇呼吸(嘴唇半闭时呼吸)、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凹下)、坐式呼吸或是立式呼吸,就个人自身情况而定,每天训练3次~4次,每次5分钟~15分钟。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呼吸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患者评估→进行康复训练→再次评估→调整康复训练”的递进过程。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期望着一个周期的训练就可以恢复到以往的日常生活状态。肺部的实质性病变是无法逆转的,我们只能通过锻炼尽量改善其功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