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专业学生择业意愿及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2017-11-07段晓燕贺鹭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专科生认同感护理学

段晓燕,贺鹭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护理学专业学生择业意愿及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段晓燕,贺鹭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 阐述和分析护理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和取向,帮助学生解答就业疑惑。方法 问卷调查,对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取向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 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参加招聘的次数比专科护理专业生要多(P<0.01),说明本科护理学生的就业观比专科生合理,他们更趋向于先就业后择业,而专科护理学生则更加趋向于先择业后就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学生注重个人发展,专科护理学生则注重薪酬(P<0.01);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专业前途好,而专科生则认为无前途(P<0.01)。结论 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很重要,同时要加强正确择业和就业观。

护理学;就业择业;职业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行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而且对医疗护理行业从业人员技能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就护理专业本身而言,其需求量还是较大的,也就是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之前缺乏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尤其是护理专科毕业生择业和就业目标不够明确,加上对专业认同度的缺失使得他们在就业时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或专科学校给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生探讨就业取向和择业标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3年入学的护理临床实习的本科学生(学制4年)41名和2014年入学的专科护理专业(学制3年)89名,总计130名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其中男生10名,占总数的约7%,女生120名,约占总数的93%。该文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设定和就业取向及择业意愿的相关问题,对选择好的研究对象进行发放,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择业意愿、就业取向、职业认同感等。

1.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毕业前就业比较

被选中的调查对象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前的就业数据不列入统计数据之内,因为调查对象大部分还没能完全确定具体工作。就参加招聘会的次数来看,护理专业本科生超过专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护理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毕业前参加招聘信息对比

2.2 择业观的比较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本科生在择业意愿和职业认同感方面更加理性,他们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认为就业后可以继续进行择业,所以择业意愿比较强烈。护理学专业专科生则择业意愿不很强烈,他们的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在问卷调查中,本科生在个人发展方面更加注重,而专科生则注重薪酬高低,这个问题上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就业地点的选择而言,本科生的就业意愿更多的集中在级别较高的医疗机构,例如首选省市级医院,其次是地州市级医院,较少考虑私立和乡镇医院。而就专科生而言,由于择业意愿中经济收入占了很大的成分,所以他们的择业意愿中偏向于私立医院,乡镇医院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收入取向来看,两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调查显示二组研究对象对薪资水平的标准都定在1 000~2 000元左右。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调查中显示,本科生大多数选择就业网站,而专科生趋向于专业性的招聘网站。见表2。

表2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及专科学生就业信息渠道及择业意愿、方向、收入比较[n(%)]

2.3 职业认同感和专业认知

在两组学生职业认同感和专业认知的调查中,两组学生都持有相似的观点:高学历不代表就业去向一定就好(P>0.05)。本科生在专业认同感较好,认为护理学专业的职业前景较好,而专科生则认为护理学专业发展空间不大(P<0.01)。专业与工作之间的对口性而言,很多学生认为可以克服,但是专科生中有小部分认为专业和工作如果不对口的话,就无法就业。见表3。

表3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及专科生的职业认同感比较[n(%)]

3 讨论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来看,约20%的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较低,对护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抱乐观态度。由此可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之初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护理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期望值,学生不仅要学会护理专业知识,更要逐步树立热爱护理专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愿意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关键的是在结束专科学习之后,择业意愿清晰明确,不至于浪费了在校的宝贵学习时间和精力。

调查数据还显示约73%的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实习期即将结束时仍未能根据自己的择业意愿顺利就业。这说明学校要在就业信息的提供方面加大力度,将学校的信息传导机制疏通,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择业空间,使得他们逐渐明确择业意愿,在学校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就业。要想有效引导学生就业,在学校学习和实习期间,学校及实习单位有责任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的教育,尤其是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的培养对于他们选择就业单位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作用和意义。在整个学习期间,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过渡,使得他们能顺利衔接和理顺学校到社会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不良预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择业意愿目标的调整,摆正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在就业地点选择的调查中,约67%的本科毕业生认为只有在省市区级别的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对于乡镇医院、私立医院或医疗机构的选择则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而相比之下,专科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以薪资为主要考虑因素,因此他们对工作地点的选择相对宽松,大多数学生认同去不同类型的医院或医疗机构。由此可见学校在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指导学生的就业观,学生应该将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的应用到社会需求中,使得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从上述数据和资料中,还需要注意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观念教育非常重要。首先是要改变“等、靠、要”的传统的就业方式,积极进行自主就业,尤其是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专业特长进行择业,以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去适应社会环境,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过渡为社会人,能够增加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注重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应用,不断适应各类医疗环境,学习吸收不同类型的医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护理临床实习期间,要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尤其是指职业责任心、职业自豪感和道德感大力提升,然后在医院或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期间考取各类相关的医疗证书,在就业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体现医疗的专业性。最后一点,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踏实,最主要的是要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善于与人交流,人文素养较高,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以专业的水准和患者交流,避免产生医患矛盾。

[1]李健.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6-58.

[2]魏朝晖,沈浩,赵淑彦.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1):113-114.

[3]孙剑萍.SPSS在我困普通离职高专毕业牛就业趋势预测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1):37-38.

[4]李宁.网络招聘与大学生的求职[J].交通职业教育,2008(5):52-53.

[5]代洪甫.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和机制构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186-189.

[6]宋丽贞,曹宁宁.直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高校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2008(3):75-77.

[7]鞠永熙,孙峰.护理教育中护十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4):48-49.

R47

A

1672-5654(2017)09(c)-016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7.161

段晓燕(1987-),女,山西忻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护生的就业意愿。

贺鹭(1975-),女,山西和顺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服务研究,E-mail:heluhl2013@163.com。

2017-06-24)

猜你喜欢

专科生认同感护理学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院校医学生信息道德认知调查与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与五年制专科生的差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