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比对监测实例

2017-11-06朱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0期

朱娇

【摘 要】目前,我国各省、市、县区废水重点排污企业大部分已按要求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污染物排放状况,为实施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Abstract】At present, most enterprises of key wastewater discharging in China's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have installed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pollution sources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is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can reflect the emission of pollutants timely,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关键词】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比对监测

【Keywords】wastewater pollution sourc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acceptance comparison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168-02

1 引言

随着国家环保部污染物减排力度日益加大,废水重点排污企业均应按照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如何判断在线监测设备检测的数据是否准确和合理是关键,这就需要进行在线监测设备的现场比对验收工作,确保当地主管部门及时有效地完成减排目标。本文以某公司污水处理站为实例介绍了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验收比对方法。

2 比对监测依据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等。

3 化学需氧量在线自动监测仪比对监测

3.1 比对方法

重铬酸盐消解法:硫酸银、重铬酸钾、浓硫酸等在消解池中消解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和有机物,用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或比色法测定剩余的氧化剂,从而计算出COD数值。

3.2 比对试验

采集废水样品,至少获得6个测定数据对,计算出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80%相对误差值应当达到验收指标,不同水样水质浓度验收指标如下:

COD小于30mg/L,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20mg/L)质控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测试,绝對误差不超过±10%;

COD范围在30mg/L(含30mg/L)至60mg/L,相对误差不超过±30%;

COD范围在60mg/L(含60mg/L)至100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COD大于100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5%;

3.3 质控样品考核

使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品,一种为接近实际废水浓度的样品,另一种为超过相应排放标准浓度的样品。每种样品至少测定2次,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应小于等于标准值的±10%。

3.4 比对结果(表1)

根据检测结果,COD在线自动监测设备比对验收合格。

4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比对监测

4.1 仪器类型

光度法:在污水水样中加入能与氨离子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并计算得出氨氮浓度。

4.2 比对试验

采集废水样品,至少获得6个测定数据对,计算出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80%相对误差值不超过±15%。

4.3 质控样品考核

采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分别用两种浓度的质控样进行考核,一种为接近实际废水浓度的样品,另一种为超过相应排放标准浓度的样品。每种样品至少测定2次,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等于标准值的±10%。

4.4 比对结果(表2)

根据检测结果,氨氮在线自动监测设备比对验收合格。

5 比对验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比对验收检测时,应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验收期间企业生产工况稳定,避免比对检测结果出现偏离现象,导致验收不合格。

比对验收检测过程应做到比对的废水样品采样时间、地点、采样容器、水样一致,保证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6 结语

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可以连续、及时、准确地对生

产废水进行监测和远程监控,能够在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1],为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监管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树生,尤小娟,陆权,等. 水质COD在线自动监测与实验室分析方法比较[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1(3):30-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