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2017-11-04陆亭廷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民办院校

陆亭廷

【摘 要】就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近年,民办工科类高校女毕业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1984年民办高校开始创办,1999年全国大学开始扩招,到现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良好,高校数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民办工科类高校女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当下端正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心理,解决其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民办院校;就业心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办教育有了自己的发展道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民办高校不但有了法律的支撑,也开始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血脉。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为顺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开设专业多以工科技术类为主,选择工科专业的女生也在增加。然而,文化结构问题等一些社会问题,使民办工科类女毕业生就业受到歧视,一方面的影响了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民办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民办工科类高校毕业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极其突出,这不仅是因为民办高校历史和办学的局限性,也有其家庭、社会环境等各类因素造就的。归纳起来,民办工科高校女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就业心理。

(一)自卑怯弱心理

自卑怯弱心理在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面对不可回避的就业竞争,特别是在与工科男的竞争过程中更容易导致紧张的心理。有些女生潜意识中认同社会对民办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偏见,她们多数认为自己的学校不出名,相比理工科男生自己的储备知识又不够、能力不足,在面临就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时往往会选择退缩。自信心不足,使他们在面试中表现僵硬,不敢与面试官们自然交谈,机会便悄然流逝。

(二)紧张焦虑心理

刚毕业的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突出的就业现象,使他们出现了紧张焦虑的心理。面对企业技术性人才需求中的“重男轻女”现象,她们既期望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又担心企业会因为自己是民办工科类高校毕业的女大学生而被其拒之门外。面对企业提出的“211.985”要求时,心里更是不甘和焦虑。女生的心理较为细腻,承受能力弱,在面对这些就业问题时,心里往往充满担忧,对就职充满恐惧。

(三)被动选择心理

就读于民办工科类高校的女大学生往往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初就处于被动的角色。高考分数不理想,选择学校被动。受父母思想的左右,选择专业被动。在就业之初,她们往往等待着学校和老师给她们指明就业方向,学习优秀的民办工科类女大学生期待着留校或者读研深造。她们做的决定都期望能推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期待着在自己步入社会之前,已有为她们设定好的职位。

(四)依赖外界心理

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成员关系,严重的影响到她们的就业心理。往往就读于民办工科类高校的女大学生,在选择工作上会依靠父母或者依靠家里的社会关系,她们期待家长为其承担择业责任,放弃自己去寻找工作的机会。有的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自立自强精神,内心深处存有男外女内的角色定位,工作好不如嫁的好的错误想法。

(五)求闲求稳心理

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寻求工作碰壁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一部分民办工科女在承受不了压力和挑战的情况下主动放弃自己所学所擅长的专业。再者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里压力明显高于公办工科女大学生,为了避免与他们的直接竞争,多数民办工科女会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国家单位会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二、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对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的态度尤其重要。当今,不可否认在工科类岗位上男士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很受大企业的青睐,而女性往往缺少这方面的优势,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便不言而喻。

(二)学校因素

民办工科类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蓬勃兴起,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提供技术性人才,故其开设的课程也多以专业课程为主。但民办高校在解决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上存在不足,学校在教育上侧重开设专业课程而未能开设与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未能做好就业指导,使很多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在就业季感到紧张和焦虑。

(三)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左右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关键,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往往存在高校选择的被迫性,很多家长会因为自身从事的行业、所担任的职务、所生活的环境,而要求学生选择与其相关的专业,为方便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再者,家庭教育更是严重的影响女大学生的性格,在校可以发现,往往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不能独自完成工作。当一个人学习工作时,就会极度缺乏自信心。

(四)毕业生自身因素

一个人的就业心理涉及到他的性别、性格、大学干部任职经历。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表示,她们对其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都是无奈之举,她们中的大部分往往是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加之对其专业缺乏了解和兴趣,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具备工科类专业所需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即将走出大学时便更迷茫。

三、解决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政策扶持为民办工科类高校保驾护航

民办工科类高校的开办者对经费开支锱铢必较,很大程度是紧张的办学经费使然。在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对它进行财政资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办高校开设更多有利于民办工科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课程,逐步改善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民办工科类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为工科类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在就业教育过程中,民办工科类高校应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就业成功的希望,激励女大学生自主就业,为其规划美好客观的就业前景。指导女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培训课程,使大学生学会制订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发展方向。民办工科类高校更应该注重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三)民办工科女大学生应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每一个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都应该提前做好就业规划,明确自身的优缺点,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其次乐观积极的就业心态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动力源泉。从容淡定的面对就业挑战的同时要注重自己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民办工科女大学生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更应该强大自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身体素质。

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解决其就业心理问题刻不容缓。这不仅仅需要民办工科类高校女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學校和社会的共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平衡,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瀚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心理健康模式应对[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2]颜艳妮.影响民办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王雯霞.工科大学生职业性向测试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6(09).

[4]巫敏芝,朱丽敏,李杰,龙耀.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学校与社会,201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民办院校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