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异表”下的《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教学设计
2017-11-07王骁
王 骁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1203)
“同构异表”下的《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教学设计
王 骁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1203)
同构异表,西欧一体化,课堂呈现
2017年6月,我受邀前往天津杨村第一中学参加“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呈现——津沪两地‘同构异表’课例探微”高端论坛活动,并在本次论坛活动上与杨村第一中学王超老师以同课同构异表的形式演示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一课的教学过程。虽然活动已过去一个月,但备课、上课过程的一幕幕仍未忘怀,现呈现拙文一篇供同行批评指正。
一、备课时的困惑
困惑一,何谓同课同构异表?在试讲之前,李惠军老师和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沟通,并且大方地将自己原创课件与我分享,让我好好准备试讲。起初我不明白此次活动的含义,以为自己听错了李惠军老师的示意,想着这不是提线木偶么?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似乎被绑架了。于是自作主张大幅度地修改李老师的课件,游移了预设好的教学主线,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备课思索完全注入试讲中,创造了新的“大杂烩”。第一次试讲效果很一般,一方面既想保留李惠军老师预设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又想把自己的内容架构其中,结果是“两边不讨好”。试讲结束后,李老师再一次阐述了这次活动之含义,我才深切明白了内中缘由。一堂好课备课过程历尽艰辛,但是在最后课堂展示的时候却打了折扣,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在众多问题中,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就是教师呈现力问题。因此我舍弃了“大杂烩”,在坚定地走同课同构的道路上摸索如何更好地表达。
困惑二,核心素养如何体现?这次活动主题是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呈现,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短短的45分钟?历史课堂要讲史留痕,既要把授课内容讲透,也要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核心素养,更要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象,达到终身受益之效果。
困惑三,教材版本差异如何破解?本次授课的教材版本是华东师大版,与人教版的相关内容还是有不少差距的,本课完整地呈现了西欧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从欧洲煤钢联营到欧共体,再到欧盟诞生,欧元发行,并对西欧一体化进行了积极的评价,但反观人教版这一内容出现在必修2,属于世界当代经济史的范畴,而且“欧洲联盟”只是子标题,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同一课内容,这是一个大差异。另一大差异在于,预设的教学思路里有关于欧洲上古中古史的内容,是引导学生揭示欧洲历史上早有的分与合,这块教学内容在华东师大版高一第一分册和高一第四分册各有完整一章,共八课内容讲述西欧中世纪的变迁,但人教版恰恰是缺少这课内容的,只有部分中世纪史的内容在非必修的栏目中供学生课后自行阅读,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零基础的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和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笔者认识到讲述欧洲上古中古史的分与合,对于学生理解本课是极有帮助的,因此要尽可能组织精简的语言,像畅销书《极简人类史》那样,简约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导他们认识到欧洲分与合的历史基因。
困惑四,戴高乐的拔高和让·莫内的缺失。在华东师大版教材里,有一张戴高乐和阿登纳握手的照片,下面注释为法德和解的推动者: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但在阅读各类文献材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戴高乐在教材关于法德和解过程中被抬高了,产生了历史的错位,为何这样说?因为“舒曼计划”颁布时,法国还是第四共和国,戴高乐因为政坛派系斗争,此时已不在法国政坛的中心,何来推动者一说?另外,教材里没有只言片语提到欧洲之父让·莫内,他才是舒曼计划真正的起草人、设计者。如何处理戴高乐的拔高和让·莫内的缺失,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继续广览博收,在阅读史料和内化认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上的质疑,并与李老师一起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用语,在教学细节上不断打磨和完善。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选择切口,导入新课
环节1:以欧盟峰会的合影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
师:2017年3月25日,拥有28个成员国的欧盟各国领导人齐聚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签署《罗马条约》60周年。这是峰会上27个成员国领导人拍摄的全家福(照片略)。欧盟是28个成员国。照片缺了谁?少了哪个国家?
