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生肖中有龙无凤的文化阐释

2017-11-07张忠家吴艳荣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肖起源凤凰

张忠家 吴艳荣

汉族生肖中有龙无凤的文化阐释

张忠家 吴艳荣

龙凤天生是一对,但汉族生肖中却有龙无凤。据秦汉简牍及 《论衡》所载“十二禽”,迟至东汉“辰”与“龙”才固定搭配。汉代天下一统,促进思想文化的整合,龙既在形式上定型,也在生肖文化中固定下来。针对生肖起源的种种因素,以龙为参照,从自然神性来看,龙能兴云播雨,比凤更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需求。从政治文化属性来看,在生肖萌芽、发展的商周时期,龙的文化地位不及凤,凤凰与政治、王权联系密切,在商族的创生、周族的兴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凤凰的文化地位与政治属性使其不可能与龙及其他凡间动物一样进入十二生肖的行列。比较龙凤出现的自然时空,龙与大自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龙的生命节律比凤更迎合了生肖纪时所包含的时间特性以及自然界呈现的时序空间。生肖动物的选择体现了古人在生产生活中与大自然的依存关系。

生肖;凤;龙;文化

生肖,古代又称十二禽、十二兽、十二神、十二属、十二物、十二虫,民间称为十二属相。东汉王充 《论衡》云:“子之禽鼠,卯之兽兔”,“禽”与“兽”并举,说的就是生肖。

龙凤天生是一对,汉族生肖中为何有龙无凤,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有人认为生肖中有鸡,而鸡是凤凰的原型之一,可以代替凤。如果以这样的逻辑推理,蛇亦是龙的原型之一,为何生肖中有蛇还有龙?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先了解生肖的起源。生肖的起源包括起源地、起源时间、起源思想、动物的选择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复杂的,多有学者研究探讨,但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以已有的关于生肖起源的诸多因素为文化背景,重点以龙为参照,探讨凤凰为何不在汉族十二生肖之列的原因。之所以限定汉族生肖,是因为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生肖,与汉族生肖略有不同,比如桂西彝族生肖中就有凤。另外,其他一些国家的生肖也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

一、生肖起源概述

生肖的起源包括了起源地、起源时间、起源思想以及生肖动物的选择等问题。各种问题学界说法尚未统一。

1.起源地

关于汉族生肖的起源地,主要有本土说、外来说两种。外来说如北方游牧民族风俗说,见清代赵翼 《陔余丛考》①;古巴比伦说,以郭沫若②为代表;印度传入说③等。本地说,以吴裕成④为代表。

不过,随着秦汉简牍的考古发现,依据其上所记载的“十二禽”,让更多的学者认同本土说。

2.起源时间

赵翼 《陔余丛考》:“十二相属起于何时,诸书皆无明文。”当今学者们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有史前说,如常峻⑤;夏代说,如刘尧汉⑥;殷商说,如刘青⑦;春秋说,如仲候⑧;战国说,如曹彦生⑨、刘信芳⑩;东汉说如姚政⑪,等等。

另有研究者经过对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综合梳理,认为生肖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生肖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变化期、成熟期、广为流传期等几个阶段。夏商时期,干支纪日法已形成体系,生肖文化开始萌芽,生肖动物的名称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但与干支尚未联系(干支体系此时已成熟);战国时代,阴阳五行说兴起,方士们将干支纪日与生肖动物相对应,并联系十二支的五行属性,即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未戌丑属土,用来解释种种自然现象,推算祸福灾异,这种推算法一直延续到秦汉。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并行的生肖体系,其中一种流传了下来,成了主流,而另一种则转入了三十六禽体系中。西汉时期,已有生肖铜镜出现;到了东汉时期,生肖文化正式出现于文献记载中。⑫

3.起源思想

其一,图腾说。代表人物有何星亮、董家遵、刘尧汉⑬等。如刘尧汉根据彝族的图腾和哀劳山虎衔山神庙纪日“十二兽”壁画及彝文 《母虎日历》碑,主张十二兽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

