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域下“十三五”时期武术文化发展价值研究
2017-11-06王经水
王经水
摘 要:“十三五”时期给武术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对于武术文化的发展应充分把握这一时期,又要超越这一时期。若要武术文化的道路能更为久远,最重要的应该是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也是把握“十三五”和超越“十三五”的关键所在。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在于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武术文化汲取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文章采用描述法、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太极拳拳种为例,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描述,进而分析出太极拳的当代社会价值。认为,太极拳的当代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个人的修身养性的价值,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价值。太极拳产业是其价值实践的重要途径,并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价值不等于本质,价值会因时代的不同和人的不同而不同,武术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因人、因时代的不同而最优地实现其社会价值。
关键词:人类学 文化 价值 产业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23—04
1 前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1]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源远流长又极其厚重,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文明,对于武术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着的。”[2]武术文化原本是一种草根文化,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建设,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武术文化变得“水土不服”,武术文化的流失让人们为之可惜,而很多地域和民族的武术文化依然走向消亡。一直以来,对于武术文化的保护与研究,相关研究人员都作出了众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对于武术文化衰落这一事实,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武术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是否在对其挖掘和保护的努力中武术文化的衰落的趋势就能够得以扭转?如同社会中的人类一样,只有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被社会所承认。若要改变武术文化衰落的形势,还需要让武术文化自身的社会价值能够得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十三五”时期无疑给武术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以及《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都让武术文化看到了希望和美好的前景,然而,我们同样要去思索的是,武术文化如何更好的实践于这一时期,并实现其社会价值?武术文化能否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否增进社会文明建设,能否转变成社会财富?能否在充分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同时又能够超越“十三五”時期?
拳种是武术文化的载体和基石,并且异彩纷呈,对拳种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拳种以其高超的技术、博大的理论和深邃的精神思想构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基本文化单元,是中国武术文化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绵的根基,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只有强化拳种意识,未来的武术教育才会有血有肉,才会生机盎然,才会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3]对武术文化的研究和挖整应该深入到拳种这一基石上,而不应该只是对武术文化的泛泛而论,或仅仅是对拳种的罗列,同样,对武术文化的价值研究,也应具体并深入到拳种之上。太极拳是典型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它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享誉中外,对于太极拳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着众多的开展。太极拳在当代的发展关系到其它拳种的发展,太极拳好的发展可以促进其它拳种的发展,因此,以太极拳为个案,探索太极拳对“十三五”时期的作用价值,对武术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发展武术文化自身更是意义深刻。
文化是社会人类的产物,因此具有社会属性,对文化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武术文化同样如此。“人类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分为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两大领域。前者以人的自然属性为研究对象,后者则关注于人类以及由人类创造并传承的‘认为事实。”[4]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的学科,对文化的理解和人类自身的理解是文化人类学重要的目的。对武术文化的研究,理应是人类学不该忽略的内容,然而,对武术文化的研究却存在着大片的空白。胡小明在《人类学与体育研究》中指出“在体育学下属四大学科中,最薄弱的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大片空白,学科建设几乎是处女地,而文化人类学正好适合担当这一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5]武术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去理解武术文化,能够更好地去探寻武术文化衰落的原因,同样也能更清楚的了解武术文化有着多少的价值,又能实现怎样的社会价值,并能够“不偏不倚”。
2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与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武术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身体上的运动,更蕴含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厚重的文化,其理论基础、文化思想都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拳种之一,有遵《周易》、谐八卦、循五行、谙《老》《庄》、修释义、法阴阳、阐儒术、寻医理、通经络之说。[6]太极拳属于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有“用意不用力”“一动则周身俱动”“不偏不倚”“以腰为轴,以丹田为中心”的运动特点,在击法上有“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特点,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对治疗慢性疾病又有着很好的功效。对太极文化正确地理解,有助于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价值,让太极文化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太极拳的理论在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及中医理论中都能够找到,传统文化是太极文化之源,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太极拳的技击思想还是修身养性的理论,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因此,若要更好的理解太极文化,就应从太极拳中理解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理解太极拳,这应是关键之处。太极拳的发展对整个武术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可谓是太极拳发展的春天,抓住这一机遇时期,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可谓顺应“天时”,而此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太极拳文化能在这一时期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能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关键时期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如此,发展太极文化才具有意义,太极文化的发展才更能长久。
