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艺:儿童科学教育的新途径
2017-11-07李水霞
【摘 要】儿童科学文艺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帮助和教育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并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文艺创作的艺术手法去表达科学、反映科学,将科学知识溶于文学艺术形式之中。科学文艺在儿童科学教育中有极大的价值,激发了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活了儿童的想象力,开拓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儿童的科学知识。科学文艺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科学文艺;科学教育
儿童科学文艺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帮助和教育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并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文艺创作的艺术手法去表达科学、反映科学,将科学知识溶于文学艺术形式之中。在我国,科学和文学的结合也由来已久。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曾说:“培养科学家必须从儿童时代,从少年开始,对科学的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多年来逐渐养成的,童年时代读过一本有趣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一生。”[1]所以,教师在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要充分重视科学文艺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为儿童的科学教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一、科学文艺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价值
1.激发了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科学最好的老师。科学文艺本身的艺术性们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科学文艺正是把“描述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化作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故事,使得科学普及有一种审美观照,以美引真,以真启美,使作品有高度的观赏性。”这恰恰契合了儿童认知、审美与接受的心理特征。[2]科学文艺作品使儿童获得了儿童对科学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极强的求知欲,通过艺术地表现把少年儿童的幻想与好奇心引导到学习科学、探寻科学的轨道上来,有效地激发了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2.激活了儿童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儿童科学文艺的文学性,既是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手段,作者将科学本身的奇妙动人之处以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地展示在儿童面前,使儿童能从文学的视野感受科学的诱人魅力,那种奇妙的、幻想的、活泼的形象和巧妙灵动的构思、精细微妙的描绘,大胆离奇的夸张想象无不昭示着作家创作的智慧,契合儿童的智能结构和审美想象。儿童与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天性好幻想好想象。儿童科学文艺恰好张扬的是一种生命精神,是对固有的现实生活的超越和解放,文本的叙事性结构和儿童的叙事性智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这为儿童的想象力打开了一扇窗户。[3]
3.开拓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与逻辑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的思维特点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使得儿童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框架,因而能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儿童的想象取向又是多维方向的,是没有层次的,多变的。这种没有固定框架束缚的联想—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与创造性思维中的自由联想,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及其类似,及时加以保护和培养,就可构成创造力的基因。[4]科幻小说是最具有创造性想象的文学样式,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行程起着保护、激發与引导的作用,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4.丰富了儿童的科学知识
儿童科学文艺是以科学的观点介绍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以及他们的应用范围、颂扬科学业绩、启迪科学想象和智慧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作品中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以及应用范围、发展方向等都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内蕴着科学创造的智慧,儿童在欣赏和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就能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二、运用科学文艺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新策略
1.注重科学文艺的科学性
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指儿童科学文艺以科学实验为依据,揭示事物的本质,并符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之规律的特性。它要介绍科学知识,向孩子们传播普通的科学道理,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儿童科学文艺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要准确无误。而严格的科学性,也就成了儿童科学文艺最显著的特点。即使是科幻小说,也是如此。因为严格的科学性不仅是儿童科幻小说艺术真实的保证,也是对它与一般幻想小说、荒诞小说进行界定的基准。就此而言,严格的科学性是科学文艺的灵魂。如果一篇儿童科学文艺的知识内容是错误的,就必然会带来极坏的影响。
2.凸显科学文艺的文学性
文学性的高低,往往是儿童科学文艺作品质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是当前儿童科学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学性是宣传科学知识的良好手段,它帮助作者将科学本身的奇妙和动人之处展示在小读者面前,或者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将一些枯燥呆板的事物说得生动有趣,将一些深奥难懂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让小读者在乐趣中获得知识,激发其探求世界奥秘的兴致。高士其说:“科学文艺……失去了文艺性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他十分重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有人以吃菜作比喻:我们为了取得营养而去吃一盘菜,如果这盘菜看上去颜色鲜美,闻一闻,气味芬芳,吃起来,味道可口,那当然就更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了。
3.突出科学文艺的思想性
科学文艺的思想性并非是外加的政治说教,也不是简单地联系时事,而是密切结合科学内容来表达,并贯穿于科学性之中。作者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深入地分析所描述的题材,从中加以开掘。在这方面,伊林是一个典范。他的《几点钟》、《黑白》等作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计时工具和书的历史,讲述了它们演变过程中种种有趣的故事,而且让孩子们看到了社会的进化,听到了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4.科学文艺要紧贴儿童的年龄特点
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儿童心理去思考生活,以儿童的语言去表现生活。儿童科学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科学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古至今延伸至未来,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山到海洋,天地万物,无所不有。它以准确、真实的文本魅力引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体验了作品严谨的美感,让孩子认识人类征服自然掌握科学的艰难过程和伟大力量为他们叩开科学大门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运用科学文艺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一定要密切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儿童选取适切性高的科学文艺作品,从而大大提高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
5.要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文艺的能力
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的真正功能在于科学的教育和启蒙,激发和启导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意识。但是,科学文艺还是属于文艺作品的范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知道一篇科学文艺讲的是什么科学知识,那仅仅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理解和掌握作品的文艺特点,并能利用其文艺特点引导儿童赏析,使儿童摆脱单纯的科学知识的枯燥,并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教育,来帮孩子感知科学之美,建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意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文艺鉴赏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科学文艺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浦漫渟.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137
[2]王懿英.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5.
[3]宋文翠.儿童科学文艺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
[4]梅果.幼儿文学创作于赏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李水霞(1981.11~),女,山西长治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师。
注: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个性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52WU1321)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