其二,动物崇拜说。持此观点的有穆子敏、方舟⑭、张秉伦⑮等。如张秉伦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六畜)产生依赖感,对危害自身的动物(如虎、蛇)产生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属相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其三,天文、星象说。如郑文光的观点较有代表性:“十二生肖来自十二支。午为马,有天上众星命名为证。前面的辰为龙,也是如此。……当然,十二生肖不能完全从星象里找出根源,恐怕只有一部分符合,另一部分是拼凑上去的。”⑯

其四,地支说。叶舒宪⑰认为十二生肖源于十二地支,是古人“远取诸天”的产物。即十二之数来自天象,地支和属相都是用来记载岁星一周天这十二年的方式,由于地支纪日法过于抽象,因此才加上生肖以便使用和记忆。

其五,综合说。常峻⑱认为中国十二生肖是图腾崇拜与古历法十月历相交融、组合产生的。吴乃华、魏彬⑲提出,“生肖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从多方面吸取营养,既有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对自然的认识,又有人们从日常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智慧结晶。 经过数百年以至数千年不同文化的交融汇合,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才最后形成。”刘信芳⑳指出,生肖本质上属于古代数术,是历法和占卜的混生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十二生肖、《尔雅》 十二月名(包括楚帛书十二月名)与十二支同属于物名纪月的范畴。邸永君㉑认为,十二生肖的产生,依托于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盛行与干支纪年法的运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动物的选择

隋代萧吉的 《五行大义》㉒是目前见到的就十二生肖选取动物做出最早解释的古籍,该书记载,十二属并是斗星之气,散而为人之命,系于北斗,是故用以为属。即上应天星,下属年命。宋代朱熹认为,十二生肖动物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来确定的,如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老鼠最为活跃;……早七时至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等等。㉓

另外,民间关于十二生肖源流的传说颇有一些,但亦不外是以十二兽纪辰与纪岁两种,并由此发展为同“人命所属”相联系的“生肖”。就其演绎故事的情节特点而言,主要有赌赛排位次、自然定位和外来说三种类型。㉔

综合以上种种关于生肖起源的观点,结合本文所要论证的问题,笔者认同生肖起源本土说,商周为生肖文化的萌芽、发展期,生肖起源思想综合说。至于动物的选择,应该说,十二兽的选取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古人基于对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的了解,总结物候规律,使之服务于现实,更好地趋利避害。㉕在此前提下,下文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证生肖中有龙无凤的原因。

二、生肖中有龙的几种原因

人们很容易问:为什么汉族生肖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中所有的,惟独龙这一种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

先了解一下古代龙究竟是什么。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这里选取一些与生肖的起源有关联的观点:

龙为农,象征着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龙为虹,虹被称为龙吸水;龙为雷和闪电,闪电的光痕像龙,雷为龙吟;龙为云,与水有关,云形不定,变化多端,龙亦如是;龙为星,十二地支中辰为龙,而辰又指星辰,《易经》中乾卦的“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被认为是星星的出没,标志着不同的季节;龙为恐龙,恐龙大约在六千万年前灭绝,那时还没有人,也许原始人早已发掘过恐龙化石,知道了这种巨大的动物,并称之为龙;龙的原形为蛇,蛇在民间称为小龙,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即是说蛇在春天要从休眠状态爬出来(另一种说法,是指星辰);龙为许多种动物的综合,这是一种图腾说,认为在远古有众多的部落,分别以鹿、蛇、骆驼、蜃、鱼、鹰、虎、牛、猪、狗、鳄、蜥蜴、穿山甲等等动物为各自的图腾,后来他们统一起来了,于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图腾动物——龙。因此,龙的不同部位保留着不同动物的形状,如角似鹿,头似驼,身子似蛇,鳞似鱼,掌似虎,爪似鹰……龙为神灵,很有可能是水神了。㉖物候代表形象的组合:龙身是“扭动的虫形”,龙角是先民“测定时间的工具——表”;“在广大的范围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物候参照动物,因此江汉流域的鼋类、鳄类,黄河中上游的虫类蛙类鱼类、黄河中下游的鸟类畜类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较为固定的物候历法之参照动物,……后来,这些关系演化成观念集中在特定的形象身上,便形成了龙。”㉗等等。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龙是虚拟的生物,但既然龙的原型那么多,远古时期被视为龙的生物,未必就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分析一下,汉族生肖中有龙的原因应该主要有几种因素:

