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7-11-06李竹金
李竹金
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周先生的想法虽然绝对了些,有点理想主义,但养成读和写的习惯,是把准了语文教学的脉的,尤其是写日记的做法是应该值得大力提倡的。
小学日记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落实说写表达和听读吸收这两个维度的基本训练,培养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作文教学中,就日记教学而言,实施过程可以简要归纳为:“三点三思”,三层互动。
一、三点
开学伊始,为了解新学生的作文底子,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进行为期一周的写日记竞赛。竞赛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首先,“点击”: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日记粘贴在教室里,让大家自由阅读,是为“点击”;其次,“点评”:要求大家看后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感受可以三言两语,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为“点评”;最后,“点赞”:为心仪的作文盖上“你真棒”大拇指,是为“点赞”。竞赛的结果可以由班委会统计“你真棒”大拇指的数量,交由教师审核后评出奖项,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最佳作文之星”和“最佳点评之星”的奖励。本周的竞赛,基本以学生写作和评价为主,是说写维度的初始训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发现学生原生态的言语生命和表达欲求的差异,为后期的作文教学找到着力点。
二、三思
第一周的写日记竞赛结束后,接下来可以每周进行一次,逐渐形成常规写作习惯。但竞赛,只是一种形式和一种手段,显然不是日记教学的目的,更不是全部。写日记比赛至少可以促成三个层面的思考,简称“三思”:第一,评价者的思考。有了成就动机这种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很认真地去阅读别人的日记。阅读时,就会很认真地去思考日记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这样评价时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让人信服。这既是读的训练,更是说和写的训练。第二,写作者的思考。有了成就动机这种内在驱动力,为了赢得更多同学的赞美,被阅读到的同学也会很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日记内容,想方设法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写作与思考的综合训练。第三,施教者的思考。作为教师,绝不是一个旁观者或单纯的评价审核者,要善于及时从中发现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思考未来日记教学的方向。
三、三层互动
写日记竞赛,不是日记教学的终点,而是起点。在这个过程中,竞赛只是形式,目的在于促成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写作资源,实现与生活的互动。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始终贯串其中,甚至个别有能力的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互动。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层互动几乎是同时发生、交叉进行的。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第一周日记竞赛后,要就发现的问题做一个指导。师生互动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则是倾听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尽量淡化自身的角色,在与学生聊天式的交流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表达自我,不作强制性的言语表达要求。
其次,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互相激活写作兴趣和写作体验,互相碰撞,互相丰富,在这样的“听、说”过程中培养语言能力,学会写作。在日记教学的讲评、修改中,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具体流程如下: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日记,在读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需要认真聆听,当自己听到需要完善、修改之处的时候,举手示意,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和作者本人可以针对发言同学的看法进行交流讨论,在进行交流讨论后,作者进行总结,修改。
最后,学生与生活的互动。学生要写好日记,就得有素材可写,而且这些素材,还得有学生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否则,就很难引起同学的关注和阅读兴趣。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发现身边的美,自动自觉地去体验生活的各种酸甜苦辣。一旦现成的活动无法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求,他们甚至会主动探寻和体验。
日记教学,是沟通课内课外的纽带,是促成自悟自构的契机,更是享受合作互动的平台。“三点三思”,三层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严格的先后顺序,它们其实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但语言能力正是通过其中贯串始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得以培养和提升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