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写作文时是否经常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2017-11-07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化用诗句写作文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很多古诗词,可是大多数人背的时候滔滔不绝,到了写作文时却一句都用不上,原因是什么呢?

你写作文时是否经常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你认为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对写作文有哪些帮助?

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我走过去一看,母亲正在做鱼香肉丝。料酒倒在锅里,香味更浓了。在母亲看来,调味架上的调味品能让烹饪出的菜肴更加美味。

我们写作文不也是这样吗?古诗词就像烹饪时的调味品,使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能让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在平时的作文中,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并不简单。记得在最近的作文考试中,描写春天景色时,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更贴切,便想到了引用古诗词。老师让我们背诵了不少古诗词,甚至每天都默写,可要用时,我一句也想不起来;好不容易回忆出几句,又不适合,起不到增强效果的作用。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没能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像面前有很多调料,厨艺好的人,必定对这些调料百分之百了解;而厨艺不佳的人,不知如何下手或只能乱用。因而,一味地背诵古诗词不行,要试着理解它、感受它,使古诗词与个人的思维紧密联系,达到灵活运用。这才能使文章不再枯燥乏味。

适时引用或化用古诗词,能增加文章语言的魅力。有一次作文写家乡的茶,我特别想表达茶在家乡生活中的意义,便引用了元稹的“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文章韵味顿生。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 马雨晴

诗到用时方恨少。假如我说上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多数人能接出下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有几人能运用此诗句描写雪景呢?我们缺少的不是诗词积累,而是对诗词的理解。如果我们每次背诵此诗时,都想到满天飞雪、树枝挂满雪花的美景,又怎么不会自然地将其运用在文章中?

牢牢记住是一方面,理解运用是另一方面。朱自清先生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古诗词,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成为描写春风的典范。

我写作文时,有时也引用、化用一些诗句,例如:

“她笑了,那张平时严肃的脸上,漾着微笑。即使不是天生丽质,她的回眸一笑也能百媚生。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不足以体现您的高尚品质,无私奉献不能诠释您的精神……”

在文章中引用古诗词的益处数不胜数。首先,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内涵;其次,能提高个人修养,常常引用古诗词,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多读古诗词,积累古诗词,从而在言谈举止中自然流露;最后,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气势,为文章增色。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 梁佳艺

首先,写作文用不上古诗词的原因是不理解。根本不知道诗句是什么意思,如何运用?我常常因为不知道古诗句的确切意思就放弃了。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解之后,还要经过大量实践,才能活学活用。就拿南京市2017年中考作文题来说吧,“无情岁月有味诗”,如果用古诗句穿插在整篇文章中,就非常棒。我就使用了许多古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每段都以一句古诗开头,既清晰明确,又有文学色彩,岂不美哉?

最后,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情境。我使用古诗句前总是再三斟酌、反复推敲,这样文白相间非常吸引人,内容更具文采。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 张文龙

以前,我只是机械地背诵古诗词,完全不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感情,即便了解作者,也无法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

随着对作文的要求日益提高,引用古诗词甚至成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我当然不肯落后,每到写作文时,即使生搬硬套,也要塞进一两句,以此显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习惯渐渐养成了,从一开始的勉为其难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我进步多了。

那年暑假,我跟随父母去了腾格里沙漠,天空纯净高远,大漠浩瀚苍茫,晚霞如血,悲壮荒凉的气息扑面。我被深深震撼了,脱口而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古诗词,不是千年前作者的长叹,不是宫廷里的靡靡之音,而是心中那无以名状、无法言说的感情借诗句表达出来。因为若有所悟,故而诗由心生,因为诗由心生,故而浑然天成。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 徐晨悦

许多学生作文通篇看不到一句古诗,这是因为这些学生的现实代入感很弱,看到相似的情景不能联想到曾背过的古诗,不会实际运用。我以前写作文也不会引用古诗词,但那次经历改变了我。

我们全家曾在加拿大生活了一年。有一天,父亲带我去了卡尔加里市的枫林游玩。那里的天都是红的,铺天盖地的红枫叶,风一吹,地上的红枫叶翩翩起舞。

我兴奋极了。父亲启发我:“看到這美丽的风景,你想到什么了吗?”我想了想回答:“风景很美啊,我都不想回家了,要是中国有这样美丽的风景就好了。”“不,”父亲笑着说,“我问你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古诗词?”“嗯……”我低头思索了好长时间都回答不上来。

