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运用

2017-11-04解宝修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

解宝修

【摘 要】现今史学界中,对于多元史观的运用日渐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多元史观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对历史教育产生了“蝴蝶效用”,研究各种史观在历史教育各个方面的运用,有助于当下的历史课程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最终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多元史观;历史;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方法被引入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在取得新的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史观是历史学研究中的角度,是指人们看待历史的角度,是对待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别于革命史观的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以及社会史观等新史观开始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这既符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一、多元史观引入历史教育的必要性

多元史观引入历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客观需要。综合利用多元史观进行历史教学活动,对历史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历史的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史观教学的推进,必将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满堂灌的形式,切实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历史问题。因此,对多元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运用与反思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多元史观引入历史教育是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彰显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客观对待历史,主观追求真实的历史意识;要注意吸纳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自身的历史发展,开拓国际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全球史观注重以全球化的视野探索人类历史进程,尤其是侧重考察一千五百年以來的人类历史。它既尊重了各国、各地区历史的相对独立性,又将他们的历史置身于整个世界历史的背景下研究。这对树立学生全球化的视野,强化学生整体的、联系的看问题有很大影响。现代化史观基于人类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强调人类社会逐渐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将其引入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的审视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文明史观立足于文明类型,既要求把握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共同规律,又要求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是其发展的特殊性。利用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吸纳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结合自身的历史发展,开拓国际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用多元史观来合理选取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要注意合理整合教材,选取的史料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应选择描述史实的第一手史料,尽量不用带有结论性或主观倾向性的史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避免灌输历史定论。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讲史观理论,而应该将材料与史学的观点结合起来,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化难为易,让学生对史观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二、多元史观在阐释历史问题上的运用

文明史观注重以“文明的交流融合,文明的发展进步”来阐释历史问题。对推动文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的历史事实加以肯定,对阻碍文明发展,破坏文明交流的历史事件加以否定。现代化史观则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三个层面现代化”来作为阐释标准。全球史观以“促进整体世界的发展和社会交往”为阐释标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好视角、抓住标准,以此来阐释历史问题。如评价工业革命:从文明史角度来看,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了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它加剧了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推动了工业文明从欧美地区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散,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直接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的现代化进程,由此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水平和政治觉悟,引起了政治上的更加民主化、法制化,进而促进了思想文化更加科学化、理性化。现代化也从欧美走向亚洲和拉丁美洲,使世界现代化历程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从全球史观角度来看,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向整个世界深入扩张,直到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三、多元史观在评价历史事件上的运用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无从讨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各种问题杰出人物或处于权力核心地位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活动,会加速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对一个时期内某个民族、某个地区的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要善于挖掘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历史活动的了解和剖析,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因和时代特征。以往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采用唯物史观的原则和标准,除了遵循此评价观外,还可以从新史观的视角去评价历史人物。

全球史观强调以“推动社会交往,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标准。现代化史观注重从推动社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个角度来评价人物。文明史观强调以“促进文明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标准来对人物进行评价。三种史观的评价标准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整合的。当然,这与唯物史观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只是我们在用新史观对人物进行评价时,更侧重于他的活动是否促进了人类交往,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髙,是否推动了现代化的历程。

新史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认识历史的新视角、新观点和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尝试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推进历史教育改革,也能辅助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多方面的目标。

历史教育是以历史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史学理论指导历史学科的研究。自然,史学研究的新突破就与历史教育密切相关。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是当前史学研究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史学史观,它们的兴起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借鉴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育必须符合时代需求,全面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相信,一个和谐发展的世界文明只有在多种文化并存且充满活力的互动中才能出现,一切文明都应得到尊重!

【参考文献】

[1]张燕军.现代化与世界历史教学[J].学理论,2012.

[2]黄冬冬.浅谈高中教学中的全球史观[J].教学艺术,2010.

[3]李宗奇.略论布罗代尔的文明史观和历史教学[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

[4]陈艳.用现代化史观指导中学历史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

[5]李喜霞.全球史观与中国史教学的反思[J].陕西教育,2012.

[6]赵艳霞.试论全球史观与世界当代史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