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灾区的“大眼睛”男孩,你还好吗?
2017-11-06
三年前,因为新华社的一张照片,鲁甸地震灾区一个只有7岁的小男孩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照片里的他刚经过简单的包扎,从额头到脸颊有一道已经干涸的、长长的血迹,他静静地趴在病床上,却难掩心底的忧伤,一双泪花模糊的大眼睛,更是让人陡然生怜。
此后记者多次到鲁甸地震灾区采访,但一直没有这个小男孩的消息。这次来到龙头山镇,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小男孩找到了。三年过去,他怎么样了?
从龙头山镇出发,驱车经过半小时山路,才能来到营盘村银厂坡村民小组小男孩家。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三条起劲咆哮的黑狗,记者连同陪同的乡镇干部都吓得不敢往前。这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有力地喝住了正拼命“护家”的狗们。
这就是“大眼睛”男孩冯德清,今年10岁,个子与同龄人相比偏低。与三年前不一样的是,他的发型变成了平头。
冯德清的妈妈孙万巧告诉记者,三年前地震时,冯德清正和两个哥哥在三叔家削土豆。地震导致房子垮下来,哥哥们都跑出去了,冯德清被两面倒下来的墙埋在下面,动弹不得。幸运的是,两面墙形成了一个支撑点,他只是脑袋受了伤,缝了四针。
当时年仅7岁的冯德清吓哭了。“我叫了几声哥哥,后来墙又垮下来,我就叫不出了。”冯德清诺诺地说。
后来家人刨了两三个小时,才将浑身是土的冯德清刨出来,连忙往外送。到了沙坝,遇上救护车再送到鲁甸县人民医院,冯德清住了一个星期才出院。
冯德清家也在地震中被震垮。国家补助4万,自家花了5万多,2015年4月,116平方米的新家在原址建成。虽然谈不上豪华,相比以前的土坯房却是天壤之别。
与鲁甸很多人家一样,这个5口之家收入主要靠种两亩多地的花椒、玉米、土豆,以及父亲在昆明当保安所得。刚满19岁的大哥地震后就没有再读书,说要去打工帮家里还债。或許正是这样的家庭,让冯德清年少便比一般孩子懂事。
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冯德清却一点都不娇气。扫地、放牛、做饭、摘花椒……家里的活几乎样样都会。“只要家里有菜他都会自己做好,一般大人还没他做得好。”孙万巧骄傲地告诉记者,儿子已经做了两三年饭了,他一般都要忙到晚上才有时间做作业。
冯德清在营盘小学上学,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小时。虽然妈妈说他成绩不好,但冯德清说自己很喜欢上学,因为在学校里可以跟同学们玩。除了同学,冯德清平时喜欢跟三条狗玩耍,出去放牛、割猪草都会带着它们。
眼看天快黑了,冯德清抱了一捆草去喂牛。
冯德清希望长大后当一名医生。“这样就可以帮助很多人治病。”冯德清说。事实上,由于从小缺钙,他患有胸廓畸形,而家里一直没有钱医治。孙万巧有两个心愿:两个儿子能多读点书、走出大山,小儿子的病能够早点治好。
【相关阅读】
云南鲁甸地震三周年——鲜灵灵的焕然新生
三年前,云南鲁甸6.5级地震,使龙头山这个千年古镇变成一片废墟;三年后,龙头山实现浴火重生,一幢幢新房、一所所新校、一条条新路……一个新生的小镇鲜灵灵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村新居展新颜
龙泉河两岸,除了新民房、新公路外,垂柳、桂花、三角梅等植物已经蔚然成林。行走在龙头山镇,处处透着宁静和有序,已然没了3年前的废墟场景。
甘家寨曾在地震中被滑坡整体掩埋。如今,89户村民已经搬到骡马口社区,生活完全安定下来。干净宽敞的道路、崭新的健身设施、整齐有序的民房门面、数量众多的各色汽车……与城市小区并无多大区别。
村民毛天礼正在家里包包子,做好后拿到周边卖,每天能赚近百元。她家院子里种着白菜、辣椒等蔬菜,院子外种着果树和花草。毛天礼有三个儿子,一个开货车,一个在外打工,还有一个正在上学。毛天礼说,以前不敢想象自己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70岁的邹体富老人新家是一层半的“小洋楼”,有90多平方米,还有一个干净的院落。尽管听力不太好,但老人笑着说:“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曾经在光明村工作了19年的龙头山镇宣传委员谭德军介绍,光明村原先是一条汽车无法开进村的土路扩建成了6.5米宽的水泥路,还新修了学校和卫生所,“感谢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我们村的发展至少提前了30年”。
恢复重建即将完成
记者从鲁甸县委了解到,全县恢复重建项目共489项,总投资76.3亿元,目前已经完工457项,在建32项,其中29项均可在8月底前完工。鲁甸地震灾区累计完成民房重建48606户,修复加固44804户,重建93所学校、106个卫生机构,近7万名学生的入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灾区基础设施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对于地震受灾的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孤儿等特困人员,除了民政兜底保障基本生活外,当地干部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72岁的孤寡老人王立文一分钱没花就住进了一层半的新房,他说感觉像做梦一样。
地震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龙泉中学成为救灾力量的集中聚集地。如今,崭新的龙泉中学已经修好并投入使用。舞蹈室、音乐室、足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校长赵常林骄傲地说,这在整个昭通都是最好的农村中学。
“三年下来,我们恢复重建基本完成。”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告诉记者,除了受灾群众早已搬进新居外,龙头山打造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全镇现在有6.8万亩花椒,实现林产业人均增收近4500元。
千年古镇大有希望
在龙头山镇八宝村,村党总支书记李有波带头成立了合作社,村民用土地和樱桃树入股,目前已经颇具规模。李有波还计划以后种植猕猴桃,周围养鸡鸭猪等,吸引周边人群来消费,也带动群众致富。
在龙泉社区、骡马口社区、沙坝等集中安置点,许多民房既能住人也有铺面,群众在家就可以开店经营。沙坝村回龙湾安置点村民周鹏就在家的一楼开起了零售店,副食、饮料等一应俱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两三百元,他还把邻居家的铺面也租了过来卖五金器件。
记者了解到,鲁甸县把花椒、核桃、马铃薯等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培训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已种植核桃85万亩、花椒22.5万亩、蔬菜18万亩、马铃薯20.7万亩,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9亿元。
由于成色好,朱提银曾在全国经济与货币史上有过一席之地。“鲁甸朱提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李善云说,鲁甸正在努力将龙头山打造成旅游小镇,挖掘朱提文化,打造中国首个银文化主题旅游目的地。同时结合建设地震遗址公园、抗震救灾纪念馆、防震减灾体验馆,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