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泰国水灯节的民俗文化意义

2017-11-04杨淞麟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佛教意义评价

杨淞麟

【摘 要】泰国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是佛教文化、灯文化和泰国本土信仰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节日,它以“传心灯,祈心愿”等民俗活动为主要形式,自觉地宣扬佛教教义文化,又表现出泰国地方文化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们过水灯节的目的、意义也随之有所变化,但放水灯的宗教性、神秘性还存在人们的心中。

【关键词】泰国水灯节;佛教;意义;评价

一、泰国的民俗信仰

泰国作为一个以佛教立国的国家,平民百姓中有着极深的宗教信仰。佛教是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对泰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到人们行为所遵循的人生观;从国家的传统文化到建筑的装饰艺术;从学校教育到文学著作;从一般日常礼节至重大国事仪式,无不闪烁着佛文化之光,蕴含着玄妙的佛教神话传说。泰国虽然崇信佛教,但并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传布,像伊斯兰教、基督教、婆罗门教等都在泰国流传,信仰中还有自然崇拜、祖宗崇拜等因素。比如,他们并不只是信仰佛祖,也不只是去佛寺膜拜释迦牟尼像,他们还在远离城市的丛林山间祭供山神、树神、河神;在家上香明烛祭祀祖宗。对此,泰国佛教都给予容纳。泰国文化名人披耶阿奴曼拉查东说:“佛教诞生于信奉鬼神的人们之中,这是事实,但佛教从未说过,佛教的产生就是为了破坏人们对其他宗教的鬼神信仰。”水灯节作为泰国民俗中的传统节日,是在泰国这样一种特定的多元而和谐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变化受到泰国的地域、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透过这一民俗节日,也能折射出泰国的文化背景。

二、泰国水灯节的基本情况

泰国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公历11月月圆之日,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间举行,这个季节在泰国是刚刚进入旱季,相当于北方的秋天,气温凉爽,月明星稀,在这雨季过后的时期,正是河水高涨,月儿清辉的美好季节,是夜里放水灯的最好的日子。全泰国的人们都会隆重庆祝水灯节,内容主要为娱乐活动,也有宗教仪典,组织者们所策划的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营造温情脉脉的节日气氛,让参加者乐于参与,并乐于心中,具体包括水灯制作、花车游行、唱水灯节的歌曲比赛、燃放孔明灯、选美比赛、水灯比赛、佛教僧侣进行诵经活动等,参与者基本都是怀着“传心灯,祈心愿”心情参与其中。

如今,泰国庆祝水灯节最热闹隆重的地方,就是水灯发源地素可泰王朝的古都——素可泰城,古城中有座古寺,坐落于湖中间的小岛上,市民和游客在节日中,聚集于此,漂放水灯。活动当日,庆祝活动首先是进行水灯设计和水灯小姐选美比赛,同时还有身着盛装的象队,马队以及花车队伍游行,让人感到彷佛又回到了古老的素可泰年代。

佛教徒放水灯象征着将自己过去一年中所有的罪恶都随水飘去,幸福随波而来,不同的人群放水灯,有着自己不同的祈愿,尽管也还有人依然虔诚地敬供河神,有人希望水灯把灾难、不幸、罪恶统统带走。放水灯的神圣性还深藏在许多人内心的深处:在把水灯放到河面去之前,人们依然要跪下合十祈祷,少年祈祷他们美好的心愿,上了年纪的人希望恒河恕罪赐福。水灯下河以后,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的水灯,直到完全看不见为止,他们希望水灯上的蜡烛燃的时间比别人的长,那样来年的运气会比谁都好。

三、泰国水灯节的文化意义探析

(一)泰国水灯节放灯与佛教仪典中灯的应用之对比

据说水灯节已经有700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起源于泰国第一个皇朝“素可泰王朝的甘杏时代”,水灯节所放的水灯,最初是个什么样子,已无从查考,但有文字可稽的是《皇室十二月风俗》一书的记述:“奴帕玛”宫女创造的水灯是莲花型的。传说在很久以前,素可泰有一位名叫“诺帕玛”的姑娘,长得非常秀丽,只是体弱多病,心里很是苦恼。有一天她正在菩提树下为自己的身体发愁,忽然佛祖释迦牟尼飘然而至。姑娘连忙跪拜佛祖,请求佛祖帮助她驱除病魔。佛祖告诉她,在佛历十二月的月圆之夜,将自己剪下来的碎指甲和头发,放在一个莲花形的灯座里,点上蜡烛,放到河里,就可以驱除病魔。到了这年的十二月的一个月圆之夜,姑娘按着佛祖的话做了,结果她的身体真的康复了。

此外,在泰北,很多的人们以放水灯的形式来寄托对逝者的缅怀思念,祈求祖宗保佑,实现放灯者的心愿和企求。

(二)泰国的水灯节“灯”与佛教中的“灯”的意义

“月有阴阳圆缺”,而泰国水灯节的重要特征,就是在月亮最圆、月光最亮的时候燃放的,这时候,天上的月和地上的灯交相辉映,黑夜变成了白昼,人民载歌载舞,进行狂欢,体味着大自然的恩赐与人类自身的威力。因而,从根本上来说,它的起源是人们对黑夜的恐怖和对光明的憧憬,由于恐惧,所以就祭拜、就感恩,也就有了感谢河神、向河神祈祷、纪念先人的相关传说。泰国的水灯节里的“灯”是水灯,是用芭蕉干和芭蕉叶做成莲的形状,除了在里面放上一些泰国很喜欢的像莲花一类的花、三炷香外,还会在水灯之中点放一只蜡烛,我认为这就是水灯之所以被称为“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放“灯”,在泰北的水灯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放孔明灯,大家相信孔明灯会把一整年的晦气、厄运带到九霄云外。飘上天空的孔明灯万一不幸被风吹落在人家的屋前,他们相信即将来临的一年都没好日子过。为了表示更大的虔诚,有些人在燃放孔明灯之前,还请僧侣来念颂经文,敲敲小锣小鼓,这样的做法与佛教“点灯供佛得果报”的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佛教徒相信莲花能反映修行程度,泰国人们对莲花寄予了美好的联想,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由此可看出,泰国的水灯亦是一盏佛灯,是照亮泰国人民的一盏心灯,是佛教文化、灯文化和社会心态文化的交融。

四、对泰国水灯节的评价

泰国的水灯节作为泰国的传统节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教义、文化、仪式等的影响,是一种传心灯,祈心愿的民俗活动,已成为泰国富有传统韵味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民族节日。水灯节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仅表现为佛教所启示的人的精神信仰,还表现为生存在泰国土地上的所有泰國人,包括马来西亚人、华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血肉联系,也表现为泰国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更表现为泰国现代文明与传统生活的紧密联系,水灯,作为连结泰国民族与水、人与佛(人与神)两者间的文化物质,目前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最佳交融点。虽然我个人认为泰国水灯节的起源、发展与佛教在泰国的传播有关系,但并不是说泰国水灯节完全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而是在本民族文化信仰的基础上,受到佛教、婆罗门教等泰国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一些变化。泰国水灯节中所蕴有的节日情怀,使某些宗教元素归于民间,与民间文化很好的相融合,这是这一民俗节日得以续并发展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戚盛中.《外国习俗丛书——泰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罗向红,黄泽全.《漫游世界指南:泰国》[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刘承华.《文化与人格》[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4]刘建峰.《泰国水灯节对我国城市节庆旅游的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教意义评价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佛教艺术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