生:特蕾莎梅,英国。
师:在特别峰会召开后的一周内,3月29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欧洲联合大厦的墙砖发生了碎裂。英国犹如欧洲大厦上第一块剥落的墙砖。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欧洲国家能聚合在一起,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向了联合?为什么有的国家却选择了脱欧,从欧盟中分裂出去?分与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课。
意图:以牵手和分手两种戏剧性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主线引领,层层推进
环节2:简述欧洲历史上的分与合,探寻一体化的前世与今缘
师:有人认为,西欧一体化是二战的产物,是冷战的产物,是这样吗?如果要弄清楚西欧一体化的由来,恐怕要追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是一个长时段的大话题,我们要通过欧洲历史基因寻找分与合的染色体。亚洲是亚细亚,那么欧洲是?
生:欧罗巴。
师:欧洲文明的源头是什么?
生:古希腊。
师:欧洲起源于古希腊浪漫传说的欧罗巴。最早几乎统一欧洲的是哪个文明?
生:罗马。
师:但伴随着日耳曼人等蛮族的入侵,帝国瓦解了,欧洲被撕裂了,中世纪总有人要整合它,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重现欧洲统一的旧梦。你们知道有谁吗?
生:拿破仑、希特勒、查理曼大帝。
师: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戴上了皇冠,一度整合了西欧,但封建割据和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在查理曼大帝死后,撕裂了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以后,查理曼帝国瓦解成若干国家,14、15世纪,英法两国间爆发了百年战争,在战争的刀光剑影中出现一个新的文明的概念———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是在分与合的刀光剑影中出现的。从中看出,欧洲从一开始就有合的染色体,分的酵母。从割据到统合再到割据,战争就是民族加上国家。民族国家不断发酵、膨胀,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场内战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史称三十年战争,打了30年,欧洲却没有整合,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明确规定了一个新的原则——主权至上。19世纪初,一代枭雄拿破仑为推行大革命的成果和利益,无视民族国家和主权至上,东征西讨一度整合欧洲,却功亏一篑,战后的维也纳会议确定回到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合又一次失败。一战中,各国政府高喊民族主义、主权至上,穷兵黩武,造成生灵涂炭,战后出现了凡尔赛体系,欧洲诞生不少新兴的民族国家。二战中,战争狂魔希特勒利用民族主义煽动民众,开动战争机器,又是穷兵黩武,造成生灵涂炭,战后出现了雅尔塔体系,传统的欧洲中心变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的两极格局,西欧还是那个推动人文文明进程的引擎吗?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多少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发生在西欧?
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
师:二战后西欧沦为了超级大国的附庸,西欧欲往何处去?国家似乎是一个壁垒,各国的民族特性,政治的,经济、文化的,在壁垒内发酵。民族性无限膨胀所导致的战争拷问着主权至上观念。如何克服民族国家局限性及其由此导致的对抗和冲突?又要发展,又不要战争,该怎么办?西欧人再次想到了合。
意图:简化漫长的欧洲历史文明的进程,从中提炼出欧洲历史基因中的关键词:同源、整合、分裂,并从欧洲历史演进中寻找民族国家和主权至上的由来与发展,通过不停地发问短小问题,巩固已学知识,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同时梳理欧洲历史的线索,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环节3:解读近代欧洲有识之士的观点,揭示欧洲一体化的内在渴望