其一,龙与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某种程度上这种“密切”仅仅是建立在传统观念的信仰上的,如龙能兴云播雨。另一方面,与龙相联系的天文星象、物候的因素等,在古代均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如古人“观象授时”,以物候安排农事等。

其二,图腾崇拜与动物崇拜。这其中包含了巫术、神话、宗教等信仰。

其三,龙进入“十二禽”之初并不是虚拟的生物。如 《国语·鲁语》说“水之怪曰龙”,韦昭注“龙,神兽也”。放马滩秦简 《日书》(甲)㉘称:“辰,虫也”。当时所谓“虫”大概是指蛇。先秦时期,龙被看成是一种不常见的神秘动物,但是还没有神圣化,《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起源于民间的十二生肖说自然不会将人们看不到的动物列入其中。概括说来,先秦时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民间就出现了六畜为核心的十二生肖说,其它所配动物尚未固定,到了汉代,加入了龙,十二生肖说乃告定型,一直流传到现在。㉙

其四,与龙的演变与定型过程有关。观察“先秦秦汉文献、简牍(《日书》)及后世十二禽对比一览表”(表1)㉚,在秦与西汉简牍的 《日书》记载的十二禽中,与“辰”对应的或为龙,或为虫,或空缺。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辰”的肖形动物曾经是“虫”,乃古代数术家从字形附会来的。㉛李零则认为放马滩秦简 《日书》中辰对应的虫是龙的误写。㉜但可以肯定的是,直至东汉,“辰”与“龙”才成为固定的搭配。“龙在汉代,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空前的高度。汉代是龙的真正的定型期。”㉝不管是龙在形式上的定型,还是民俗“十二禽”中“辰”与“龙”的固定,均反映了汉代一统天下后在思想文化整合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自古人们把虫视为龙的原型之一,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夏禹形貌为虬龙,其名“禹”,恰和“虫”同字,故龙、虫义同。㉞加之汉代祥瑞观念兴盛,龙是代表性的祥瑞之一,此时以龙取代虫应该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然。

表1 先秦秦汉文献、简牍(《日书》)及后世十二禽对比一览表

三、生肖中有龙无凤的文化阐释

闻一多曾经指出,龙与凤代表着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龙凤是天生的一对。龙凤对举的例子在文物、文献、民俗中比比皆是,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影响力的生肖文化中有龙无凤,的确是引人好奇,要解开这一文化之谜,自然要以生肖起源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更宜以龙为参照,探寻其中的因缘。今天龙凤同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尽管造型各异,但其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在类别与层次上有许多共性的地方,而寻找两者与生肖文化有关的差异所在,则应该是解答生肖中有龙无凤的有效方法。

1.龙凤自然神性的比较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龙凤各有其自然神性,且其中均有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地方。

以凤为例。其与农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神异形状主要有三:其一,凤为太阳鸟。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牙雕、“双凤负日”骨雕㉟,证明了凤凰与太阳的“伴生”关系,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普照。其二,凤知历。 《左传·昭公十七年》言东夷少皞氏以凤鸟氏为“历正”,即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杜预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其三,古代凤与风相同,凤被视为风神,主管东南西北四方风,以及四季。季风、季节均与农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但需要明白的是,史前时代凤凰的这些带有神话气息与巫术色彩的神性进入文明时代已经淡化或不复具备,不再在人们的生活信仰中占据重要位置。

而龙不一样。农业生产与雨水关系十分密切,但是旱灾总是频频发生。龙与中国农业最密切的一点,就是能兴云播雨。从古至今,龙王庙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

《甲骨文合集》13002:“乙未卜:龙亡其雨?”29990:“其作龙于凡田,又雨?”依据这两则卜问,可见商代即建立起雨水与龙的密切关系。商代祈雨巫术在焚巫、尪的同时又使用龙,龙形玉雕“珑”因而流行。 《说文》:“珑,祷旱玉也”。珑很可能正是祈雨巫术中巫师所用的一种礼器。㊱

