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2017-11-04杨志敏

魅力中国 2017年4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

杨志敏

摘要:博物馆是收藏人类文明的神圣地方,是历史的另一类书籍。但是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因此,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是文物保护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仍存在一些弊端,以下是对它的发展趋势的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发展趨势

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漏洞

(一)文物失窃、毁坏严重

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对外开放,每个人都有权利观赏,可是,近年来,不少大小博物馆都遇到失窃或者文物破坏的情形。其中以中国的故宫博物馆为例,在2013年5月8日,故宫博物馆失窃九件展品被窃,虽然偷盗者已经归案,但是这种事件是否能彻底解决还有待改进。此外,故宫的一些文物在检测时已经受损,比如清宫屏风浸水;再者,明代法器等四件藏品人为损坏;更甚者,有文物被拍卖,比如宋代书札。到底还有多少文物经得起丢失和损坏?文物丢失和破坏不仅仅是表面的丢失和破坏,而是我们对民族历史的敬仰遭到了亵渎。

(二)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员不是“看门狗”,而是管理者,需要从各个方面保护博物馆里的文物,不仅仅是负责人进人出。管理者该做的不是做出没有行动的承诺,而是切切实实做好防盗工作,杜绝盗窃事件的发生。除了管理好外部因素对文物的破坏,还要管理好内部工作人员。文物丢失和损坏都与管理人员有关,更严重的是,管理人员参与破坏和偷盗文物。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一个环节必须是把管理员的素养提上去,否则,外忧内患,那博物馆的文物就更加岌岌可危了。

(三)资金制约文物保护力度

文物的保存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有些文物由于对特殊条件要求高,所以需要的更大力度的保护。其实,这方面对资金的需要还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对于地震等灾害区。文物难以禁受震动,尤其是陶瓷器类文物,因此在震后重建或修整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严重制约着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也使得博物馆的各方面工作施展起来困难,比如成列问题,没有好的成列专台,对文物的保护就很不利。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三)文物保护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结语

博物馆文物加强保护与管理是当下博物馆最重要的环节,积极主动面对保护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解决这些困难才是唯一能提高保护与管理的能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孙璐 浅析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 2014(21)

[2]牛明 试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露天博物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