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的角度谈东西方绘画的“移情”现象

2017-11-04张元盛

魅力中国 2017年41期
关键词:移情天人合一

张元盛

摘要:美学中的“移情”说法就好比这样,就当人们在说,我很开心的时候,花儿对我笑,鸟儿为我歌唱,就连松柏也为我长青。但如果人们说我很难过,乌云就是我的心情,雨天是为我流泪,风中都弥漫着将消逝的愁。但是在美学中,对于移情的说法有很多方面,本文就以绘画为例说明。

关键词:移情;天人合一;东西方画作

引言:德国最早产生“移情说,它是一种审美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人们所说的移情就是,在观察外物的时候,常常情景带入,觉得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如同人类一般有思想感情的,同时与人们的内心产生共鸣的一种现象。“移情”在东西方的绘画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姿态,下面我们就分别从东西方绘画的角度去讨论美学中的“移情”现象。

一、 东方画作的“天人合一”

中国讲究的是一呼一吸间与宇宙相通,所以中国古代画作秉承着无处不和宇宙交相呼应,形神间,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这就是东方古代山水画作中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是中国古代画家最常用的一种绘画技巧。从中国古代绘画的角度来讲,外在的事物可以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感情,就好比落叶被赋予的情感就是悲秋,春雨便是喜讯。这是一种外在景物与画家情感相互融合后升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用的一种绘画技巧。这种精神分为,就是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衍生而来,出仕入仕,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本思想也充分的体现再画家的作品中。所以移情在古代中国绘画中是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种绘画渊源。一直到中国现在很多的现代绘画中,这种移情思想一直被传承下来。但是并非传统模式的继承,而更多的是在一些象征主义,抽象主义,神秘主义等流派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但是要明白一点就是传统绘画艺术作品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传达自我感情的一种集体化表现。画家自我的内心世界通过画作被展现出来,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所以经常是有感而发画出一些情景。如果你发现画作是冷色调,你就能明白画家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冷清寂寥的韵味,如果想要表达思念情殇多半会画残花。

但这也并不是只有东方画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典型的有莫奈,他曾经在自己的画作中也展现过这种万物有灵的情景,作品也是在情景交融中迸发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知识色彩更加的绚丽,也更具有表现力,画家将每一个事物都赋予鲜活的生命。每一个色彩的运用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用色彩传达的情感就是美学中移情的表现。

二、 西方画作的“直抒胸臆”

西方绘画与我们的绘画形式是全然不同的,如果我们的画是需要去揣摩作者深意的,那么西方绘画就是一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是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西方绘画的最大优点就是色彩的多样性,作者通过色彩去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绚丽多彩的内心世界。很多象征主义画家,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心中的想法或者说是一种幻想世界,用这种独特而又神奇的色彩去描绘景物,在使用平和的色彩勾勒出人物动物,要表现这种情感。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一直想做却无力去做的,或者说是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往往这种作品才更能打动人心。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比如蓝紫色清新明快,代表了天空或者是大海;红色代表了永不熄火的热情,就好像爱情一般炽烈;黑色则是忧郁的颜色,代表了黑暗和一切灰暗的事物。这些独特的方式都是他们运用移情的表现。

什么是美?学美学的我们未必知道,也许是今天的朝阳,也许是路边的微笑,但这些并不只是说表面的美。美得真实体验就是看客和卖家在一起产生共鸣,就好比一瓶北冰洋是整个老北京的童年一样。只有产生共鸣,才能从这幅画作上感受到画家的心境,和他所想表达的真实情感。东方绘画的移情变现得十分切合。美术作品雨人产生的共鸣,不是一时激起,而是经常存在的,只有人们去不断观察琢磨才能从中发现更多。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仔细思索人生,才能从中得到真谛,去不会被生活所质疑,才能在绘画上得到真正的进步,而这种核心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说,虽然是古老的美学范畴,但是同样适用于今日。唯有发现美,借用美,将感情带入,才能做到真正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结束语:只要是审美主体,那么久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为了吸引更人的人们的视线而引发的。只不过移情说使人们追求美欣赏没得过程更加浪漫。与此同时,让人们赋予了生命的事物在我們的眼中变得更具趣味和美,她在扩宽我们的感情生活的同时,也修饰了我们的生活,使得美学的角度更加宽广。无论东西方绘画,在美学的移情说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东方的写意,西方的美学,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典范。都是他们造就产生了美。

参考文献:

[1]立普斯.移情作用、内棋仿和感觉器官[A].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朱立元,王振复.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593

[3]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7,58,56,57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05

[5] 立普斯.再论移情作用[A].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情天人合一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小学四年级学生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心理·学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