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练太极拳的实用价值初探

2017-11-06孔令超

武术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孔令超

摘 要:太极拳运动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朴素的哲理,多彩的文化内涵,优越的健身效果,浓厚的审美意境,特效的防身技击,深受全球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练习太极拳的实用价值进行剖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练习者从中受益。

关键词:文化传承 道德涵养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竞赛表演 太极拳防身技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55—03

太极拳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成为人们心中家喻户晓的特有拳种,现代人对他的敬意表现在:浓郁的文化传承、至高的道德涵养、优越的太极拳养生、精彩的太極拳竞赛表演、特效的太极拳防身技击。太极拳文化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无不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文化精髓,在道德涵养的修炼方面已达到舍己从人的至高境界。太极拳养生是根据太极阴阳学为理论,中医学为指导,集导引、吐纳于一体;采用捧、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健身拳术技法为一体的养生拳术。太极拳竞技表演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瑰丽多姿、含蓄饱满,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在竞技表演场上无不展现其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力、刚柔并济的民族精神。太极拳防身技击也是中华武术共有的特性,是武术的灵魂,在追求养生,表演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其灵魂。在习练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应因其目的而论,不同的目的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在习练太极拳之前要做出客观因素的分析而选择合理风格的太极拳,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习练太极拳与文化传承

太极拳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系列中的的重要记忆,是民族文化基因所在,这种文化是我们美好文化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维系的原动力所在。太极拳承载着华夏文明不屈不挠、舍己从人的文化精髓,无论是过去、当今还是未来,太极文化底蕴无不参透着和谐元素,这就是太极文化能渊源流长的缘故,我们在习练太极拳的同时要了解并深知太极拳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我们更好、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太极,从而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2 习练太极拳与道德涵养

太极拳的实用价值,还表现在传授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及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教育手段,其表现在儒家“仁学”道家“道学”对太极拳的影响,从而折射出了太极拳道德内涵—武德。“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是习练太极拳的自然恪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太极拳的礼让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可贵的,这给太极拳习练者以至高的人性修为。

3 习练太极拳与养生

太极拳拳种众多,从民间流行的拳种来看,按架式的大小区分可分为大架式(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中架式(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小架式(孙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为代表),每类拳种的风格不同,陈式太极拳特点刚柔并济,快慢相兼;杨氏太极拳特点匀缓柔和,舒展大方;吴氏太极拳特点柔和紧凑,大小适中;武氏太极拳特点动作灵活,步法轻捷;孙氏太极拳特点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由以上拳种引出的健身方法不知有多少,习练太极拳健身、养生必须遵从原理。由于每个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在选择拳种上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要达到养生效果得从自己的身体条件开始选择具有相应特点的拳种。

太极拳养生注重神形兼备,自开始习练太极拳的那刻起就应排除杂念,应心神宁静。原始的太极养生中均采用整套拳法演练来养生,这是一种全面的健身与养生融为一体的长时间健身法,太极拳健身养生法是一个基于训练方法规范准确的前提下量变的过程,基于运动科学的角度考虑,一旦方法不正确和负荷过高或不足都是不能达到运动健身效果的,太极拳运动更是如此。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及习练太极拳的人群来看,不难发现习练人群均是中老年人群,由于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与应酬中,锻炼的时间太少,几乎没有,所以体质下降甚至患疾病的人数越来越明显。“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已经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基于以上要想在短时间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我建议:第一,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间多少,选择相应太极拳招式进行训练;第二,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太极拳运动规律,掌握好运动负荷的循序渐进原则;第三,在太极拳训练中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太极拳学科及中医学学科理论掌握太极拳的每招每势对人体的经络走向和穴位刺激及对人体相应的器官的作用;第四,应加大太极拳健身的宣传力度,科研者应更近一步的完善“太极产品”,让科学的太极健身养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民族更加富强。

4 习练太极拳与竞赛表演

自1953年全国民族体育大会上的太极表演至后来的每项大型武术比赛中,太极拳的竞技表演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并欣然接受,自此竞技太极拳重点也就转向高、难、新、美。习练竞赛表演太极拳的方法及标准与强身健体是不同的。它不仅在动作上有严格的要求,还有时间、服装等限制以及其它的规定。为了赢得高分,在平时训练中一丝不苟,一个动作往往要千百次反复,直到精熟。这种为了获得名次或荣誉习练太极拳,可以说这是一种至高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那么习练太极拳竞技表演套路是否应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竞技太极拳的训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形体基础训练阶段;二是提高运动竞技训练阶段;三是注重外三合和内三合训练阶段。

4.1 基础训练阶段

打好形体基础是习练好太极拳的重中之重。形指标准的身型、手型、步型,规范的动作,包括身法、手法、步法、腿法、眼法等。体指体力、身体素质的训练,为竞技技术提高做好物质保障。其训练要点如下。

心静体松:训练初期习练者通常会身体僵硬,面红气喘,其原因是误将认真就是用力,这与太极拳特点是反道其行的。有的人在打拳的过程中边打拳边思考问题,始终静不下心来,难以排除杂念,影响了锻炼效果。心静和体松是太极拳的基本修养,只有做到身心放松,排除杂念才能进入太极拳的修炼境界。

型法规范:首先要对每招每势的理论进行掌握,其次应对每招每势的型与法做到准确、规范。习练过程中不要先比划动作,再求规范,实践证明,纠正错误动作比学习新动作更困难。所以在刚开始阶段就应力求准确、规范。