《吕氏春秋·召类》云:“以龙致雨。”高诱注:“龙,水物也,故致雨。”周制 《月令》,东周时,“龙见而雩”,即夏历四月黄昏,苍龙七宿的角、亢在东方出现时,组织童男女各八人跳舞作求雨之祭,以满足农作物对雨水的需要。有学者以为这与龙星有关,与龙无关。笔者不以为然,天上的龙星与地上的龙是对应的,并非没有关系。“辰位的角宿一(室女座a)和大角(牧夫座a)这两颗亮星,正是象征着东方苍龙这条龙的两角,因而得名。”㊲

从西汉起,龙的雨神地位有所提高。 《春秋繁露·求雨》记载了官方主导的求雨活动,杂汇多种求雨方式,并纳入五行学说之框架。春旱求雨,于东门外,于甲乙日,作大苍龙一条,小龙七条。夏旱求雨,于南门外,丙丁日,作大赤龙一条,小龙六条。秋旱求雨,于西门外,庚辛日,作大白龙一条,小龙八条。冬旱求雨,于北门外,壬癸日,作大黑龙一条,小龙五条。为凑够五行,加季夏旱求雨,于南门外,戊己日,作大黄龙与小龙。每次求雨,都有多项仪式,如县官向社(地神)稷(谷)、山神、河神祈祷;巫师以酒鱼肉供神,跪陈祷词;组织小童八人向土龙跳舞,取悦于龙;暴晒巫尪,乞怜于诸神,以求降雨。

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如以龙为主导的巫术祭天,主要的目的便是祈雨。由于雨水关系到农业的命脉,因此,祈雨是古代地方官政务中的一件大事。不管他信不信神,遇到天旱,都得向龙神求雨。在民间,龙神庙是分布最广泛的庙宇,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成为古往今来一种普遍的民俗心理。㊳以龙求雨的习俗不仅存在于中国古代,甚至到了近现代,它还流行于一些偏远地区。

2.商周龙凤政治文化属性的比较

(1)商周时期龙的文化地位。商周时期龙的文化地位可以从出土文物中找到答案。就商周青铜器所装饰的纹样看,龙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而普遍是居于从属和陪衬的地位。它们很少作为主体纹饰装饰于器物的显著部位,一般都出现在鼎、簋、觚等礼器的口沿下、圈足上。当它们出现在器物腹部时,几乎总是作为兽面纹的附属纹饰。只有极个别龙纹型式偶尔占据盘心、尊肩、刀柄、卣提梁等次要器类的较显著位置。周代以后,龙的地位似乎略有提高,作为主体纹饰装饰于器盖和器腹的龙纹型式与数量均明显增加。但就总体而言,西周早期青铜器上龙纹的地位仍不及兽面纹,并未改变其从属和陪衬的形象;而稍后兽面纹衰落后,龙纹的地位又不如大量新兴的凤鸟纹突出。由此可见,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上并没有居于主导地位,龙既不是商族也不是周族的主要神灵,这也是决定商周青铜器上龙纹面貌的主要因素。这在古代文献上也有反映,《礼记·礼运》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仅居四灵之末位,由此也能窥见龙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㊴

此外,从目前的材料看,东周时期出土单体龙形玉器的墓葬上至诸侯国的国君,下达“士”级贵族,甚至还有极其少数的平民墓葬中也有出土。出土单体龙形玉器墓葬的墓主有男性也有女性,而且在可以推断是夫妻关系的两座墓葬中,出土单体龙形玉器的往往是女性墓葬。㊵

可见商周时期龙的文化地位并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在政治层面居于主导地位。

(2)商周时期凤凰的文化地位与政治属性。文献记载,凤凰与商族的创生、周族的兴起息息相关;商代凤凰为天帝的使者,享受人间祭祀;周代凤凰具有“见则天下安宁”的政治属性。凤凰的身份高贵可见一斑,其文化地位也远远高于龙。奠定商周时期凤凰文化地位与政治属性的几则史料如:

《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为凤凰的原型之一,商人崇凤,多有学者论述,此不赘述。商代甲骨卜辞记载:“于帝史凤,二犬。”㊶传递两条信息,其一,凤为天帝的使者;其二,以两只犬来祭祀凤凰。 《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鸑鷟为凤鸟之属。由此借凤凰创造了天命王权的政治神话。

