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儿童孤独症物理治疗方法研究
2017-11-04王文雯
王文雯
摘 要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本文研究了近二十年(2001-2017)儿童孤独症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教育训练、行为治疗。作者对目前孤独症的物理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为今后儿童孤独症的救治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希望能对儿童孤独症的相關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物理治疗 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自闭症,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在其发表的论文《情感接触中的孤独症障碍》中首次提出。孤独症多起病于婴幼儿时期,偶见于四五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将孤独症首次归类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其修订版(DSM-Ⅲ-R,1987)明确了交流障碍,言语障碍,重复刻板行为(“Kanner”三联症)为孤独症的主要症状,2013年新出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定义其临床症状为社交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两方面。
2物理治疗方法研究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不容乐观,所以一旦被确诊为孤独症,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恢复并逐步回归社会。目前对儿童孤独症的物理治疗以教育训练和行为治疗为主。
2.1教育训练
教育训练主要是训练儿童的基本生活习惯、语言能力、自助能力和运动技能。利用奖惩的办法从而改善儿童的社交和适应能力。
结构化教育是由北卡罗来纳医学院Eric Schopler等人于1970年建立的孤独症及相关障碍的治疗教育课程,该疗法的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结构化教育根据学生的能力及目标,对学习环境进行安排,利用孤独症儿童视知觉的优势为儿童的活动提供线索以达到教学目标。
感觉统合训练理论于1969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Ayres博士提出,主要运用滑板、平衡木、秋千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Ayres等人认为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儿童体质,对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协调性、情绪及注意力的稳定性、过分防御行为方面有改善。
听觉统合训练属于感觉统合训练的一种,是由法国医生GuyBerard创立的一种新的音乐治疗方法,它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水平。
注意力训练是使用一些患儿感兴趣的教材要求其注意并逐步延长注视时间。注意力训练是其他训练的基础。
2.2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为了使孤独症儿童通过改变行为学会社会适应。常用的方法有正强化法、负强化法、消退法、惩罚法、链条法和暴露法。正强化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a确定希望改变的行为,b确定这一行为的后果,c设计新的结果以取代原来的结果,d实施强化。负强化法是指儿童一旦出现期望行为,就立刻减少或撤除原有的厌恶刺激。消退法是对不良行为少加注意或不加注意而对期待行为多加注意以期达到不良行为消退的方法。惩罚法是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减少不良行为。链条法是把目标行为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相邻的步骤组成刺激-反应的链条,各个步骤完成,目标行为也就形成了。暴露法是逐步将儿童放在他们之前惧怕的环境中,让他们了解到事实上这些环境并没有那么可怕从而改变患儿的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r Anlysis,ABA)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提出的,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包括任务分解、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奖励、提示和提示渐隐、间歇。该疗法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一致性、科学性、严格性,要保证治疗的强度,每周20-40h,每天1-3次,每次3h,在3h内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目前ABA仍是各专业康复机构治疗儿童孤独症最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游戏疗法是一种基于心因论的心理治疗方法,1919年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其后各心理学派根据自己的理论不断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游戏疗法。1982年国际游戏疗法协会成立,标志着游戏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得到广泛的认可。我国的儿童孤独症游戏疗法是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相信儿童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前提展开的。
地板时光训练是由Greenspan建立的一种以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为训练主体的游戏治疗方法,在地板时光训练中,教师和家长根据患儿的兴趣来决定训练内容,一方面配合孩子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制造变化、惊喜和困难,引导孩子在自由的时光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孤独症的诊疗成为近年来临床医学界的热点话题,我们从儿童孤独症的物理治疗方法出发,总结近二十年国内外儿童孤独症物理治疗经验,对儿童孤独症的物理诊疗做一个阐述。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开展孤独症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孤独症患儿能真正得到早期有效的干预,以减少病残儿的发生。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为孤独症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技术和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靳占芳.儿童孤独症病因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11-13.
[2] 邓琼瑶.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3):244.
[3] 孙晓勉.王懿.李萍.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的行为训练-结构化教育[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12(3):141-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