师:渴望是主观的,可能是客观的。如果原来就有染色体的话,那么染色体可能联合吗?染色体必然联合吗?从封建割据到民族国家,再到战争,不断轮回的梦魇与教训促使欧洲人在中世纪后期就开始思索,如何联合起来?我们出示三则材料,每一则材料最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哪个核心词?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1:建立欧洲参议院和集体安全体系把欧洲各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确保相互安全的永久性联盟。
———(法)皮埃尔:《永恒和平方案》1713年生:参议院,以前没有提到过,集体安全这
个概念也没有提到过,永久性联盟也很特别,因为欧洲以前从没有长久的联盟,更何况是一个确保相互安全的联盟。
师:皮埃尔是路易十四时代的神父,他的畅想给了雅克卢梭和德国哲学家康德很好的启示,但雅克卢梭还是批判皮埃尔的,因为皮埃尔是代表专制的,等级的,怎么可能和平联盟,而应该推翻他们建立直接民主共和国才能联盟。
材料2:欧洲所有国家议会都要承认这个总议会的最高权力…这个议会将由经验最丰富的,具有真正“爱欧洲主义”精神的人组成。
——(法)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19世纪
生:首先是总议会,这个概念以前不曾提到,还有议会是由“爱欧洲主义”精神的人组成的,可见这个议会不是单单为英国、法国服务的,而是为整个欧洲服务的。
师:圣西门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要建立欧洲的议会,一个爱欧洲主义精神的人组成的欧洲议会。美好的畅想,但如同他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一样,当时没能实现。
材料3:这一天终将来临……这个大陆所有民族将更加紧密结成一个共同体……你们不会失去你们各自的个性。子弹和炮火将被人民选举和主权欧洲仲裁法庭所代替。
——(法)维克多·雨果
生:我觉得共同体是核心词,无论是皮埃尔还是圣西门,前者讲结盟,后者讲议会,都是比较实际的形式,而雨果则讲了一种有些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好像存在的共同体。
师:19世纪中叶,在巴黎世界和平大会上,著名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提出欧洲大陆所有民族将结成一个共同体。无论是皮埃尔,还是圣西门、雨果,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巨匠,他们都是梦幻的、理想的,非常空洞、天真烂漫、抽象,不是现实的、具体的。一方面是天真烂漫、抽象,它还没尝到被打趴下的苦涩。
意图:一方面通过阅读、解读近代欧洲人的观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另一方面透过解读近代欧洲人的观点,认识到他们并没有真正抓住联合的命门,因而他们的联合是天真、不切实际的。这其实也是引导学生增强历史解释能力的方式。
环节4:通过漫画和文字材料,分析德法引领欧洲一体化的内在动机
师:说到打趴下的苦涩,欧洲大陆有两个紧邻的国家就是冤家,半部欧洲史和他们两强争霸有关系。哪两个国家?
生:德国、法国。
师:这对冤家,从公元814年到1945年,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大战23次,小战50次,几乎每半个世纪就开战一次,都强调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民族,而最后呢,二战结束了,谁渔翁得利了?请观察这张漫画并说明漫画的寓意。
漫画1
生:漫画里这个捆绑着的红带子应该指代美国,意味着二战后美国占领了西方,捆绑了欧洲。
师:不是所有国家,所有人都愿意被美国给捆绑,比如戴高乐。
生:戴高乐,战后法国总统,领导法兰西民族解放。
师: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法兰西情结的民族主义者,他信奉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然而他最爱的法国却在两个月内被德国打败了,他沦为了傀儡政权里的法奸,但高傲的他骨子里并没有投降,在那一刹那,他跳上了飞往英国伦敦的飞机,继续领导法国民众战斗。1945年,当他再次踏上法兰西这片热土的时候,受到了法国民众热烈的拥戴,但是他面对的法国早已经不是那个强大的法国,还记得是哪个国家获得了一战的胜利?
生:协约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
师:又是哪些大国操纵者凡尔赛会议?
生:美、英、法。
师:又是哪些大国控制着国际联盟?
生:英、法。
师:又是谁决定了捷克的命运?一手促成捷克成为了慕尼黑协定的悲剧?
