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7-11-04朱广君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教育

朱广君

【摘 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是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在逐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外,还应逐步拓展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相呼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创业打下基础。本文通过对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作用、方法的论述,浅析高校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教育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一时间,“创新”、“创业”成了高校热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引导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成为高校一项重点工作。很多高校从抓培养方案入手,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要从课堂着手,高校应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用高校学生工作这支“看不见的手”在课堂外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一、开拓第二课堂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熏陶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积累创新创业知识,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单纯的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无法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原因有三:其一,创业更加注重实践,仅通过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难以真正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二,单纯的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容易使创新创业教育陷入教育内容脱离实践,教育实践流于形式的误区;其三,创新创业教育应采取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通过活动教学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因此,高校有针对性的开拓第二课堂,对创新创业教育就有着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

二、第二课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健康人格的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第二课堂能够对课堂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形成良好的补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因此,以第二课堂为创新创业教育阵地,配合课堂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1.明确目标,建立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课堂教学体系制定第二课堂教育体系。设置规定内容,设立对应的学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背景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例如低年级学生应以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育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应更多的结合其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计划。将第二课堂这一“软载体”变为硬性的教学计划,设置明确的考核指标,使学生能夠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通过第二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协调资源,通过第二课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一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灵活性更强的第二课堂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通过开拓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报告、社会调查与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为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奠基础。高校应利用有效途径加强对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的宣传力度,普及创新知识,以配套的鼓励政策为导向,在高校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去。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鼓励个性化思维。利用现有的人员、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保障第二课堂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从而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兴趣引导,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应加强社团建设,以社团这一学生兴趣团体为阵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为加强学生管理,通常都拥有学生会等较为健全的学生干部队伍,但在社团建设方面通常良莠不齐,多数社团缺乏高质量的指导及有效的管理。与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管理体制不同,社团作为学生兴趣团体有着更少的层级和管理制度的约束,学生组织、参与社团工作和活动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也更容易围绕自己的兴趣产生创新及创意,从而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因此,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途径有三: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重视与投入,鼓励学生围绕其专业或兴趣成立各类社团,增加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引导和管理,将运行效果好的社团树立先进典型,打造若干精品社团,以点带面逐渐形成校园社团文化;三是加强指导,鼓励教师真正参与到社团指导中去,使活跃在校园里的各类社团不仅起到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更能够成为产生创意、孕育创新的摇篮。

4.活动育人,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目前多数高校都在开展的工作。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以团体活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增强了学习体验和感悟,能够使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这些素养都是创业者应具备的个人素质,因此,有针对性的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对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格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以心理咨询中心或相关专业为依托,设立专业化的素质拓展培训队伍,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通过高水平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式,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够通过活动来感悟及掌握创新思维方法,从而塑造创新创业人格,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5.强化师资,打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需要一直专业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指导创新创业的教师责任心强,并且具备足够的能力与精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除引进高水平人才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强化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培训,选派乐于指导创新创业的专业教师,以及善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高校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参加创新创业培训,提供创新创业师资交流平台,提升指导水平,促进创新创业师资专业化。二是政策激励,将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或教学工作量,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第二课堂教育中来。三是落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配套相应办法将训练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提升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结论

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堂,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中去,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李航.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究与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145-146.

[2]曹启娥.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8:69-70.

[3]江彩霞.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探索,2011,(28):7-8.

[4]杜永红,梁林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