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2017-11-07李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7期
关键词:优良率神经内科规范化

李芳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涿州 072750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李芳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涿州 072750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评价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规范化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后,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促使患者尽早痊愈,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护理

神经内科疾病多具有比较严重的病情,且疾病恢复效果易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需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护理模式中,健康教育的随意性较大,导致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显示,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后,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促使患者良好康复,改善预后。因此,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即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患者126例,效果较为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患者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37~80岁,平均(53.9±4.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51例,脑梗死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28例,大专27例,高中及中专30例,初中24例;小学及以下15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各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经CT、MRI等检查确诊;③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法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主要遵医嘱进行,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口头宣教。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建立工作小组 成立专门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共3名,均为神经内科优秀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患者情况为依据。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先进行自我培训,转变自身的思想与工作模式,对健康教育重要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工作形式、沟通方式等作出详细的探讨,完成《健康教育手册》的制定。

1.2.2 和谐护患关系 为能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获取患者信任为首要工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详细的了解其基本资料、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等,并对患者性格、喜好等给予充分了解,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与患者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自身的态度、语言等十分注重,将用心、关心传达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和谐护患关系。初次交流时,基础并非是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了解患者,同时让患者了解自身,缩短与患者间的距离,形成共同话题,便于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1]。健康教育后期中,关键点准确抓住,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讲解时做到主次分明,除文字解说外,配以相应的图片、动作、视频等,有助于患者更好的理解,提升健康宣教效果。

1.2.3 心理健康解读 神经内科患者因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治疗期间需长期卧床,加之相关治疗仪器的限制,导致患者心理状况较差,不良情绪较多,如焦虑、烦躁、激动等,对患者康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健康教育的前提应为心理教育,首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让患者正视疾病,形成乐观心态,积极对抗病魔。

1.2.4 疾病知识的宣讲 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比较少,导致存在的不确定度较高,进而极大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程度,降低治疗期间的配合意愿。在社会分工、教育水平方面,患者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每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护理人员采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教育目的。疾病常识补充期间,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疾病基本病理知识、治疗方法、自已调整方法等详细介绍给患者,另外,将以往成功案例积极的展示给患者,通过榜样力量,激发患者治疗信心[2]。疾病知识宣教过程中,还需要培养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让患者认识到疾病恢复会受到卫生条件、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的影响,促使患者积极调整情绪、生活习惯等,减轻危险因素的影响。

1.2.5 家属的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患者发病后,日常生活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丧失,需在家属帮助下开展日常生活活动,护理人员还要系统地教育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辅助、护理患者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以本科室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中问题共10个,总分100分,≥80分判定为优,60~79分判定为良,<60分判定为差,统计优良率。评价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工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维度共4个,分别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因子20个,条目74个,每个条目1~5分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对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来说,基本要求为耐心、细心、恒心。临床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较易出现反复,患者由于担心疾病康复及预后情况,心情也会随之起伏,导致护理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过程中,要足够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治疗时对预防保健越来越重视,此种背景下,护理人员需主动开展护理工作,并系统化、规范化地实施健康教育,达到治疗与预防保健的目的。患者入院后,应对其知识需求正确评估,使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实施,提升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形成治疗信心,促进患者治疗配合程度的提高,缩短住院时间,尽早康复[5]。在不断提升患者知识层次过程中,患者也越来越希望进一步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相关情况,根据患者需求特点,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后,尽管护理人员工作量有所提升,但护患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谐,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6]。同时,护理人员依赖自身专业知识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宣教,患者更为理解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者的地位得到提升。此外,在规范化健康教育实施期间,还可促使护理人员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增强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后,有利于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提升依从性,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缩短康复时间,促使患者尽早痊愈,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魏旭.在神经内科护理中渗透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价值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5(35):270-271.

[2]赵进云.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21(6):42-43.

[3]刘莉.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活动中的应用与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6):184,188.

[4]王桂艳,高岚.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160.

[5]吴玉娥,黄柳兰,邓莉梅.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5,20(9):173-174,177.

[6]张建璞.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防范老年患者意外伤害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8(33):155-156.

R473

A

1672-5654(2017)09(c)-0036-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7.036

李芳(1982-),女,河北廊坊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患者安全护理。

2017-06-22)

猜你喜欢

优良率神经内科规范化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