由于凤鸟在商族创生、周族兴起的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地位,商周时期的艺术家们大大丰富了凤鸟的形象,不但在文字中创造了凤鸟的形象,而且也将其运用于玉器、青铜器等造型和装饰艺术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分别有凤和鸟的形象。如凤纹是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中非常常见的题材,大约出现于商代中期,盛行于商末周初及西周中期昭、穆之时,甚至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被誉为“凤鸟纹时代”。㊷

《山海经·南山经》:“凤皇……见则天下安宁”;同书 《西山经》:“鸾鸟……见则天下安宁”(鸾鸟为凤凰之属)。联系 《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凤凰的出现是政治清明的象征,是儒家标榜的理想社会象征符号,扛着象征“天下安宁”的政治大旗。

总之,在生肖文化萌芽、发展的商周时期,凤凰文化属性中的神性与政治神话色彩是龙所不及的,这也是决定凤凰不可能与龙及其他凡间动物一样进入生肖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3.龙凤出现的自然时空的比较

前文已经比较龙凤的政治文化属性,故这里的时空维度,仅指自然意义上的时间、空间因素。另外龙、凤(朱雀)同有作为天文星象的时空共性,以下时空维度的比较也不包括这一点。此外,龙凤出现的时空维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故以生肖萌芽、发展的商周时期到生肖成熟定型的汉代这一时间段来作比较。

(1)凤凰出现的自然时空。其一,天空。 《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其二,山。一是仙山,《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二是岐山。 《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三,高岗、梧桐。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其四,东方君子之国。 《说文》:“凤鸟出东方君子之国,过昆仑……暮宿风穴(此“风穴”或为“丹穴”)。”其四,四方、四时。前文已述 《左传·昭公十七年》言东夷少皞氏以凤鸟氏为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古代凤被视为风神,主管东南西北四方风,以及四季,即四时。

(2)龙出现的自然时空。 《周易·乾》记载,九二:见龙在田;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 《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高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王充 《论衡·感虚篇》:“方今盛夏,雷雨时至,龙多登云。云龙相应,龙乘云雨而行,物类相致,非有为也。” 《论衡·寒温篇》:“虎啸而谷风至,龙兴而景云起,同气共类,动相招致,故曰以形逐影,以龙致雨,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天地之性,自然之道也。” 《说文》:龙乃“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从上可以看出,与凤凰共存的时空元素主要有:四时、四方、东方君子之国、天空、山、高岗、梧桐;与龙共存的时空元素主要有:盛夏、雷雨、云、天空、深泉、渊、春分、秋分。

就龙凤出现的时空维度来比较,有几点明显差异:其一,龙的出现与天气、季节因素密切相关;而凤的出现显然不具备这一特点。其二,凤出现的时间、空间因素比较纯粹、单一,而龙的出现往往体现出时空的交互运动,如 《周易·乾》记载了不同季节,龙的动态存在空间;又如王充 《论衡·感虚篇》记载的盛夏、雷雨、龙登云,特定的时空交融中龙华丽登场。

王大有指出,中国视龙为自然界中一种实有动物,又视龙有种种呼风唤雨、行云播雾、驭雷驾闪电的功能,司职农业、水、旱、河湖海洋渔业之利;龙为水物,生于江河湖海大泽,冬眠、春苏、夏秋活跃,喜温湿,不喜干旱;可以敏锐地感受气压变化而预知晴雨,每当下雨前吼呼,声如雷,闻之占雨,能吐气成云致雨,故龙从云,龙升景云举,名曰忽雷(呼雷),又名辰、震、蜃。此为本体龙生活习性学特征,亦即龙的生命节律学。㊸隋代萧吉的 《五行大义》记载:“问曰:‘禽虫之例数多,何故不取麟、凤为属,乃取蚯蚓、蛇、鼠小虫?’答曰:‘取十二属者,皆以其知时候气,或色或形,并应阴阳故也。麟、凤已配五灵,非是虚而不用。’又问曰:‘麟、凤己配五灵,更不取者,龙、虎亦配,何为复用?’答曰:‘龙动云兴,虎啸风起,此是应阴阳之气,所以须取。麟、凤虽灵,无所作动,故不重用。’”㊹此段话中有两点认识是科学的,其一,十二属者,皆以其知时候气;其二,凤虽灵,无所作动,故不重用。这里的“无所作动”应该是指凤凰与大自然的时空变化之间并无密切的感应关系。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赖于掌握时令。远古时代确定农时的方法之一,便是“远观宜于鸟兽”㊺,如战国时期的 《夏小正》其中有大量的物候描述,反映了古人根据观察物候来定农事活动的季节。比较龙凤出现的自然时空,龙的生命节律更迎合了生肖纪时所包含的时间特性、物候特性以及自然界呈现的时序空间。

