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建议

2017-11-06石萍萍赵成柏

财政监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石萍萍 王 宏 赵成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建议

●石萍萍 王 宏 赵成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国有企业的企业责任及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较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具有严谨性,内部审计的风险随着审计内容的拓展及内部审计客体的复杂化等因素的变化不断增加。另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面临多方面的风险,诸如审计质量差、内部审计独立性弱、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带来的审计风险等。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出发,全面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议。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风险

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国有企业不仅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控制着国民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着确保民生稳定的作用。所以,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控非常重要。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意味着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专业性活动,采用规范化方法,对企业的组织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发挥控制及治理作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是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产生并发展,通过专业技能的应用,评价企业进行各项经济活动、风险管理等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促进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提高的目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决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高低,职能主要是审查监督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监督资金动向,保障企业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行,拓宽审查视野及范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评价国有企业经营效果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前提下产生并发展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权制产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受托经济责任经营模式,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也绝大部分是受托管理国有资产的经济责任人,尤其是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次多,往往使得受托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评价考核落实不到位。但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监督,公正客观地考核评价国有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的经济活动,审查国有企业领导层的经济决策行为的适当性、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性、经济活动执行的效率性及自我行为的约束性,才能避免企业内部出现管理层腐败现象,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勤政廉政建设,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三)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活动审查监督的重要部门,主要职能之一为保障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职能部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查,准确定位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督促执行,使得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到位,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及内部控制,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内部审计随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内部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缺乏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一)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质量低

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包括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对内审部门建设的重视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及效率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入行门槛低,对审计人员培训不足,致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整体偏低,中高端审计人员数量甚少。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内审人员缺乏统一的严格审核标准,往往会忽视审核期专业能力。有些国有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内审部门,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二是国有企业内审部门组织结构不稳定,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国有企业内审部门隶属其他部门,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审计执行任务往往会出现临时借调现象,审计质量无法得到确保。三是内审人员权责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一般比较复杂,内部审计出现问题时会影响到企业部分关系链,部分内审人员往往隐蔽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弱

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有较强的独立性,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地位,从而能够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呈多元化趋势,比如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内审部门直接由董事会管理,而其他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则大多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部分传统国有企业将内审部门定位于对所属企业及领导的监督管理。这些内审部门地位普遍不高、独立性弱,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有些国有企业将内部审计部门视为普通部门,实行绩效考核,而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取决于被审计对象的民主投票,致使关系错位,从而加剧了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牵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缺乏自主性,审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审计风险增加

企业的内部控制由管理组、治理组、全体职员共同实施,目的为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指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风险未能及时防范或者会计报表上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若治理机构不能及时运行,运行机制不完善,对被审计对象与内部审计结构的责权分配不合理,都会出现舞弊风险;对资金的投入、流向等活动监督不严,会造成资金被侵占、挪用等风险;若对担保申请人的信贷情况调查审查不充分,会增加担保决策风险;对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够严谨,会增加经济效益受损的风险;对财务报告审计监督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会增加财务报告造假、真实性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内部审查的职能之一是监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在风险防范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缺乏,会增加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国有企业管理层人员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造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偏弱。同时我国信息化辅助审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用的审计软件还处于传统模式,没有建立专业的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审计软件。与之相反的是,审计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已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且普及度较广,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落后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内容与对象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风险逐渐增加。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导致内审人员的工作内容更为复杂。同时,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被审计对象的会计信息资料较多,审计部门的主要业务不再只是审查其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等,还需要加大对其经营管理决策等的审查力度。内部审计的范围已拓宽至企业偿债等多个方面。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目前的内部审计较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容更为复杂,在传统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基础上,还需审查企业的经营风险、投资决策、管理机制等方面。审计内容及审查对象更为复杂,对内审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内部审计的难度逐渐增加,较传统国有企业审计风险更大。

(二)国有企业传统管理体制留下的弊端

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监督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具有专门的分工,因此每个结构都具有独特属性,需要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性质进行专项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表面上都相对健全,包含各种监督部门、管理部门、纪检部门等,但这些部门流于形式。因为企业管理层通常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效益,缺乏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致使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较低地位,不能发挥实际的监督检查作用。只有企业管理人员面临上级部门检查时,才会重视当期的内部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滞后

高速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滞后致使审计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人员配置不全、审计观念落后、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首先,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培训,致使相关业务人员专业能力较差,职业技能成为短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也应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达到标准要求的人员仅为少数,因此为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留下隐患。其次,传统落后的审计方法,已难以适应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审计方法需通过计算机端口进行,致使简单有迹可循的会计核算过程不再容易获得。审计人员容易忽略审计的某一个环节,造成实际业务操作的风险增加。最后,较小的审计范围也会加大内部审计风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审查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往往会忽视企业风险事项审计,因此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不能得到全方位审查,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不能得到及时防范。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一)加大内审人员培训力度,完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在错综复杂的审计宏观背景下,依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特点,面对由内审人员带来的较低审计质量风险现状,加快建设内部审计队伍,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迫在眉睫。审计软件的不断更新使得审计程序更为复杂,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强度,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信息化要求,国有企业应充分拓宽内审工作人员培训的广度及范围,积极转换思维,及时更新知识机构,适应目前内审环境的新要求。除了注重加强对审计技能的培训外,还必须针对企业的性质培训内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分结合其他专业相关知识,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建立内部审计的保障制度及监督机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审计人员受经营者的意志影响,审计独立性弱,面对这种困境,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建立内部审计的保障机制,还应完善审计监督机制。一是要制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及相关制度体系,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程序。在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成立内部审计监管部门,形成独立的执行系统,制定内部审计工作专属机制及奖惩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积极性。二是针对内部审计部门相关工作,要制定出操作性强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内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降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风险。三是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要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通过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估标准,避免国有企业内部出现审计人员为了私利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管理层应当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依据制定的章程,严格将披露虚假经济活动个数、挽回经济损失的金额大小作为对内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奖励的标准。

(三)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国有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降低其内部审计风险。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职权及工作标准程序,保障科学决策的执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侧重于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管理层面控制其存在的内部控制风险。为降低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重大决策风险、重大事项执行、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风险等,应当按照权责规定及程序,实行民主集体决策及联签制度。降低内部审计工作风险,不仅需要企业加强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外部环境的保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政府等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保障内审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原则及要求等,保证内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体系,制定内部审计的标准程序,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程序,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内部审计模式。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国有企业要建立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审计模式,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防范机制。为了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应紧密结合国有企业审计与企业高层风险战略管理,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以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配备必要的电算化办公设施,提高审计的效率及质量,降低内审工作人员带来的主观错误风险。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使得每一步审计程序都有规范记录,保障内部审计结论的准确性,提高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约束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部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审计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效果,保障企业能够依法经营、合法管理、持久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有效提升内审工作人员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监督管理地位,树立内审工作部门的权威性,提高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设立专项具体的准则标准,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经营中的职能作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1]黄清.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2]刘虹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南方论刊,2016,(10).

[3]王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5,(11).

[4]王煜.浅析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作用[J].会计之友,2010,(11).

[5]薛菁.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2).

[6]姚莉.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3,(16).

[7]张帆,刘雨佳.公共服务精准化绩效审计问题探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J].财政监督,2017,(04).

[8]赵瑾.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08).

(本栏目责任编辑:范红玉)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