儒家的《中庸》思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源泉。“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便是儒家的《中庸》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太极拳里,“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更多地表达的是其技击特点,而在儒家思想中更多地表达地是做人、修身的准则。“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没有过分的地方,也没有不及的地方。“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舍己从人”同样讲的是太极拳的技法特点,而这一理论便是来自于《中庸》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庸》的核心思想,这同样是做人、修身的准则,是美好的社会品德。“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天和人合一于至诚、至善。《中庸》里讲“位天下之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7]“与天地参”便是天人合一,便是至诚、至善,便是顺应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内心的修养,道家思想中认为养生之法在于无为,在于心静,而最高的养生之道则是顺其自然,而这便是道家的养生观,也是太极养生的思想之源。太极拳主张“身贵动,心贵静”,“心静”说的便是心无杂念。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延绵不断,而其前提便是心无杂念。对于太极拳,身体的动和内心的静并无矛盾可言,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并且贯穿始终。追求内心清静的自然之态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8]的精神境界,这种静,是内心无私无欲的体现,是心无杂念的清静安舒,《道藏》中讲到:“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注,气注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9]因此,养生之本在无欲无求,在心静。
在中国文化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当顺应自然。阴阳变化是自然的规律,是万物之起源。《皇帝内经》认为人应该“法于阴阳”,阴阳是世间万物生长、毁灭的根本,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而阴阳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互为平衡的,是万物变化之父母。太极拳就是讲究阴阳之理,讲究阴阳平衡的一种拳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阴阳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根本,因此,人要遵循阴阳变化之理,保持阴阳平衡。在《黄帝内经》中讲:“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剩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10]太极拳运动是一种追求阴阳平衡的科学方法,并有着科学医学理论。
太极文化的厚重,是太极拳被称之为瑰宝的重要原因。太极拳首先是一个拳种,技击是其初衷。然而,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初衷上,我们要更加明确的是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太极拳的价值不能只是在技击上的发挥,太极拳的价值有着更深的探索空间。我们需要真正做到“文化自觉”,需要真正理解自己的文化。“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1]通过对太极文化的解读可以发现,在健康方面中国文化更注重修身、养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中国文化更注重“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这都是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也应该是太极文化或是武术文化社会价值探索的重要之处。
3 太极拳的修身与养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波动,文化可以被创造,也同样可以被遗弃,而这又本应是自然法则。我们为文化的流失而叹息,我们对文化的流失司空见惯,或是我们为了保护文化而不惜所有,这都不是最优的举措。一种文化若是能发挥出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并能促进社会发展,这种文化又怎能被社会所遗弃?面对武术文化的不断流逝,我们必须有此反省。在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对武术文化价值的探索,对武术文化社会价值的實践,是武术文化的“存亡之道”,而不可不察。
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有着很多的不同,中国文化更加看重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太极文化同样如此,太极文化除了注重身体上的锻炼之外,更注重精神上的提升,太极文化培养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坚强、一种“厚德载物”的包容、一种“恬淡虚无”的心境、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这是一种对己、对人、对自然的智慧,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正能量。社会的发展应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大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首先是物质的,然后是意识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哪个是重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对于社会的发展,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在“十三五”时期,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更是缺一不可,二者又能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人们更需要的是健康,社会更需要的是和谐。这些就应该是太极文化实践的重要所在,是太极文化实现社会价值的方向,是促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归所。
太极养生的功效是被大众所承认的,并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中老年群体对太极养生可谓“情有独钟”,并且是太极拳运动实践的主要群体。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阻碍着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解决这一问题便显得意义深刻。“在我国,把太极拳运动作为解决老龄问题中防老抗衰的有效措施,不仅仅是因为太极拳运动本身具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过程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在于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具有很大魅力和广泛社会基础的保健康复手段。”[12]可以说通过太极拳运动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是中老年人最寻常的选择,而太极养生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也会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应该及早谋划,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时代的众多中老年朋友提供更适宜的太极拳健身方法。”[13]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便是太极养生的社会价值体现,所以,这便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方向。太极养生不只是适合中老年人,而是适合各个群体,太极拳可以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治疗慢性疾病,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很多的研究成果。值得思考的是,太极拳仅仅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有较好的开展,而在其他群体中却为何那么单薄?应该让更多的群体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太极养生的认同上,而是能更多地去实践,这对于太极拳的发展和太极拳价值的实现都将是一种突破。
