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方法视角下的有效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7-11-06王洪林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口译理论教学模式

王洪林

(浙江万里学院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后方法视角下的有效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王洪林

(浙江万里学院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口译教学是培养口译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后方法成为审视口译教学有效性、克服传统教学范式弊端的宏观视角之一。文章借鉴后方法和有效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个有效口译教学的实施框架,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口译教学理念,“课上—课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和以促进学习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评价。

后方法;口译教学;有效教学;翻转学习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对具有开阔国际视野、扎实语言基本功、娴熟口译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口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口译教学是当下口译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效果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少研究团队和个人对提高口译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1999年,厦门大学以吉尔(Gile D,1995)的口译理解公式为参考提出了“厦大口译训练模式”,后又在保留原模式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口译准备”和“质量监控”两个模块对其进行了拓展,对训练过程进行了延伸[1]。刘进和许庆美以口译教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探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立体式口译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2]。本文借鉴后方法和有效教学理论,结合信息化时代口译教学的特点,尝试建立一个有效口译教学(大学阶段)的实施框架,以期为克服传统口译教学范式重知识轻实践、重技能轻能力和重教轻学[3]的弊端提供一些思考。

二、理论框架

(一)后方法理论

实践证明,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学生的教学法。针对以往教学法重视“法”而忽视“人”的现状,奥尔赖特(Allwright R L)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教学法已经死亡”的主旨发言[4]5-6,呼吁超越教学法,更多关注教学的多元性、开放性、相对性,以及影响教学的多元变量。在此基础上,库马(Kumaravadivelu B)建构了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他认为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转向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次重要变革[5-7]。具体而言,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动态、多元、开放、创新的理论[8],其主张“人”是教学的核心,倡导教师赋权增能,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社会情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下而上自主建构教学理论,并用来自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论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国内外语教学研究者先后译介了该理论,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相关探索[9-12]。然而遗憾的是,当前以后方法为视角来探讨口译教学的文献还比较鲜见。

(二)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理论主张,评价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教师是否投入、努力,而是以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进步和发展为衡量标准。20世纪90年代起,崔允漷[13]、刘立明[14]、姚利民[15-16]、钟启泉[17]等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研究课题,并在译介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有效教学开展了广泛研究。比如,崔允漷梳理了有效教学理论的缘起,并将其核心观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主张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教师掌握与教学相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作出有效决策[13]。

外语教学符合教育学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征,因此朱彦[18]、桑元峰[19]等研究者针对外学教学领域的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索。比如,朱彦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七个关键因素,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材料、教学技能、教学氛围、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同时,她采用这七个关键因素对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进行了评析,以探究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手段[18]。

综上可以看出,后方法与有效教学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主张教师高效利用课内外时间,以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两者都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互动等等。相对而言,后方法理论更提倡教师赋权。那么,后方法和有效教学理论对开展有效口译教学有何启示?这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后方法视角下的有效口译教学实施框架

后方法和有效教学理论为研究口译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笔者在此建构了一个有效口译教学的实施框架,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口译教学理念,“课上—课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和以促进学习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评价。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结,教学理念是基础,教学模式是核心,而教学评价则是保障。

(一)“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口译教学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师的教只有通过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才会对有效教学起作用”,为了适应“教学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16]27,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积极展现教学机智。尽管“互联网+”与大数据对口译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甚至口译活动本身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口译教学的主体依然是学生[20]11。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口译人才,除了相关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口译学习过程包括两个相互渗透的环节,即摄取知识(内化)与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外化),体现了知与行的融合与互促。从这个角度来看,口译教学理当遵循“知行合一”理念,强调知行无缝对接、相互促进和相互转换。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口译教学理念,真正提高口译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引领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促使其学会学习,并有效达成“知行合一”。

(二)“课上—课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面对当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碎片化的泛在口译学习特点,口译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课上—课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建构友好的学习环境,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多维空间协同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的课堂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场域。钟启泉认为,课堂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多元、开放、多向度的社会文化空间。他对日本东京大学柴田义松教授提出的“三重场”教学结构进行了阐释,认为:“内层即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三个要素组成的教学实践场;中间层是接受教师团队(同辈、前辈、管理职员)影响的学校职场;外层是家庭、社区、社会。”[21]由此可知:一方面,课堂是教学空间(教学环境)的核心,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课堂不仅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还是人与人进行交流、互动的社会文化空间。“课堂不是墓地,不是牧师面对一片静寂无声的坟堆做祷告那样的世界。课堂也不是懂的人向不懂的人告知现成的‘知识’,而是相互倾听、共同求索未知问题的探究的世界。”[21]口译课堂教学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建构行为。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有效性的多维空间协同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多维空间协同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多维空间协同的对话式口译教学模式具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单向传输,而是通过对话、倾听、交流与互动来完成知识的社会构建;其二,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的鲜活个体,而不是一张白纸。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对话,涵盖了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在共时维度上,教学对话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当下学习环境之间的对话,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当下学习环境的适应,以及利用其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与当下学习内容之间的对话。在历时维度上,教学对话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学生在以往学习情境中所经历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对当下课堂学习所产生的投射、移情等影响;学生在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之间的对话;新旧学习环境的关联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比如旧学习方式的迁移作用、新旧学习方式之间的衔接等;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正、负迁移。