《中国历史大辞典》这样阐述十二生肖文化:自古以来,十二生肖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愿望。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崇拜与热爱,是古代人们寻求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一个契合点。人们希望能够像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相依相成、生生不息。㊻这个阐述是科学智慧的,反映了生肖与人们的关系,亦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靠人们的生产生活来具体化。总结来看,在生肖文化萌芽、发展的商周时期,龙与大自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凤凰与政治、王权联系密切。另外,早期生肖中的龙,或许是生活中实有的生物,龙的原型很多,虫亦是诸多生物的一个概括,某些时候,龙与虫相通。 《说文》:“龙,鳞虫之长。”汉代天下一统,促进思想文化的整合,龙既在形式上定型,也在生肖文化中取代虫类而固定下来。

注释:

① 赵翼:《陔余丛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27页。

②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第1卷,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32页。

③ 马昌英:《中国十二生肖起源探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④ 吴裕成:《中国生肖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0—78页。

⑤ 常峻:《中国生肖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⑥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道家与彝族家宇宙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⑦刘青:《从甲骨卜辞看十二生肖之衍生——兼论十二生肖衍化的思维模式》,《思想战线》2008年第5期。

⑧ 仲候:《十二属相与人生》,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⑨ 曹彦生:《十二生肖历的起源及其在北方游牧民族间的传承》,《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5年第4期。

⑩⑳㉛ 刘信芳:《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⑪ 姚政:《十二生肖说》,《文史杂志》2011年第6期。

⑫ 张珊珊:《生肖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⑬ 何星亮:《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29—333页。

⑭ 穆子敏、方舟主编:《生肖珍闻词语大观》,蓝天出版社1990年版,第3—9页。

⑮ 转引自仲候:《十二属相与人生》,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⑯ 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130页。

⑰ 叶舒宪:《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寻根》1998年第1期。

⑱ 常峻:《中国生肖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页。

⑲ 吴乃华、魏彬:《奇趣生肖历》,气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㉑ 邸永君:《十二生肖与图腾崇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2日。

㉒㊹ 萧吉:《五行大义》(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16—117、116—117页。

㉓㉖ 王红旗:《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5—26、138—141页。

㉔ 曲彦斌:《生肖文化考(上)》,《文化学刊》2012年第4期。

㉕ 李菁叶:《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 〈日书〉中的十二兽探析》,《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

㉗ 陈绶祥:《中国的龙》,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㉘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版。

㉙ 周庆基:《十二生肖说的起源和功用》,《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㉚ 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㉜ 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页。

㉝ 徐乃湘、崔岩峋:《说龙》,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

㉞ 郭静云:《史前信仰中神龙形象来源刍议》,《殷都学刊》2010年第3期。

㉟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

㊱ 张珊珊:《生肖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8页。

㊲ 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130页。

㊳ 蒋明智:《作为巫术信仰的龙》,《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㊴ 杨远:《夏商周青铜容器的装饰艺术研究》,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93页。

㊵赵萌:《东周时期单体龙形玉器的形制探讨——以“中原式”为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94页。

㊶ 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14225正片,中华书局1979年版。

㊷ 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页。

㊸ 王大有:《中华龙种文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㊺ 王应麟:《玉海》卷10,广陵书社2016年版。

㊻ 转引自张丽华:《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墓葬中的十二生肖俑》,《四川文物》2003年第5期。

K203

A

(2017)10-0056-07

张忠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湖北武汉,430077;吴艳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张卫东)

猜你喜欢

生肖起源凤凰
生肖转转转
圣诞节的起源
凤凰飞
奥运会的起源
你的生肖是什么?
清明节的起源
生肖鸡的故事
万物起源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