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
2017-11-07石娜娜旷乾
石娜娜+旷乾
摘 要:通过对广西区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各项均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广西义务教育各县域间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仍存在非均衡的现象,探析了造成广西义务教育非均衡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投资体制问题和制度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用经费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11
1 引言
义务教育是我国公民基本素质和国家文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梦的最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是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广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中承诺,“到 2020 年底全区所有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截止到2015年,广西区县域内义务教育生师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等方面均表现出非均衡状态。
对于教育均衡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教育均衡的理解是有一致性的,教育均衡首先注重的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均衡(姚继军、张新平,2010;薛二勇,2013;翟博,2006)。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师资和资源方面存在差距(王娟涓、徐辉,2011)。
为了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进行更准确的测度,国内很多学者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姚继军、张新平(2010)采用AHP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权,建立了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规模与结构、地区间教育均衡、城乡间教育均衡、学校见教育均衡、人群间教育均衡的三级指标体系。旷乾(2009)采用方差分析法实证分析广西2007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建立了包括生均校舍面积、入学率、生师比、教师合格率、生均图书以及危房率等六个指标体系。
为揭示广西义务教育非均衡的现状与表现,本文运用SPASS 12.0软件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指标数据进行差异系数计算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得出现阶段广西义务教育发展均衡与否的现状,探索广西义务教育非均衡的真正原因,以期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2 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7个指标,主要包括教师合格率、生师比、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均仪器设备资产值、生均教育公用经费。数据来自《2015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将广西区14个市所有县域内基础教育的相关数据进行样本选取。
2.2 指标分析
以人力、物力、财力三个资源配置的视角,将7个指标各分成三个板块,并通过统计检验方法和计算所得变异系数结果做分析。
2.2.1 人力资源板块
人力资源包括生师比、教师合格率、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三个指标(见表1)。
从统计结果看,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最小值为0,说明至少有一个县域内没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其教学情况无可考究。从计算所得变异系数结果看,教师合格率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广西区各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合格率的差异程度最小,而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中级及上职称教师比例,表明广西区各县域内义务教育中级及上职称教师比例的差异程度比较大。
2.2.2 物力资源板块
物力资源包括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图书量两个指标(见表2)。
从统计的结果上看,有至少一个县域内的学生没有图书,而另有一个县域内的学生每人享有54.47本图书,差别还是很大的。
2.3 财力资源板块
财力资源主要包括生均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两个指标(如表3)。
从统计结果看,生均仪器设备值的最小值为0,说明至少有一个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学生尚没有享有仪器设备资产的优惠。从计算所得变异系数结果看,生均公用经费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且大于其余六项指标,反映了经费问题是广西区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综合上文的分析结果看,可以认为广西区存在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其中生均公用经费、生均仪器设备值为代表的财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最为显著。
3 原因探究
3.1 经济发展水平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县财政收支情况必定存在差异,必定导致所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存在差异。这不仅仅是广西区内的问题,也是全国面临的义务教育现状。
3.2 投资体制问题
本文选取2009—2015年广西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预算公用经费,做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后得出,2009—2015年间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等五个教育层次的秩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和初中分别为8.07和14.79,而高等教育达到了29.86。卡方值为19.391,其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001,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2009—2015年间广西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在各教育层次的分配中具有显著差异。对2009—2014年广西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发现,小学标准差最小为464.23658,表明经费涨幅最小,而高等教育则相反。通过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较可知,小学、高中、初中的经费基数最小,而高等教育相反。有此表可得出结论:广西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的大部分都投入了高等教育,而义务教育基数小,涨幅也小,这难免造成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3.3 制度的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制度体制,这就使得城市学校建设投资归城市,农村学校的建设投资则落到了乡镇政府身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广西区农村居多,因此基础教育呈现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师资和设施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的发展格局。这最终导致了社会优质资源向重点学校和部分发展较好的城市集聚的结果,区域间学校的差异也随之凸显。
4 政策建议
促進广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从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配置、合理引入市场机制入手。
4.1 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国家投资义务教育主要渠道就是教育事业费,而教育事业费中的公用经费在义务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义务教育学校能够正常运转、稳定发展的保障,广西区应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教育事业费投入,特别是教育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另外,要加强教育经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公用经费用在办学上,避免人员经费挪用公用经费的现象。
4.2 确保义务教育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减小广西区义务教育区域间、校际间、城乡间的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才能促进广西义务教育想着均衡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下全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实践意义重要课题。近年来,广西区在师资培训和流动机制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如2010年10月建立的“特级教师工作坊”,不仅仅是创新,更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应建立法律、法规对教师流动机制、流动的定期性予以规范化,并进一步提高流动教师、乡村教师的福利和工资待遇,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4.3 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在我国,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是由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义务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自身办学效率是现实需要。目前,除大部分由政府负责投资的公办学校外,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私立学校已然拔地而起,这是义务教育和市场接轨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旷乾.窥视均衡——广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04).
[2]王善迈,崔玉平.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学课题[J].苏州大学学报,2014,(04).
[3]梁丹,张人崧.广西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