2.基于网络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

针对传统教授式课堂的弊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伯格曼(Bergmann J)与萨姆斯(Sams A)以革新教学范式为宗旨,提出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理念[22]。随后,他们在对翻转课堂理念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学习(Flipped Learning)理念,明确指出教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伯格曼与萨姆斯发起创办了翻转学习网络(Flipped Learning Network,简称FLN)①,通过提供翻转学习的四大支柱,即灵活的学习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的文化(Learning Culture)、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和专业的教育者(Professional Educator)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FLN将教师的指导从群体学习空间(“课上”)拓展到了个体学习空间(“课下”),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选择教学材料、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来进行学习,教师真正成为了不离学生左右的即时指导者②。

翻转学习理念将学生置于课程教学的中心位置,使学生在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与后方法理论所倡导的更多地赋权于学生不谋而合。在翻转学习理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见图2)。该自主学习模式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和协作化的显著特征,以培养口译产出能力为导向,注重“课上”与“课下”学习活动的衔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来提高口译教学的有效性。

图2 基于网络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由理论和具体操作两个层面构成,自内向外包括五个相互层叠的部分:“产出导向—过程中心”的学习理念处于最内层,是该自主学习模式的最终落脚点。个性化、交互式口译学习内容紧靠学习理念,居于第二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文化以及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分别居于第三环和第四环,是有效口译学习发生的文化和物理空间。专业教师处于第五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脚手架”式的保障。尽管基于网络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强调赋权于学生,但是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依然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如何选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习内容,如何打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如何建构和谐的学习文化。而专业教师作用的发挥程度则受到学科专业素养、口译教学能力、口译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三)以促进学习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评价

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可分为关于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作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和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三类,其中促进学习的评价是核心[23]。文秋芳[24]结合“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提出“师生合作评价”这一新型评价形式,即在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融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笔者认为,口译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融“教、学、评”为一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反馈。以促进学习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三个组成部分,生生、师生合作参与(见图3),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具体而言,口译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并以全程跟踪方式对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通过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策略训练以及学习反思等途径,实现自省式的自主评价。而同伴互评则包括组内和组际两种形式,具有一定的拉平效应。此外,为了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口译教学应适度降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

图3 以促进学习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针对当下口译教学存在的难题,本文在借鉴后方法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实施有效口译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一,笔者提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口译教学理念。提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引领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学会学习,有效达成“知行合一”。其二,对“课上—课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尝试建构一体、互动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基于网络的“课下”自主学习模式。其三,秉承评价服务教学的宗旨,建议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有效融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译的目标。当然,本文仅从理论层面对提高口译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所得结果还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这有待于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注释:

①翻转学习网络的网址为http://flippedlearning. org/definition-of-flipped-learning/。

②转引自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第84-90页。

[1]陈菁,肖晓燕,主编. 口译教学:从理论到课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2]刘进,许庆美. 立体式口译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视角[J]. 外语教学,2011(6):66-69.

[3]王洪林. 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行动研究[J]. 中国翻译,2015(1):59-62.

[4]郑玉琪,侯旭,高健. 后方法时代英语教学原理与实践[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5]Kumaravadivelu B.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2001,35(4):537-560.

[6]Kumaravadivelu B.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 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6.

[7]Kumaravadivelu B.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for a Global Society[M]. New York:Routledge,2012.

[8]饶小飞,季频. 后方法视域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46-53.

[9]陶健敏. 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58-62.

[10]华维芬. 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新趋势——《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述评[J]. 外语界,2008(5):46-51.

[11]邓志辉. 教师赋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J]. 外语界,2008(5):60-63,90.

[12]郑玉琪.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调查和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4(1):59-64.

[1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 人民教育,2001(6):46-47.

[14]刘立明.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40-42.

[15]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6]姚利民.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23-27.

[17]钟启泉.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 教育研究,2007(6):31-35.

[18]朱彦. 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 外语界,2013(2):50-58.

[19]桑元峰. 有效外语教学的范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15(6):71-74.

[20]祝智庭,孙妍妍. 无缝学习——数字时代学习的新常态[J]. 开放教育研究,2015(1):11-16.

[21]钟启泉. 打造多声对话的课堂世界[N]. 中国教育报,2016-09-22(7).

[22]Bergmann J,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 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3]李雪莲.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及学习目标的自我管理研究[J]. 现代外语,2016(3):399-407.

[24]文秋芳. “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 外语界,2016(5):37-43.

AStudyonEffectiveInterpretingTeaching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

WANGHongli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ZhejiangWanliUniversity,Ningbo315100,China)

Interpreting teaching aims at training interprete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post-method is taken as one of the macro perspectives for exploring effective interpreting teaching and overcoming the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teaching. By referring to post-method and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the study proposes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carrying out effective interpreting teaching,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combining knowledge and action,a teaching model bridging in-class and out-of-class activities,as well as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focused on promoting learning efficiency.

post-method;interpreting teaching;effective teaching;flipped learning

H319.3

A

2095-2074(2017)05-0049-06

2017-04-12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2014QN008)

王洪林(1978-),女,安徽阜阳人,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口译理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