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7-11-06邓青峰曾蕊珠
邓青峰+曾蕊珠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封包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甲钴胺联合中药封包治疗,70例)和常规组(甲钴胺治疗,7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周围神经功能证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周围神经功能证候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中药封包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封包;甲钴胺;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0-0034-02
2型糖尿病为临床中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质量主要疾 病之一[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长期高血糖水平下导致患者周围运动和感觉神经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糖尿病足,危及患者生命[2]。控制血糖水平、营养神经为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方法,中药封包为我国中医特殊治疗方法,辨证将中药外敷以获得治疗效果,为探究中药封包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对症状改善及疗效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抽取患者就诊号法分为中药组70例和常规组70例。纳入标准: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和《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在医师告知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对本次治疗禁忌或药物过敏者;治疗和研究期间退出者。中药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6~82岁,平均(624±63)岁;糖尿病病程4~27 a,平均(85±21)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月~12 a,平均(38±15)a。常规组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45~83岁,平均(622±65)岁;糖尿病病程3~25 a,平均(84±25)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月~11 a,平均(35±14)a。2组患者基础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分组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給予常规治疗,包括指导患者饮食,少食多餐、多食用高纤维和高蛋白食物,根据患者运动耐量,指导患者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选择适宜降压药物,口服药或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密切监测患者动态血糖变化情况,维持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在49~78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在60~111 mmol/L间。合并有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物,合并有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他汀类调脂药物。常规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740),给予05 mg/次,1周3次,肌注。中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封包疗法,自拟展筋通络方,药物组成:红花、当归、醋没药、续断、白芷、透骨草、白芷各12 g,羌活、醋乳香、烫骨碎补各9 g。研成粉末状,装入中药包中,平铺于患者双下肢,环形捆绑外敷,每次敷30 min,2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和周围神经功能进行证候评分,周围神经症状包括疼痛、麻木、感觉功能障碍等8项,周围神经功能包括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冲动等5项,每项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表示0、1、2、3、分。(2)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根据患者治疗1月后症状改善和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评定。显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显著改善,证候积分改善≥75%;有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改善25%~74%;无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无改善,证候积分改善≤24%[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用SPSS24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证候积分,t检验,率表示疗效,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长期高血糖水平导致患者微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周围神经缺血、缺氧性损伤,以感觉功能障碍、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糖尿病足、皮肤破溃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7]。临床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周围神经血液和氧气供应减少,影响周围神经营养支持,同时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可分泌产生氧自由基,加重对神经功能损伤[8]。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并给予营养神经为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键,可延缓疾病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和神经功能。
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为“痹证”、“麻木”等范畴,认为阴虚、燥热为本病发生根本,阴虚日久或脾气虚运化失健,精微、水谷直趋膀胱,尿液外渗而伤津,元气消化而导致气阴两伤[9]。另有中医学者辨证认为,消渴日久而引起阴虚燥热,血液瘀滞、煎熬津液、血脉不通,导致肌肤、四肢供应障碍,而产生相应症状[10]。现代研究认为,微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血流变性改变及血栓形成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小血管、大血管等并发症发生基础[11]。中药封包疗法为中医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给药在双下肢进行封包外敷治疗,本研究采用自拟展筋通络方,方中红花、当归具有通经止痛、活血化瘀功效,醋乳香和醋没药具有舒筋止痛、活血祛风作用,白芷具有消肿止痛、祛风燥湿功效,透骨草具有通经透骨、活血化瘀功效,续断、白芷、羌活、烫骨碎具有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温经止痛作用[12]。经展筋通络方封包外敷治疗后,相对单纯给予甲钴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P<005)。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中药封包治疗,通过药物外敷吸收入体,在局部起到药物治疗效果,能促进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进而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13]。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步满,高彦彬,夏晶,等糖络宁浸膏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氧化应激及下游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8):694-698
[2]杨丹,梁晓春,吴亚楠,等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UCP3和IGF-1表达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6):811-816
[3]朴元林,吴群励,梁晓春,等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28-32
[4]张小红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5):45-46
[5]左莹莹,黄福斌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4,34(1):147-148
[6]余衛清,李青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330
[7]王超,张会欣,邢邯英,等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Upj-Ay小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7):1396-1399
[8]侯荣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18-1520
[9]张阿宏,杨雨芹,潘树红,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44-45
[10]饶潇潇,姚广涛,文小平,等中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4):130-133
[11]李光,张文风,苏鑫,等糖尿病大鼠微循环与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中药复方的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07-408
[12]杨丹,梁晓春,屈岭,等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6,9(6):654-658
[13]陈露,张春玲,陈秋媛,等药棒穴位按摩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