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误区与优化策略分析

2017-11-04农凤荣

学习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误区优化策略合作学习

农凤荣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早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当它在初中语文园地中大放异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在运用过程中走向极端,要特别注意以上提到的几种关系并多重兼顾,不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误区;优化策略

1、合作学习的误区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合作学习并不能很好地得到使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公开课时使用这种形式。而且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是仅仅把问题简单地丢给学生,根据学生座位分配前后四人一起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解决问题,最后随机选取几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这就是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1.1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简单的分小组讨论问题

其实这是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解读。语文学科包罗万象,不同于理化学科,每个知识点都清晰明了,目的性明确,学生在学习语文科目时经常会没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时要把合作学习应用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例如在布置课前预习时,如果有的课文不需要查找资料拓展延伸,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积累性学习。笔者清楚地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我的语文老师让全班学生课下查找杜甫的古诗,同学之间比一比看谁搜集的多,看谁背得多,每节课课前都会抽查监督,并且会随机地找同学背诵自己搜集的古诗。在那段时期,同学间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提高,都积极踊跃地在班级展现自己,每天都会诞生出一名语文学习之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说,十几年前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学生想要查一些资料必须翻阅书籍,几个同学间相互交換,互通有无,然后一起讨论背诵,在背诵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去体味诗意和手法。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讨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而是延伸到语文知识的日常积累,虽然不会对学生一节课的语文学习产生明显的良性效果,但是对于鼓舞学生士气,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长效机制。

1.2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经常会简单粗暴的把问题甩给学生

几千年以来,语文的教学模式都无外乎“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仿佛是两个对立的角色,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知识上情感上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作为一名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教师,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一方面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想要为难老师、考察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堂上哗众取宠,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笔者在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目时,针对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学习,在巡视的过程中,坐在教室后面的被其他教师“放弃”的男同学就主动给我出难题,要和我结成一个小组,我并没有严厉地呵斥他们,而是欣然接受,以一个学生的角色去和他们讨论问题,以我的思维影响他们在积极的思路下思考。在全班总结时这一个小组以他们的独特成果获得了其他学生的羡慕和刮目相看。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应走下神坛,与学生融为一体,以学生的角度去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做到资源共享,同时这也是人性化教学的体现。

2、合作学习误区的对策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同。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合作学习早就有所注意。然而合作学习并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应用的万能的方法。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种关系:

2.1合作学习与班级集体教学的关系

针对传统的班级集体教学的弊端,合作学习应运而生。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发生冲突,都具有自身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何优化,都不可能改变班级授课制的主导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集体授课逐渐引入教学情境,产生学习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充分铺垫上,使得班级集体教学和合作学习相得益彰,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两者在结构上可以互补,班级集体教学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上有着公认的缺陷,而合作学习又因为其自身的分散性缺少教师的整体指导,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又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2.2合作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从表现形式上看似是矛盾的,但是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曾经说过“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就没有合作交流”。可见,独立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不会形成相应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就会随波逐流,很容易造成“从众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合作学习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自主学习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开阔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2.3小组合作与组间竞争的关系

在班级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更注重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却忽略了组内竞争。真正的合作学习最终是要达到 1+1>2 的效果,具体是指小组成员间通过合作学习创造出比个人精力总和还要大的一种精神力量。每个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互相合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的三种学习情景中,合作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组间的竞争值得广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特别注意。例如,在小组长的选择上本着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好的原则,选出一个固定的人选。但在副组长的确定上要灵活多变,以当天该小组中表现最优的学生为合适人选,连续当选三次副组长就可以考虑转为组长。但是又不能使组内竞争压力过大导致人心涣散,还要小组之间定期选拔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钮绪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与新课程契合途径的研究一一以《语文教学论》课程为例[J] 语文学刊.2010 (8)

[2]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胡家曙. 非典型化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经常性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优化策略合作学习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