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观察
2017-11-06王金玉
王金玉
(江苏省无锡市急救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心律平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观察
王金玉
(江苏省无锡市急救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 对心律平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间我中心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82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其中,试验组病患给心律平实施治疗,对照组则给胺碘酮实施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转复的有效率、转复所用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之后,试验组病患转复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比较两组病患转复所用的时间,对照组长于试验组,P<0.05;组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较,对照组较试验组高,P<0.05。结论 应用心律平在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心律平;胺碘酮;院前急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房性或者房室交界性的心动过速[1],并伴有心悸、头晕、胸闷及头晕等症状的出现,给病患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2]。而院前急救的治疗方法是采取静脉给药,来达到快速并且有效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法,来挽救病患的基本生命,所以选择有效、安全、副作用小的药物对于院前急救中PSVT的病患十分重要[3]。为了评价心律平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我中心对其开展了深入探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同意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间我中心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82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区间是21~75岁,平均年龄是(48.56±6.24)岁,21例风心病,23例冠心病,24例高血压,14例心肌病。对患者进行平均分配,共分两组:试验组共有41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区间是22~74岁,平均年龄是(47.69±7.34)岁。对照组共有41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区间是20~73岁,平均年龄是(48.27±8.16)岁。全数患者上述一般的资料相对比均没有比较的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从现场到医院的途中,对照组病患予以胺碘酮(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843)药物,用药剂量为150毫克,将其用20毫升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然后进行静脉推注,并在20分钟内注射完成;试验组病患予以心律平(上海信宜万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127)药物,用药剂量为70毫克,将其用20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实施静脉推注,并在10分钟内注射完成,两组病患在推注药物的同时进行心电图的监测,心律一但转复便立即停止注射,然后再观察10~15 min是否反复。如果在给药后心律未转复可以重复用药。
1.3 疗效判断
用药后观察并记录全部病患中转复的成功人数、转复所用的时间,并仔细观察病患发生心悸、头晕、胸闷等不良情况的概率。以病患用药1小时之后其心率降到低于100次/分为转复有效。
l.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4],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组间病患转复的有效率及转复所用的时间
治疗之后,试验组病患转复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 P<0.05;比较两组病患转复所用的时间,对照组长于试验组,P<0.05;详见表1。
2.2 比较组间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组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较,对照组较试验组高,P<0.05,详见表2。
表1 比较组间病患的转复的有效率及转复所用的时间(±s)
表1 比较组间病患的转复的有效率及转复所用的时间(±s)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bP<0.05 ,差异显著
组别 例数 转复时间(min) 转复成功 转复的有效率(%)试验组 41 13.9±4.3b 36 87.80%b对照组 41 23.8±13.8 24 58.53%
表2 比较组间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n(%)]
3 讨 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的发生部位是房室交界区或者房室间隔[5],该病的发作与停止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其没有统一的持续时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心脏具有疾病的患者上多发,该病的患者以心悸、心绞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而且有少数的病患会发生心力衰竭,甚至严重的病患会发生休克,给病患生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临床上研究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方案,其临床价值非常重要。
胺碘酮和心律平是临床上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的普遍药物[6]。其中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胺碘酮,可使动作电位延长,同时该药也具有钙拮抗、轻度的β受体阻滞的作用[7],可以对抗心律失常,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心肌的缺血牲减轻。心律平作为Ic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在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被广泛的应用[8]。心律平不仅可以对心肌细胞的快钠通道产生抑制,减慢希浦系统、心房及心室的传导速度[9],同时其还可以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延长,心脏的旁路通道的传导时间延长及不应期延长,也明显延长了房室结内快速逆转途径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除此之外,心律平还能够使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其作用较为持久,并且快速起效。使用心律平不仅可以使病患转复的成功概率升高,还能够将转复所用时间缩短,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本次研究,治疗之后,试验组病患转复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比较两组病患转复所用的时间,对照组长于试验组,P<0.05;组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较,对照组较试验组高,P<0.05。综上所述,将心律平应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董志钧.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112,114.
[2] 霍秋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05-109.
[3] 王建勇,陈元禄,陈庆华,等.P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六例发生机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3133-3134.
[4] 曹国荣,李 志,刘 平,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5):688-689.
[5] 胡远扬,洪建芳,赫英春,等.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在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9):498-500.
[6] 郭清红,林兴文.维拉帕米与酒石酸美托洛尔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6):220.
[7] 杨孝红,向 阳,卢玉文.心律平在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3,27(2):164-165.
[8] 尹延伟,许瑞佳,胡爱民,等.中国人群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3,13(3): 152-156
[9] 李晓萍.蒲友敏.三磷酸腺苷、维拉帕米及胺碘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 35(19):2119-2120.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41.7
B
ISSN.2095-8242.2017.31.6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