生:德、意、英、法。
师:曾几何时法国这个大国操纵着小国的命运,是名副其实的强权国家,而如今法国只是名义上的光复,而整个西欧被美国裹挟沦为附庸,经过荣与辱的洗礼下,强烈的法兰西民族意识驱使他渴望欧洲人联合起来,挣脱美国的捆绑,重新成为大国。
师:请再观察这张漫画并说明漫画的寓意。
漫画2
生:漫画的西边是美国,漫画的东边是苏联,寓意世界被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给瓜分了,欧洲处在夹缝中间,时刻面临威胁。
师: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中,德国就是桥头堡,在核武器的威胁下,他要摆脱美国。阿登纳,战后伟大的德国政治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他痛恨故土上的法西斯,他反省法西斯带给人类的灾难,他要寻求建立欧洲第三种力量。两位伟大的政治家谋求使自己的祖国重新成为强国,而不至于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而挟持,这就是一体化的渴望。
师:在两个伟大的政治家背后还有两位了不起的人,让·莫内和舒曼。让·莫内是白兰地商人,曾经在国际联盟协调部门任职,在商界和政界打拼过程中,他都深知平等联合的重要性,能使双方利益最大化。他并非一名政客,却巧妙地运用智慧在战后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他的莫内计划,谋求在煤钢上面进行平等地联合,他并非提出欧洲联合第一人,在他之前有皮埃尔,有圣西门,有维克多雨果,但是他们都是梦幻的,理想的,浪漫的,抽象的,而莫内是把理想具体化,他抓住了煤钢重要命门,煤炭和钢铁是工业发展的核心,是法德两国近代以来争夺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军事的重要资源,他用煤钢联营先做文章,体现了他高超的智慧,而由此拉开了西欧一体化的大幕,因而他被称为欧洲之父,在他去世后,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宣布将他的陵墓迁入先贤祠,与法国的思想文化的巨擘——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静静地躺在一起。还有一位是法国外长舒曼,他出生于洛林,母亲是卢森堡人,父亲是洛林人,普法战争结束后,他父亲变成了德国人,因此舒曼从小学的是德语和卢森堡语,一战期间还参加了德军,一战结束后,洛林划归法国,他又开始了学习法语,并积极从政,成为法国议会里洛林地区的代表,二战期间参加过抵抗纳粹活动,二战胜利后进入内阁现任担任总理和外交部长,是政界权威,他的独特经历对于西欧一体化不可谓没有影响。
意图:通过漫画材料和分享法德领袖人物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当时德法两国寻求和解继而联合的内在需求,家国情怀是普世的价值,它深存于各国人民心中,用法德历史人物的例子更能提升我们学生的家国情怀。而讲述莫内和舒曼的生平,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大历史背后小人物的历史认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人物的独特而又复杂经历对于历史事件的促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环节5:结合已学知识,初探西欧一体化的内在可能
师:两个历史的冤家走到一块儿,这是一种渴望。渴望一定可行吗?西欧各国有没有联合的基础,有没有依存与认同?或者说这些国家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无论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政治上他们都好像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文化上他们都是基督教国家,他们在历史上有共同的文明源头,有之前讲到历史上的分与合。
师:归纳一下,西欧各国有心理认同,信仰的普世性,有传统趋同,历史同源性不就是从罗马开始么,地理共同,他们都在西欧,国界相邻,资源上又能起到互补,比如法国是农产品大国,而德国是工业强国,荷兰又是乳制品见长,卢森堡是钢铁强国,彼此资源是可以互补。再有制度雷同,你看这些国家多为代议制、政党制、普选制,民主是它们的普世价值,在政治上相似性。以上就是一体化的可能。
意图:巩固已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提取西欧一体化的可能性。
环节6:阅读教材,整理西欧一体化的启动与拓展
师:请阅读舒曼计划的节选材料并解读。西欧一体化是如何循序发展的呢?
材料4:欧洲统一不会一夜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
———《舒曼计划》(节选)
生:首先要做的是一个实际的联合是指1951年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而一系列具体的成就指的是西欧一体化的一个个步骤,譬如欧共体,欧盟等等。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按照时间线索把幻灯片里的表格填写完整。
生: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1968年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同年建立农业共同市场。1991年,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建立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师:我们看到起初的煤钢联营,仅仅把经济联合置于煤炭和钢铁上,是单一型经济联合,那么后面欧共体,不仅仅是煤钢,还有农业共同市场,还有关税同盟,还有原子能,因此可以把欧共体称为?
