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岁幼儿家庭饮食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2017-11-04吴欲晓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家庭幼儿

吴欲晓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家长问卷的方式,对本园4-5岁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基本饮食情况,家长在幼儿饮食培养中的想法和做法,分析幼儿在家庭饮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提出针对4-5岁幼儿科学饮食的建议,帮助家长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引导家长不断优化孩子的科学饮食培养方法,以期达到均衡幼儿膳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幼儿 家庭 饮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调查背景

“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本”。饮食关系每个人的生命质量,饮食习惯关系人一生的健康状况。4-5岁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切实了解4-5岁幼儿在家庭的饮食习惯,促进家长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意识,从而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其他不良饮食习惯。为此,本人在2016年10月向某园4-5岁的120名幼儿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情况,并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所在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均衡幼儿膳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2调查设计

(1)调查范围:某园4-5岁幼儿家长(父母及祖辈)。

(2)调查形式:由幼儿园统一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家长回家认真填写后把问卷调查表交给本班教师,由保育组回收并统计。

(3)调查内容: 家长基本情况(填表人年龄、文化程度、与孩子的关系、孩子的性别,共四项)。 幼儿饮食情况(幼儿饮食习惯、家长提供方式、家长饮食意见等,共22条)。

3调查结果

我们共发放家长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为90.8%。在对回收问卷进行梳理分析后,我们有以下发现:

3.1母亲对孩子饮食高度关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参与调查的家长对孩子饮食的关注度为100%,其中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幼儿饮食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母亲对孩子饮食的关注比率高达82.4%,父亲占10.2%,而祖辈只占7.4%。这跟母亲在孩子的幼儿期承担更多的养育责任,更关注孩子的生活,性格也更为细腻有关。调查还显示,30-35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家长对孩子饮食的关注度更高(见图1),这可能跟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也因为年青父母拥有高学历,对科学膳食在促进幼儿成长发育方面有着更为理性的认识,也掌握更多科学膳食的方法密切相关。

3.2幼儿饮食习惯有待转变

调查发现,4-5岁的幼儿自主性、独立性明显高于三岁以前的幼儿,他们对自己的日常飲食有着特有的喜好,也有着鲜明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

(1)大部分孩子会因心情而决定饮食。调查发现,4-5岁孩子的饮食跟心智成长一样,很大程度上随心情变化而变化,有69.4%的孩子会因心情而决定饮食的情况,只有21.3%孩子的饮食不受心情影响。

(2)大部分孩子喜欢吃零食。调查显示,88.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吃零食;在“孩子经常吃的食品”这项多选题中,我们进一步发现孩子经常吃零食的比率高达72.2%,其中油炸食品首当其冲,占52.9%,甜点、方便面、冰淇淋也是孩子的最爱,分别占47%、31%、29.4%(见24)。这显然跟孩子的味蕾正在发育,这些食品因为重油、重口味而更能刺激孩子的味蕾,给孩子强烈的味觉感受有关。

(3)大部分孩子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在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目标中,对4-5岁幼儿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中明确提出“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看到80.6%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偏食或偏食现象。在对孩子摄入食物的数量与品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偏食和挑食现象非常明显(见图3),有19.4%的孩子每天摄入过量的肉类食品;30.3%的孩子不喜欢吃绿色蔬菜;50.4%的孩子不常吃鱼类和五谷杂粮;10.2%的孩子还未养成每天吃水果的习惯;有5.6%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有51.3%的幼儿不常喝牛奶,72.2%的孩子平均每天的牛奶摄入量低于400毫升。

(4)部分孩子还没有形成喝足量白开水的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围绕“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对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典型表现做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如4-5岁幼儿“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等。我们认为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幼儿园除了在早点中提供牛奶以外,一直以来都以白开水为日常饮品,孩子在园也习惯喝白开水。但本次调查的结果却让老师们很吃惊,因为幼儿园老师经常提醒并督促孩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并没能延伸到家庭(见图4)。调查发现,92.6%的家长知道给孩子喝白开水的好处,但却没有做到让孩子喝足够的白开水,有8.3%的孩子每天的饮水量不足250毫升,32.4%的孩子每天饮水量在250-500毫升之间,54.5%的孩子饮水量在750-1000毫升之间,只有9.3%的孩子饮用了足量的白开水,有3.7%的孩子还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喝。

3.3家长的饮食理念趋向理性

家长的饮食理念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越来越趋向科学和理性(见图5)。调查发现,80.6%的家长对孩子每餐食物的构成有较为科学的认知。在主副食搭配上,63.9的家长主张以主食为主、35.2%主张主副食各半的方式;在荤素食搭配上,7.4%的家长主张素食为主,88%的家长主张荤素各半的方式为孩子提供餐饮。做到顿顿有蔬菜的家庭占69.7%,经常吃鱼和五谷杂粮的孩子占49.6%。在“在主要用什么方式判断零食的质量”方面,大部分家长会通过看食品成分表(60.5%)、品味道(20.1%)等科学、理性的方式判断零食的质量,很少有家长用广告宣传、外包装等方式去选择零食,说明家长已经越来越注重科学饮食,也具有一定的判断食品是否健康的能力。endprint

