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性投入

2017-11-06王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王璐

【摘 要】近年来,在高校不断扩招大潮的冲击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机构的生命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性投入将起到关键性作用。鉴于此,论文从学习性投入的基本内涵着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几点思路,以期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指导和帮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tide of college enrollment,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eclining,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lifeline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tudents as the theme of learning, their learning input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inpu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help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education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關键词】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100-02

1 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展开的教育主要是一种能力教育、大众教育,而非学历教育、精英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应以够用且实用为主要原则。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鉴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职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不高,而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投入性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为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各高职院校已经将其作为重要课题开始进行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以调查的形式进行的,且仅以问题为主,而对于如何解决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不高的问题,却很少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2 学习性投入基本内涵

学习性投入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教授乔治·库,源于对学生学业成就与学校教育过程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1]。学习性投入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积极响应,是在学生、学校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本文采纳乔治·库关于学习性投入的观点,即学生在进行学业及其与之有关的活动时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学校支持程度[2]。学习性投入主要包括师生互动、主动合作学习、丰富的教育体验、学业挑战度以及校园环境支持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包括学校教师的因素以及学校资源配置、组织课程等方面的因素。

3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存在的问题

3.1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效果比较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师生互动仅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课外关于学业方面的师生互动频率非常低。即使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有所互动,但也仅限于班级内的班长、学习委员等干部,且互动的效果也不理想。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领导者、组织者,而很少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由此可见,导致师生互动频率低的原因,一方面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所造成的,而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育理念不当引发的。其中,教师的作用在初期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改善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中师生互动这一内容,应首先从教师着手。

3.2 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有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较为被动,学习兴趣不浓且参与率不高[3]。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重复和机械记忆为主,很少采用互动式、启发式以及合作式的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课堂反应,这就更导致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不高。

3.3 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不规范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所以其课程内容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也应以此为原则和主要依据,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内容却主要是以基础理论水平为主,尽管对实际操作技能也有所考察,但形式与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其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安全防护意识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等方面的考核更是有所忽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课程的考核形式也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期中考试为辅。至于平时的测验、课堂小测验以及实践考核等都是基本没有的。同时,考前,教师还会划重点,漏考题等,这些都是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不高的原因。endprint

4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几点思路

4.1 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

师生互动作为学习性投入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其互动频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师生互动频率高低,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主要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教师作为高职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师生的互动频率。

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例如,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不积极等现象时,首先应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为出发点,然后再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最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程度。

第二,丰富师生互动的途径,进而增加互动频率。例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多思考,怎样的提问方式或教学手段能够增加其表達的欲望;另外,课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通个人电子邮件、微信以及微博等各种途径,丰富学生学习性投入中的师生互动途径。

4.2 创新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增强学生学习性投入程度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互动式、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性投入中的主动合作学习能力。以研究学生服装消费情况为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从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其进行科学分组;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服装消费,并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进而让学生小组展开调查和分析;最后,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增强对消费的认识。由此可见,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效果和质量。

4.3 规范高职院校考核内容及形式

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内容和形式主要应体现其岗位原则,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够用、实用,且以岗位操作能力为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尤其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教育体验。具体来说,学校应完善教师的考核管理制度,进而避免漏考题等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平时测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等方面的考察。而教师在考核内容方面则应注重岗位核心知识、技能等主要关键内容的考核,其形式则应多样化、规范化,如平时成绩处理时应更为严谨,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

5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教育经历。与此同时,学习性投入还能够反映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中仍然存在师生互动频率较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比较滞后以及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不规范等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策略的研究,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法虎,韩冰,王鑫芳,等.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2016)——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19(07):44-47.

【2】徐会党,马林伟,徐红涛,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文教资料,2017,21(08):181-182.

【3】马林伟,徐会党,潘红宁,等.基于“学生主体”的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10):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