生:复合型经济联合。
师:到了欧盟阶段,不仅仅是经济联合了吧,欧盟各成员国同意把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和防务政策,它是?
生:超主权的全域联合。
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榨干”舒曼计划节选材料的每一句话,继而引出西欧一体化是如何启动和拓展,引导学生以时间轴的方式归纳、梳理西欧一体化的过程,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西欧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环节7:出示西欧一体化的地图,理性提出教材质疑
师:刚才我们是从时间上梳理了一体化的启动与拓展,下面我们再从空间上强化一体化的启动与拓展。看欧洲地图(略),1951年,煤钢联营共同体六个成员国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今天的欧盟有28个成员国,吊诡的是,那么多东欧国家进入了欧盟这一大家庭,今天本课的标题是什么?西欧一体化。欧盟还是西欧一体化吗?
意图:一方面从空间上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对本题课题的空间歧义,培养学生理性质疑教材的精神。
环节8:根据已学知识,分组探讨西欧一体化的影响和意义
师:在我们了解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西欧一体化的影响、意义有哪些?我们可以拉开长镜,加装广角,从前后历史看,从联合看,从欧洲内部看,从全球范围看。从空间和时间上看。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生1:西欧一体化大大方便了参加欧盟国家民众的生活,没有边境线,可以自由来往于欧盟各国,几乎通用欧元,买卖货品很方便。
生2:西欧一体化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西欧一体化成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并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师: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欧元,有同学见过欧元吗?大家看这是欧元的纸币(略),欧元纸币共分七种面值,即 5、10、20、50、100、200 和 500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面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和洛可可式、铁式和玻璃式、现代派建筑风格,折射出欧洲文化传统的深厚沉淀。欧元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但同时,联合之处似乎存在隐忧,比如为什么欧元开始实施后,英国、瑞典、丹麦等三国没有加入欧元区?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天英国脱欧是不是也和此事有着某种联系呢?再看欧元的硬币(略),有着意味深长的设计内涵。我们看正面都是面值,但是反面各国图案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生:欧盟国家一方面保持着本国的传统特色,另一方面作为欧盟国家要有统一的样式。
师:是不是能从货币上看到欧洲联合和主权至上之间存在的博弈!有人把欧盟各国的运转比作齿轮,但你有没有发现齿轮大小不一致,从而看出它在欧盟中的地位、实力是有差别的,还是原先设想的平等联合吗?
意图:通过小组探讨,调动学生探究的学习热情。通过欧元硬币不同设计的小切口,引导学生认识到欧元是欧洲联合和主权至上之间博弈的产物,从而提升教学立意。
(三)热点对接,讲史留痕
环节9:以古论今,展望西欧一体化的变数与来世
师: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的是历史,心怀的是当下。我们今天学的是西欧一体化的进程,但同时着眼的是当下,是未来。从西欧一体化的启动和拓展来看,欧洲联合趋势不断增强,不少欧洲国家多年来一直想申请加入欧盟,可见欧盟对这些国家真的有吸引力,有魅力,但是为何英国却提出来脱欧,而一些欧盟中的老牌国家的右派政党又为何积极提出脱欧主张呢?欧洲联合的突变与窘境是怎样造成的?原先危机之下合的因素,在非传统危机,如经济金融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的新浪潮下,染色体里分的基因被激活了。分离主义、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等等,那么多马赛克开始剥离着联合中的欧洲。是不是有下一个国家也仿效英国脱欧呢?我们不得而知。
师: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说,欧洲的故事尚未结束,欧盟影片仍将继续……著名历史学者、欧洲问题研究专家陈乐民说欧洲有两种意识,欧洲人的意识和民族意识。这个是不含糊的。欧洲意识和民族意识这两种意识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危机的时候,往往在博弈中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因此二战结束以后欧洲主义喧嚣尘世;而冷战结束以来,当面临新的非传统危机时,民族意识则逐渐抬头,许多人把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归结于全球化和一体化。民族和国家趋利避害的本能,使民粹主义者把怨气和矛头撒向了欧盟。李惠军老师说,只要地球继续运动,时钟继续摆动,一体化就永远是一个复杂的变数……这三句话我们可以好好体悟体悟。
师:各位同学,通过我们今天这一课,我们了解了西欧一体化的前世与今缘,一体化的渴望与可能,一体化的启动与拓展,一体化的变数与来世。法国大选结果出炉后,英国《卫报》有这么一小段意味深长的评论:勒庞虽然落选,但她从未如此接近爱丽舍宫。马克龙的胜利很可能是选民给非极右政治的最后一次机会。透过今天本课的学习,你们怎么看呢?