4 太极拳产业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产品被纳入商品经济,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经营项目,这是体育商业化、业余体育职业化的一个过程”。[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战略思想,这对体育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都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只“看得见的手”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时,发展武术文化应当毫不犹豫。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便是太极拳文化的一种重要社会价值实践,它可以促进其它产业的增长,也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太极拳品牌的研究,有助于太极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太极拳形成更好的市场竞争力。太极拳产业要想更好地利用“十三五”所带来的机遇,就一定要定位自己的品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势如何,使用价值重视构成财富的物资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5]首先,太极拳的厚重是因为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对太极拳品牌的定位要有传统文化的意识。第二,太极拳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受到了中外的中老年人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养生的意识不断提高,太极拳养生的社会价值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太极养生将会有更多的市场,太极养生的品牌意识要受到高度的重视,在“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广太极养生的品牌效应。第三,从太极拳教育定位太极拳的品牌对太极拳的产业将会有很大的推动力量,在学校推广太极拳教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将会对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将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大的提高,对自身品牌的推广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对于太极拳品牌的定位,同样需要不断创新,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5 结语
对于武术文化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击这一本质的思维上,武术文化汲取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去更深刻的理解武术文化,傳统文化应是武术文化价值更深的探索空间。理解自己的文化是理解自身的关键,这也是人类学的目的。拳种是武术文化的基石,无论是对武术文化的研究还是对武术文化价值的研究,都应当以拳种为深入点。正如太极拳,在当代社会,它更大的社会价值应该如何表现,我们可以发现,于个人,太极拳有着修身养性的作用;于社会,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这对于“十三五”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太极拳作为一种产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这是太极文化重要的社会价值实践。品牌效应对太极拳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品牌定位有利于太极拳产业的发展,科学的品牌定位同样在于对太极文化的“文化自觉”,品牌应由其价值定位。在当代社会,任何拳种的发展都有利于其它拳种的发展,太极拳拳种是传统武术的典型,若是太极拳出现衰落,那对其它拳种的影响可想而知,太极拳好的发展又能让其它拳种看到希望,并带动其它拳种的发展,这也证明了,千拳最终是一家。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修金,虞重干. 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4):29-33.
[3]王 岗,邱丕相,包 磊.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04):95-98.
[4]王明建. 拳种与村落:武术人类学研究的实践空间[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1):51-54.
[5]胡小明. 人类学与体育研究[J].体育学刊,1998(04):42-44.
[6]张俊山.太极养生经络太极拳[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
[7](宋)朱熹撰.中庸[M].天宝书局,
[8](春秋)李耳著;卫广来译注.老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9]道 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10]杨永杰,龚树全,主编.黄帝内经[M].北京:线装书局,2009.
[11] 费孝通.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学术研究,2003(07):5-9.
[12]吕韶钧,朱元利. 太极拳运动的国际化与人口老龄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2):11-14.
[13]黄康辉,王建华. 养生太极推手锻炼对中老年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华武术(研究),2016(03):69-73.
[14]杨铁黎.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5]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The Value of Wushu Cultur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Case Study of Taichi
Wang Jingshui(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The period of “ The 13th Five-Year Plan” has brought many 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we should fully grasp this period and to go beyond this period. If we want to let the Wushu culture way have more in the long ru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make the social value of Wushu culture can achieve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Wushu culture li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Wushu culture that li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rticle adopts the description method, analysis method and literature method. In the case of Taichi and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taijiquan, and finds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value of taijiqua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value of personal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raises a gender and worth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Taijiquan industry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a way to practice its value that is not equal to nature. Value will b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ge and peopl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is to realize its own valu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Time and persons.
Keywords:Anthropology culture value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