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11-06颜清
颜 清
(罗源第三中学,福建 罗源 350600)
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颜 清
(罗源第三中学,福建 罗源 350600)
通过新授课、实验课及复习课导学案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问题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产生更多新的问题。但是许多教师注重提供解题思路,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尝试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导学案与问题意识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及心理特征等设计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案。情境是指蕴涵教学问题的各种背景素材,一般由相关的学习内容和预设问题组成,也称问题情境。[1]情境素材可以是实物、模型、图片、图表、数据、实验现象等,主要选自教科书。创设情境是编制导学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促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
二、新授课导学案的情境创设
教师要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得学习内容问题化。[2]新授课导学案的情境创设应做到:(1)在新旧知识联系处设问;(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时设问;(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异同、类比联想、知识迁移、追问等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4)通过生物学的重要原理,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设问等。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的导学案要求学生预习“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思考:(1)该实验研究的性状是什么?由什么基因控制这个性状?(2)该实验说明了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4)你还有哪些疑问?
课堂教学时,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为什么受精卵中的两个核是一小一大?(2)为什么要将三个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输卵管?(3)产出的幼鼠中,大的就是转基因鼠吗?(4)为什么图中两只鼠的尾巴都是断的?教师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观点,当学生被问题“卡”住时,教师给予点拨,但不能过早地把答案给学生。
导学案中的问题不要过多,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尽量地给学生留下提问的空间,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再局限于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赏时,或对问题的解答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时,成功的喜悦将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让教师感到“眼前一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实验课导学案的情境创设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当一部分实验教学只是按照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教科书中已有的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部分内容,除了熟悉实验步骤外,还要求学生思考:通过该实验,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并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例如开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中有关问题:(1)以“唾液”为变量时,__号试管和____号试管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组是____号试管,对照组是____号试管。(2)为什么要用37℃水浴?(3)描述1、2、3号试管现象(是否变蓝),并解释原因。(4)在这个实验中还想探究什么问题?请设计实验方案。
有的学生设计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如表1)。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器具,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实验。
表1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
另外,有的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①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②课本设计的实验是:1号试管是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2号试管是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号试管是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可见1号与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唾液这一条件,而1、3号试管有馒头是否切碎、搅拌与否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要对该实验作出改进(如表2)。
表2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学生设计的1号和3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馒头是否切碎,但是3号试管的馒头块,经过充分搅拌,馒头块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相同,即遇碘不变蓝。因此,1号和3号试管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同理,学生设置的1号和4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搅拌,但是4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在唾液中浸泡10分钟后,即便不搅拌也会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1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相同,即遇碘不变蓝。因此,1号和4号试管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设置3号试管和4号试管没有意义。但学生这种勇于对教科书所提出质疑的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应予以充分肯定与倡导。
四、复习课导学案的情境创设
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重在设计问题串,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进而绘制概念图。所谓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3]
例如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时,以营养物质如何在体内被消化、吸收、运输到全身细胞、产生的废物又如何排出体外为主线设置了如下问题串:(1)营养物质有哪些?(2)这些营养物质怎么被人体利用?(3)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为什么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5)糖类、脂肪、蛋白质怎样被消化?(6)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7)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8)小肠吸收的葡萄糖怎么送到细胞?(9)葡萄糖怎样被细胞利用?(10)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11)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体外?(12)细胞中其他废物如何排出体外?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绘制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概念图。
有的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包括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不够突出,经过展示与相互评价后,达成共识,应突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如图1。
图1 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
总之,通过导学案中的情境创设,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掌握好度,不要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生物科学素养。
[1]吴翠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4).
[2]黄飞跃.“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5(1/2).
[3]苏永发,龚大洁.问题串辅助生物概念图的构建——以“免疫调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11).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项目编号:FZ2016GH056)。
(责任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