意图:继续就前面一环节的博弈进行深入展开,使学生认识到西欧一体化发展的艰辛和不易,认识到两种观念(欧洲的和本国的)和两种利益(整体的和各国的)是随着外部环境和历史变迁而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博弈,这样的认识提升了本课的教学立意。
三、反思与体悟
本课课堂教学效果较好,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笔者课后第一时间与李惠军老师进行了交流,谈及了自己的遗憾和不足,在上海试讲期间的“杀手锏”———关于英国脱欧的解释没有时间亮出来,这与本课伊始设悬念——“英国为何脱欧”就没了解答的下文。在笔者看来,英国脱欧有其复杂的历史缘由。历史上英国一直是西方强国,最早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工业革命,最早成为日不落帝国,强大的海军和工业实力,一战时的协约国之首,一战后的三巨头,二战西方三大战胜国之一,长期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光荣孤立,不愿拉下台面与欧洲陆地国家为伍。眼看西欧一体化带动了法德等国经济实力发展,它按捺不住想加入,却被戴高乐无情地顶回去,戴高乐将当年丘吉尔蔑视欧陆的原话告诉了英国人,戴高乐也担心英国人加入西欧一体化后会引来美国人作祟,戴高乐甚至放言只要他在任,英国就不可能加入欧共体,果然直到戴高乐下台,英国才加入欧共体,但错过了最佳黄金时间,这无疑给英国在西欧一体化中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后保守党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期,多次对欧共体提出批评,拒绝加入未来的欧元。这一些前因能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英国脱欧缘由,而非传统危机带来的是更加致命的一击。
笔者认同李惠军老师常说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滋育,有赖于历史老师“学养”的厚积和“教养”的薄发。因此一方面笔者广泛汲取知识,阅读各类文献著作,为了备好这课,阅读了法国人科斯塔和布拉克合著的《欧盟是怎么运作的》,王坚的《欧盟完全手册》,约翰德平的《欧盟概览》,朱健安的《欧洲分合论》,郭华榕、徐天新合著的《欧洲的分与合》,王福春、关贵海的《大欧洲:光荣与梦想》,英国人约翰梅丽曼的《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叶江的《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德尼兹加亚尔和贝尔纳代特德尚合著的《欧洲史》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充实我的“学养”,另一方面在李惠军老师的耐心指点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呈现力,比如什么时候要紧锁眉头,什么时候眼神中要流露出似乎纠结茫然的情绪,当学生被笔者的情态语言、神态语言、肢体语言和问题悬念所诱引,形成思维落差的时候,笔者可以用若有所思和似有所悟的语气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这是笔者以往并不注意但很实用的“教养”。
笔者深知,在核心素养理念推动下的课程改革,历史课绝不是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也绝不是为了形式主义而刻意为之的教学活动。讲史要留痕,一堂好课既要见人见事,有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鲜活的历史故事,也要有潜移默化的核心素养的根植,这是考量一位优秀历史老师的教学意识。这一次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对历史解释、对家国情怀,对时空观念的培养,那么下一次是否能在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上做点探究?
如何把核心素养潜移默化于课堂中,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呈现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都是吾辈要不断追寻的目标。最后真诚感谢《历史教学》编辑部,感谢笔者背后的团队力量给予的鞭策、支持与鼓励,不才拙文一篇,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G63
B
0457-6241(2017)17-0009-08
2017-07-20
王骁,中学一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责任编辑:李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