3.4家长的饮食教育方式有待提高

尽管大部分家长都在科学饮食的理念上有相当的认识,但在面对孩子不健康的饮食偏好或饮食习惯上却又无可奈何。当孩子挑食时,63%的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品。当孩子的进餐速度过快(低于10分钟)或者过慢(高于30分钟)时,13%的家长同样无计可施。在抵抗零食带给孩子的诱惑方面,家长更是矛盾重重。大部分的家长会表现出足够的理智,知道零食的大量摄入不利于孩子的 健康,也试图通过看食品成分表、品味道、看包装、看价格等判断零食的质量,但是一边又纵容孩子吃各种零食,使72.2%的孩子养成了吃各种零食的习惯,42.6%的家长还会每月带孩子吃一次以上或者在孩子的要求下经常去吃肯德基或麦当劳等(见图6)。

4给家长的建议

由于本次调查针对4-5岁幼儿家庭良好饮食习惯的情况,我们对此年龄段的幼儿家长提出以下科学饮食建议:

4.1营造愉快进餐的饮食氛围

家长要营造全家一起愉快进餐的氛围,餐前可报个营养菜谱,讲个进餐小故事,激发孩子对美食的欲望。进餐时,家长带头吃各种菜肴,边吃边夸菜肴的美味可口,说说菜肴的营养价值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一起愉快进食。当碰到孩子身体不适或确实不喜欢吃的菜时,不要强迫孩子多吃或吃不喜欢的食物,更不要在吃饭时训斥孩子,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进食情绪,减少孩子消化液的分泌,不利于孩子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孩子厌食,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4.2培养孩子专心吃饭的习惯

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共同培养孩子专心吃饭的习惯。吃饭时,不要边吃边玩玩具、电子游戏等,也不要边吃边看电视、图书、手机之类。每顿饭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幼儿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若进餐过快,不经过第一步消化过程,直接进入胃肠里,食物就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同时,进餐速度过快,血液供给量不足,幼小的胃承受不了过猛的进食,势必增加胃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引发胃肠疾病。幼儿进餐速度过慢,致使饭菜过凉,冷食物进入消化道,同样会引起身体的不适,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家长既要提醒孩子细嚼慢咽,又不要拖得太久。每次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内。

4.3培养孩子定量饮食的习惯

除了三顿饭,1-2次点心之外,尽量少吃零食。家中除了提供水果、干果、白开水、牛奶、DIY糕饼等健康食品外,摒除其他高热量、高脂肪,并且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剂的不健康零食。避免孩子因摄入过量垃圾食品终日似饱非饱,使胃肠道得不到休息引起食欲不振。

4.4教育孩子不偏食不剩饭

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且形成固定口味后,很难再适应多样化膳食,不利于幼儿全面获得营养。孩子的口味是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父母对某种食物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喜好,有时家长对孩子的挑食过于依顺也会助长孩子偏食的毛病。因此,要尽量让孩子吃杂食,使主副食多样化。如:孩子往往对芹菜、胡萝卜有抵触心理,可以用这些原料做饺子馅,装饰蒸蛋肉饼等,孩子被食物的色香味吸引,多吃几次慢慢也就习惯了。孩子胃容量小,饭菜品种多,家长不要把饭菜都放到孩子的碗里,既不好看又不方便吃,最好少盛多添,適度进食。

5幼儿园的思考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幼儿饮食习惯的形成主要受到家庭的影响。针对家长重能力培养轻习惯养成以及饮食教养方式不当、家园合作不够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5.1增强家长科学膳食意识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儿饮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宣传有关科学膳食的知识,增强家长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意识。定期为家长举办饮食营养卫生保健知识讲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饮食营养知识。保健医生定期开展面向家长的咨询活动,解答家长在科学饮食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营养的具体建议。

5.2加强家园科学饮食沟通

幼儿园可以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家园联系制度,定期向家长通报幼儿在园的饮食状况、饮食习惯及希望家长配合的内容。同时,家长也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园微信平台、家长QQ群等途径反馈幼儿在家的饮食行为表现。使家园科学饮食信息双向沟通,提高家园科学饮食沟通的效果。

5.3强化家园健康饮食成效

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活动,如请专业厨师介绍食物的烹调方法,开展美食营养自助餐分享活动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接送、亲子活动等机会,对家长进行健康饮食的个别指导,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共享,促进家长良好饮食习惯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同时,改变家长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意识,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切实强化家园共同开展健康饮食教育的成效。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相信在广大家长的重视下,在家庭、幼儿园共同的努力下,4-5岁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一定能够形成,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65.endprint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家庭幼儿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家庭“煮”夫
6种“败性”饮食习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