立身中正:太极拳习练要求立身中正,要求上肢和下肢能协调配合,有任意一个部位不规范都会引起延脑反射性地重新分配全身肌肉力量,所以练拳时时刻做到“满身轻利顶头悬”“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含胸拔背”“松腰正脊”“缩髋敛臀收肛”“空胸实腹”“屈膝落”“活膝扣足”已保中正安舒。

轻灵平稳:太极拳有明显重心起伏的动作占少数,多部分均屈膝半蹲。步法移动时应注意两腿之间的虚实转换。“迈步如猫行,退步如抽丝”,这就表现出了太极拳动作的稳固、轻灵、柔和的特点。

舒展柔和:前面有提到习练太极拳不能紧张生硬,有的习练者就把他认为软绵绵而干瘪无力。作为习练者应做到动作的舒展大方,柔中带劲,劲中有柔。

4.2 提高运动竞技訓练阶段

这一阶段注重的是太极拳运动规律,即运劲要领,做到周身协调,连贯圆活,节节贯串。

上下相随:太极拳训练中要求手、眼、身、步、协调配合,形成一“太极”。例如“倒卷宏”动作,腰脊旋转,带动左、右手间的前后对拉,同时重心在两脚间的转换。动作上就形成上下相随,节节贯串的全身活动。学习中切记不能顾此失彼,手脚脱节,躯肢分家,运动中的转折生硬,轻重不分导致“断劲”。动作协调、完整是太极拳技术提高的重要环节。

运转圆活:这也是技术熟练的表现,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它不是很运转自如,断断续续,很难控制目标路线,技术提高到一定的级别时动作就会平稳柔和,随心所欲,习练太极拳也是如此力求运转柔和,运转自然。做到这一点要注重腰带动四肢,以臂为轴带动两手,使力“根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

动作连贯:基于对太极拳初学者对动作的掌握,在教学训练中会产生分解教学,在动作熟练后一定要消除格列痕迹,前一个动作的完成即转入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绵绵不断,刚柔兼济。

4.3 重外三合和内三合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是很难掌握和提高阶段要求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使动作内含丰富,气势饱满,神态自由,富有表现力。

以意带体,虚实清晰:思想专一是训练好太极拳的前提。太极拳最高境界要求“重意不重形”,“不在形式在气势”。太极拳看似平淡均匀,事实并不是这样,就动作处处存有虚实、劲力的刚柔、拳法的蓄发、身法的开合等。

意气合一:“气”和意识和肌肉运动一样,有张有驰,时隐时现,轻轻引导。

5 习练太极拳与防身技击

创编武术的原始思维是克敌自卫,在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进入科学化,不同的时代有着他独特的价值,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现如今的安定和谐社会中依然存在他的价值和地位,我想如今的警察防卫与控制对此更有解释权。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自陈王廷结合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创编太极拳之后已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拳经三十二势》防身技击和克敌制胜,在此特殊背景下创编太极拳,决定了其攻防技击有别于其他拳种,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具有攻防含义,表现在开合、收放、虚实、动静转换间,太极拳技击具有时效性、技巧性、灵活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太极拳的防身技击有别于其他武术,他是以化劲转为攻,化中有攻,攻中有防,牵动四两拨千斤等特点。所以习练太极拳防身与技击应充分掌握太极拳的深邃,注重每个小细节,应顺应太极拳思想,注重太极拳的规范架势。武术谚语常言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明了功力的重要性,在太极拳的防身技击训练过程中应加大功力训练,尤其是意念力的训练。何为意念,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很模糊词语,但对于熟练太极拳防身技击的习练者来说,意念是太极拳训练中不可缺失的元素,只有步法灵活,周身放松才能体会到其意念。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对于太极拳习练者来说,应注重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融为步法、身法、桩功等太极基本功训练应引起太极拳训练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桩功训练, 拳言道“练拳无桩功,房屋无立柱”,说明桩功太极拳训练中的重要性。在桩功的训练中应注意其规范性,思想上的高度集中制,盘架的高低和时长应循序渐进。桩功训练后进行试力训练,何为试力,试力即是将站桩得来的力由意念引导转换为劲力,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动作微动、慢动,力求做到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发力训练是太极拳防身技击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发力要点是蓄力,力从根发,然后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主宰于腰,力达拳面。太极拳防身技击步法、身法和手法要求“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猴,手似运球”。说明太极拳防身技击中基本功的重要性。在太极拳防身技击训练中应反复的实战演练,每招每势应熟练掌握,在熟练的基础上,应对复杂多变的来势进行拆招与反攻击训练,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总之,以防身技击为目的的太极拳训练是套系统而独特标准的实战型拳种。在训练过程中应以多元化的思想去演习它。

参考文献:

[1]周稔丰.太极拳常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6

[2]马 虹.陈式太极拳技击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武世俊.太极拳实用技击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李德祥.大学武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鄢行辉,王 嵘.42式太极拳[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aijiquan

Kong Lingchao(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

Abstract:Taijiquan is on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o Tai Chi, Yin and yang theory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a bright pearl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simple philosophy, colorful cultural connotation, superior fitness effect, aesthetic conception of strong, self-defense combat effects,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love it.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aijiquan and gives its own point of view. I hope more and more Taijiquan practitioners will benefit from it.

Keywords:cultural heritage moral conservation Taijiquan health Tai Chi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Tai Chi self-defense Wushu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