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工作

2017-11-04陈远方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

陈远方

【摘 要】随着企业改革发展和用工形式的转变,劳务工、子女劳务工等正逐渐成为员工队伍的主体。因由于目前待遇与外出打工存在差距,所以工作不安心。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多种用工体制下的员工管理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将人员培养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劳务派遣工;企业;管理

一、当前企业生产一线劳动用工现状

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已成为企业一线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基层班组全部为劳务派遣用工人员。

1、人员总量不足,岗位出现断层。由于企业国有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前些年,上级主管部门不再实行招工,技校也停止了招收石油主体专业技校生,一直未给前线补充劳动力。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产能工作量的不断加大,造成一线人员一直在超负荷、超强度下工作。

2、人员素质不高,安全生产压力大。近几年来,虽然陆续为生产一线补充了些劳动力,一定程度缓解了严重缺员的矛盾。但是在短期内,由于补员过急过多,新员工未经过足够时间和系统专业技术培训,完全依托基层师带徒完成。加上大量技术骨干被输送到外部市场,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短缺,岗位上很多师傅本身就不够成熟,很多是青工带青工。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技能操作项目培训难以在生产岗位上完成,新员工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因此,给基层加大了培训压力、生产压力和安全压力,存在着许多隐患,基层难以承受。

3、人员流失较大,生产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生产一线补充的劳动力均为劳务派遣人员,人员复杂,思想波动大,以及培训学习、技能鉴定取证考试的压力,有的在培训期内走了,有的在试用期内离开了,还有的刚上手,正好能顶岗操作又辞职了,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用工单位总在招聘、培训,但人员总在流失,牵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一线生产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尽管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内部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但仍然难以避免频繁流失现象。

二、影响劳务派遣工管理工作的因素

近年来,市场化改革步伐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企业内部各种利益群体在劳动、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心态和意识等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给人员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各群体利益诉求不一致。合同制员工与其他身份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其对自身的利益诉求不一致。由此而产生的热点、焦点、难点增多,引发了部分员工的心态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形成大量、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2、制度和薪酬待遇不统一。部分员工对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劳动用工、奖金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员工晋升制度、绩效考核,以及住房公积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的发放,甚至当前的员工体检、疗休养待遇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3、承受能力脆弱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由于企业内部存在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内退人员、子女工、临时工、劳务输出用工等多个群体。这部分人员大多数收入低,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对于政策层面的问题比较敏感。

三、进一步加强多种用工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

面对用工形式多样化、复杂化,加强员工的人本管理,进一步尊重、理解、关爱企业员工,是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

1、全面了解员工,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在人的个性化日益凸显示的今天,有很多员工,特别是劳务工没有一种归宿感。这种现象无疑给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如果我们继续沿用过去的那种说教方法,最后的结果将使工作事倍功半。因此,只有知道员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做工作。由于收入的差别、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的不同等等,员工的思想非常活跃。作为管理者,就要善于分析和洞察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员工的内心世界,只有知兵才能更好地带兵,才能更好地确定“人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具体来讲,要做到“知”,就要坚持做到“八清”:即,对员工的性格脾气清、身体状况清、特长爱好清、思想现状清、技能水平清、崗位工种清、家庭情况清、社会交往清。还要根据员工思想状况、需求状况、接受能力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地把握工作的症结,千方百计体现工作的针对性,要注意区分层次,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一人一事的管理工作。

2、真心关爱员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企业要不断满足员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追求,关注和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真心对待员工,让他们有归属感。这就要对劳务员工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注重情感投资,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做好工作,在思想上尊重他们,感情上贴近他们,行为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相信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情感激励,提高管理工作在他们心中的威望,增强工作的威力,在分配制度上,要切实坚持和贯彻向一线倾斜的政策,逐步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缩小与正式工的差距,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改革人事制度,提供平等、公平有序的竞争空间。企业要不拘一格利用人才,而不应区别员工身份。要鼓励自学成才,提供广阔的再教育机会。劳务派遣工素质偏低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知识尤其是较系统的业务知识急需提高。要将他们培养成多面手,一方面要多创造一些培训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教育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自学成才,实行激励机制。以致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为企业增添内在动力,增强凝聚力。

3、锤炼思想素质,规划未来成长道路。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员工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未来,对促进内心和谐大有益处,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现实需要。在为职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基层组织应根据员工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新员工一般希望能较快地做出贡献,想通过在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给他们机会和创造空间,使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中年员工一般能独挡一面,对于他们,企业要充分信任,大胆地将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新的工作任务交予他们,通过提拔晋升,使其职业通路畅顺。与此同时,还要多组织“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换岗轮训,开展“百问不倒,百做不误”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为员工成长“搭台子”。建立激励机制,设立“自学提升奖”、“小改小革奖”、“创造发明奖”、“金点子意见奖”等,为员工成长“架梯子”。总之,在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具体实施上,基层组织要善于分析员工的理想型职业选择和现实型职业选择。两者的距离越近,双方的冲突就越小,应注意规范化进行,逐步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机制,建立劳资双方长期平衡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员工个人抱负与企业长远发展。同时要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发现职工价值的生命周期。

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劳务工成长成才。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首先要练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好思想一靠教育,二靠自我养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什么用工形式的员工,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放松,最终要统一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来,树立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增强“企业兴衰,员工有责”的意识,引导员工不断的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其次要练技能。要按照一专多能员工、工人技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四个方向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他们成长“铺路子”,使他们有归属感,在企业内健康成长、成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