这时,父亲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恍然大悟。“像这样看到风景就联想到古诗词,如果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写作文上,那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从此,我渐渐学会了看到什么场景,就去联想相关的古诗词,并运用到作文中。就这样,我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被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可以让读者眼前一亮,令人刮目相看,何乐不为?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 蒋佳玥

其实我们不是不愿装一装文艺青年,为自己的文章添几分才气,就怕文中插进诗句太突兀,整篇文章气氛尴尬;又怕自己对这句话理解不到位,用的时机不对,文章味道就变了;最怕整篇文章围着诗转,为了解释这句诗,或说中心思想,或说自身感受,甚至将一篇作文,写成了一道阅读赏析题。endprint

作文毕竟没有太大空间,考场上也没有太多时间。

想必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烦恼:文中引用一两句诗,或许能锦上添花,可引用太多,原来的写作思路就被破坏了。我写过一篇作文,为了升华主题,几乎每段都插入一句诗词,但由于经验不足,这篇文章变得“岔路何去无方向,人生知否柳暗明”,记叙文?非也!议论文?非也!最后弄成了“四不像”。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 黄婉月

大多数人背诵古诗词,只专注于字句本身,却忽略了诗句背后的意境。很多同学背诗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诗背熟了,却从来没关注过作者与写作背景,自然无法熟练运用。

我非常喜欢李煜的《相见欢》。这是一首咏叹离愁别绪的词。亡国之君身陷囹圄,往日荣华已成过眼云烟。短短三十六个字,若不能细细品味,心随诗行,又怎能在写作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并非古诗词背得不多,是我们体会得不够细、不够深,因为我们没有用心领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情感体会出来了,引用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我时常会在作文中添加一些诗句,用对了地方,意境一下子深远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就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 刘佳怡

应试作文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考生要揣摩阅卷老师的心思并“投其所好”回答。热爱古典文学的同学往往喜欢自由行文、天马行空,反感条条框框的作文要求,可随心所欲很难取得好成绩,所以很多同学抱怨:“一句古诗词也想不起来!”这是因为命题束缚住了思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或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本来会的知识全忘了。我问过同学们,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因为讨厌作文题目而想不起来运用恰当的古诗词,即使事后想起来也于事无补了。

其实,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好处多多,不时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例如课文《驿路梨花》中引用了陆游的“驿路梨花处处开”,点明了主题,甚至就因这句话还编出好几道阅读简答题。如果你也能在自己的作文里引用一句精彩的古诗词,令老师难忘,分数又怎会不高?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七年级 邢晨晨

如果背诵是雄鹰,理解就是飞翔;如果背诵是火,理解就是燃烧;如果背诵是风,理解就是涌动。我们背诵古诗词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不会探究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原句可以复制,但无法复制作者的心境,因而也就不能灵活运用其中的词句。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要在记忆古诗词时,从意义上入手,深入理解。

兴趣需要日积月累。对文字、语言、文化本身的理解不断深入,参与感和思悟感才会不断增强。因此我呼吁:赏万句诗文,品百家盛宴。

我原来也不喜欢古诗词、古文,因为看不懂,但耳濡目染,培养兴趣,我逐渐爱上了它。不怕讨厌,就怕懒。让我们行动起来,别让它“孤单”!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七年级王煜嘉

将古诗词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需要符合主题与情境,否则就显得画蛇添足,反而与希望表达的效果背道而驰。我在考试中犯过这样的错误,本想描写秋天落叶纷纷的意境,却错误地引用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硬生生变成了思乡的主题。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七年级 张昕然

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不必强求,如果为了用诗而用,生搬硬套,反而失去文章美感,有堆砌辞藻之嫌。将与古诗词有关联的情景渲染出来,古诗词才能与文章巧妙自然地融合。

我平常很少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一旦运用就会字斟句酌。如登山赏美景时,会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间反复斟酌。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文也一样。引用或化用古诗词使语言表达精简凝练,富有感染力,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要认识事物或道理的本质,就要亲身实践,不断探索发现。

——天津南開翔宇学校七年级 李欣仪

我每个夜晚捧着厚重的语文书,如一台毫无生气的复读机,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无数古诗词。可这是囫囵吞枣,连句子的基本意思还搞不懂呢,何谈解剖与解析?考试时,先看古诗词填空,提笔不假思索地写上答案就算结束了。可过一段时间,背诵的古诗词就记忆模糊了。所以说,只有细细咀嚼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生活中才能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古诗词,笔下才会被书卷气萦绕。

