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族民间舞蹈演员的素质培养

2017-11-07宋卓源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

宋卓源

【摘 要】培养优秀的舞蹈演员一直以来是专业舞蹈院校和专业团体的日常基础培训工作。正因为对基础培训工作的常抓不懈,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才得以飞速发展。至今,不管是编导还是演员都激烈竞争着,特别是舞蹈演员必须得按照编导的构思和想法去表演,所以舞蹈演员的素质培养依然很重要。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应该经过专业的舞蹈院校或专业团体精心培养,从课堂教学组合的掌握、民族气质的把握和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充分表现来塑造一个个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演员。

【关键词】教学组合;民族生活文化;技术技巧

中图分类号:J7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117-02

一、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应该经过专业的舞蹈培训

目前很多专业的舞蹈演員都来自于专业的舞蹈院校或受过专业团体的培训。培养民族民间舞蹈演员时,教学组合是重要的途径。所谓教学组合①,是指在某一段音乐或某种节奏的配合下,经过科学和艺术的构思,由很多动作连接组织起来的小型的、训练性的舞蹈。它不是用来上台演出的,而是为训练舞蹈演员在教室课堂训练使用。很早以前这种形式就普遍运用在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

(一)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最本质的特点,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地方色彩及浓郁的生活气息②。例如蒙古族舞蹈就有着独特的民族特征。蒙古族是在我国北方平原上以游牧狩猎为生的“马背民族”。他们在生活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草原文化,培养了蒙古族人民热情、豪爽、勇敢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风格鲜明的蒙古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阴山原始舞蹈岩画上可以看到在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众多内容不同、风格炯异的蒙古族草原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具有集体性和自娱性的特点,其中最具草原游牧生活气息和精神气质。手持绸巾热烈奔放的“安代”;端庄稳健,含蓄柔美的礼仪性质的“盅子舞”;借筷抒情,优美矫健,节奏性强的“筷子舞”;强健洒脱,活泼畅快的“狩猎舞”等丰富多彩的舞蹈素材,经过艺术家的整理、提炼,形成男子舞蹈强健骁勇,洒脱彪悍;女子舞蹈端庄典雅,雍容大度的风格特点。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必须对该民族的生活气息、文化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所以强调民族风格、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等特点,是对民族民间舞蹈演员素质培养方面的根本要求。如果没有这些特点,素质培养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价值。

(二)通过民族舞蹈特殊的教学方式自如地区分各种民族风格舞蹈的特点。为了清楚地将各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区分开,注意各种舞蹈相互间最细小的差异,便显得格外重要。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常常是微妙、细致和复杂的。但是,这个难度主要的并不是人体的肌肉能力和技术能力方面的难度,而是学员对于它们的模仿、理解和掌握上的难度。民族民间舞蹈这一特点从开始就注定了它将要产生和古典芭蕾、中国古典舞所不同的教学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不用像古典芭蕾和中国古典舞一样有一套从把杆开始的训练程式和教学体系。尽管不同的编导有着不同的编排方式,但是任何一个编导都不可避免地要将一定限度的,分散的,单一的动作连接和组织起来,形成一种连贯性的舞蹈段落,以便演员按照舞蹈段落的舞蹈顺序、层次进行有规律的反复练习。这种供演员反复练习的舞蹈段落事实上就是组合,组合的产生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乐曲总是有一定曲式,任何曲式中有开头有结尾。因此,当我们找来一首风格、韵味、节奏及性格与舞蹈相吻合的乐曲时,只要两者结合在一起,即使舞蹈无意形成组合,组合也不可避免了。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工作者的创作基础和生活源泉③。民族舞蹈教材来源于民族舞蹈素材,必须对素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经过选择和规范,提炼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有训练价值的基本动作。教学组合并不是信手拈来或者随便怎样组合都行,它有许多需要讲究的艺术。如:材料的集中,风格的统一,节奏的一致,速度上的协同,性格情调上的吻合,动作连接的可能性,连接起来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对比有起伏,结果是否合理,构思是否有艺术性以及是否考虑到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系统性原则等。在单一动作基础上编织出组合式教材具有一定的结构,不仅能使分散的单一动作找到各自的归宿,在各自最恰当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并能使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有条理地存在于一定的形式中,向教学提供一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可以直接使用的教学蓝本。

以往不少从专业学校出去的演员在课堂里做动作挺正规,在舞台上却常常暴露出表演呆板,缺乏激情,表现力不足和可塑性差的缺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及各种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可塑性,掌握、接受及运用各种风格、各种韵律、各种节奏、各种性格的民族民间舞蹈。

二、民间生活文化与民族舞蹈演员的表演密切相关

民间舞蹈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下接第125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直接反映了民间舞蹈文化,而这种民间舞蹈文化是由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体态、动态以及对社会观念反映所构成的。民间舞蹈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与民族交融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以及使用道具等方面,因此民间舞蹈不能仅仅体现在形体艺术上的欣赏,还应该达到从民间舞蹈的形式美到深层文化的全面掌握,使深层文化又反馈于民间舞蹈艺术的高度欣赏。“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显现的情感、意识、想象、节奏、动态、美感、技巧、诗境等,都不能离开人们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④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动作姿态的规范性固然重要,但民间舞的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民间特有的文化所依托,与其特有的审美情趣相关联。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手舞足蹈,只有加深对它的深刻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民间舞这一门艺术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达到民族民间舞的要求。

在掌握基本动作姿态以后,作为一名民族民间舞蹈演员需要对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基本动作外壳注入内涵。因为民族民间舞蹈题材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舞蹈中的人物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舞蹈演员要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因此民族舞蹈演员在生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民族民间舞蹈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的

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舞蹈技术技巧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重于艺术性的体观,在一个成功的舞蹈剧目里,会出现一些用得恰到好处的舞蹈技术技巧,而在剧目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了舞蹈技术技巧可以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在舞蹈的高潮部分适当运用,就会使这个亮点更为突出,得以升华使其更加生动。

在掌握舞蹈技术技巧的同时,民间舞中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感情的投入,再高难的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的技术技巧与舞蹈风格紧密相融。

四、结论

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具备了上述的素质之后才能在以后的舞蹈工作中大展宏图,展翅高飞,为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加完美地继承下来,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马跃.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在教学中的作用[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56.

②雪天,心天.舞蹈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45.

③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4.

④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98.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佟明.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技巧[M].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