看来,即使为了写好作文,也要学好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七年级朴婧妍

我一如既往地写作,多了一份心得,多了一种思想,打开了一个世界。我不再一味追求成绩与表面的荣誉,而是沐浴在暖阳中,静静地写下心中的信念,用古诗词诠释思想。

人生路上寻寻觅觅,缕缕书香深入骨髓,古诗词与写作融为一体,呈现出美轮美奂的画卷,人生无憾。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七年级 张祎迪

古人满腔热血地抒发胸臆,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我们正安于现状;古人郁郁不得志,感叹报国无门,悲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时,我们只关注考试成绩与排名;古人正散步郊野欣赏自然,赞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我们正宅在家中玩着电子产品……

生活阅历不同使得我们很难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的感想,更别说将古诗游刃有余地应用于作文中了。只有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了解诗人的际遇去领悟诗词之精妙,真实地理解诗人情感抒发,应用于作文中,才能使文章大放光彩。

——杭州文澜中学初一 李安然

我们背诵古诗词时,只是一名旁观者,站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之外。而若能将其中的字句化为心中所想,将其中的句段当作脑中所思,那么整篇诗文就如出自自己笔下,从而达到与诗人融为一体的境界。

领悟了诗文的核心,想必就不会遭遇写作时绞尽脑汁也用不上一句的窘迫了吧!体会了诗人的情感,想必诗词在写作中的引用就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了吧!endprint

——杭州文澜中学初一 王昊冉

一般人写作文,往往沉醉在自己的情感里,要巧遇与古人相似的情感,我认为概率不大。那些引用了诗词的作文,未必真正理解诗词的情感,引用的诗句也不一定适合。如果情感不真实,即便套用古诗词,也是格格不入。而如果到了表达真情实感的境界,你对文字自然有驾驭能力,也就不需要用诗词进行多余的修饰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在作文中强行加入古诗词,却不知原作者是怎样的感慨,让古人语言的结晶千年之后竟成了一种装饰、一种矫情,只会让诗词“变味”,那是一种悲哀。

——杭州文澜中学初一 封羽乔

《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读来颇受教益。香菱本来不懂诗,她到大观园后,见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吟诗,才开始苦志学诗,最终“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香菱学诗的经过,启发我们要想写出好诗,要先苦学。创作的前提,一定是深入学习。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句其实也是另一种创作。因此,只有学好古诗词,才能用好古诗词。

——杭州文澜中学初一 吴溢清

月考公布成绩时,我难过得想落泪,不禁联想到岑参《逢入京使》里的句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何不化为我用呢?我悲伤地吟出:“月考东望……不不,月考回望,对,月考回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后来,我将这句化用的诗句引入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我常常采用联想法搜索记忆中类似意境的诗句,然后化用到我的作文中。嘻嘻,这种方法荣幸地得到了老师的推广!

——湖北钟祥市胡集二中七年级

陶思宇

指导教师李睿

我经常用链接法借用古诗词。有一次,我犯了错,爸爸毫不留情地狠狠“修理”我。我脑海里飞舞着无数个“无情”!接着我由“无情”链接到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情却有情)”。咀嚼这句诗,我的心灵受到触动:爸爸“修理”我,不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吗?这需要一双慧眼才能察觉到呀!我又从“需要一雙慧眼”链接到“遮望眼”上,想到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于是,我将这次经历作为素材,还将这两句古诗也运用到作文中。运用古诗词,为我的作文增色不少呢!

——湖北钟祥市胡集二中七年级 黄玉晴

指导教师 李睿

在作文中借用古诗词会使我们的语言更简练、含蓄、有韵味,用在文章结尾往往有点题和升华主旨的作用。如今,很多同学会背诵诗词却从不运用,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得诗句的内在含义,或者缺乏运用古诗词的意识。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好风光,又富于哲理,表现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困境中蕴含着希望与转机,不管前路多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写到我被难题困扰,最后豁然开朗的文段时,我回想起这首诗的含义并用上了这个诗句,因此,我的作文不仅避免了直白和啰嗦的毛病,还多了份典雅、含蓄和深刻的意境呢。

——湖北钟祥市胡集二中七年级 陈士俊

指导教师 李睿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用诗句写作文
六一来了
写作文的烦恼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金瓶梅》俗语运用特色及修辞特征
写作文等
论辛弃疾23首《贺新郎》词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