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分析与检修
2017-11-04黄海
黄海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进行分析与检修办法的探讨,以期为人们更加高效合理的使用化工泵机械设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化工泵机械密封 泄漏分析 检修
中图分类号:TQ051.21 文献标识码:A
化工泵机械密封性的泄漏问题严重影响机械设备运行、机械密封装配、化工泵机械效率等情况。为了使化工泵运行更加稳定,对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与检修进行分析与研究势在必行。
1对化工泵试车与安装的检修分析
作为一种精密装置的化工泵机械密封,引起机械密封性能受损的主要原因除了在设计与制造之初存在不足以及本身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制约之处,主要原因是由于密封部件安装不佳而引起泄漏。
1.1针对安全前的检修
为了确保密封效果良好,对化工泵安装前的检查主要有五:一是对化工泵内密封部件的清洁程度与质量状况,确保不存在划痕、裂纹以及锐边毛刺;二是对化工泵动、静环平整度利用简易卡尺置于要检查的动、静环背面,并透过阳光通过查看间隙均匀程度来判定表面平整情况;三是针对密封腔体进行检修。在检修中应通过测量确保密封腔体深度、直径以及同轴度、垂直度及其他规格都处于合格要求下,其中同轴度一般要求在0.20-0.25毫米,而垂直度则控制在0.05—0.08毫米;四是利用千分表顶住轴肩加之木槌夯击,通过观察轴、轴套窜动量读数区间,来判定机械密封性泄漏是源于磨损面磨损液破坏而引发剧烈摩擦所致,还是泵轴窜动异常所致,通常规定窜动量在0.08毫米内;五是检查抽、抽套表面粗糙度,一般应在0.32 m之内。
1.2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检修
在确保化工泵内有一定静压后,利用引入介质缓慢流通泵轴,通过观察介质流经途中是否存在泄漏,来判定检修位置。若介质穿泄漏量较大现象,则应拆开密封检修安装环节问题,再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组装。此外,若试漏过程中未出现大量泄漏现象,则可启动泵,在启动之初会存在少量泄漏现象均属正常,而如果泄漏呈持续少量状态,说明安装存在密封问题,应重新拆泵检修。
2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分析
2.1泄漏出现在安装静试环节
通常采用静试对调试好的机械设备进行泄漏量的观察,针对泄漏量的判定分析主要有四:一是机械设备泄漏量小的情况。当泄漏量较小时可以判定是化工泵静环或动环出现密封性问题;二是泄漏量大的情况。当机械泄漏量大时说明存在设备动、静环摩擦副间异常。通过对机械设备泄漏量、泄漏位置进行判断,当确定故障位置后利用手动盘车对动、静密封圈问题情况进行判定;三是泄漏无明细变化,则可以确定问题出现在动、静密封圈;四是通过对介质泄漏位置对故障进行判定。当故障为静环密封失效时,则表现为介质从冷水孔漏出或介质四射喷溅。此外,泄漏情况可能存在同时性、主次性,需在熟悉结构基础上通过细致观察方可判断出正确故障位置。
2.2泄漏出现在试运转环节
在试运转中引起动、静环摩擦副受破坏是引起机械密封泄漏主要原因,而导致摩擦副密封失效原因主要有五:一是动、静环密封不当,致使动环轴向浮动引起静环脱离现象;二是运转操作中由于气蚀、憋压、抽空导致产生轴向力较强,引起动、静环触面分离;三是设计不当引起密封材质冷缩性上升以及端面比压下降情况;四是在机械运行中参入了颗粒状物质,在摩擦力作用下使动、静环密封端面出现损坏;五是在机械安装时密封性控制不当而造成摩擦副面端出现严重擦伤以及磨损。出现试运转环节的泄漏故障时,可通过对静压座进行调节,对破损材料、部件进行更换,则可达到消除泄漏目的。
2.3泄漏出现在正常运转环节
引起化工泵在正常运转环节出现泄漏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化工泵零部件磨损严重已达到使用寿命;二是化工泵人为原因操作不当,或工况变化较大以及化工泵维护不佳而引起化工泵在正常使用时出现泄漏。例如,气蚀、憋压时间过长以及抽空而引起密封受损至泄漏;由于化工泵输出量过小,实际循环于泵内的介质过大而引起热量聚集、介质气化,致使密封失效而引起泄漏;管侧容器底部沉渣因回流量过大而致使大量泛起吸入,导致机械密封性受损;针对很长一段时间未使用的化工泵,在重启过程中无手动盘车,粘性过大致使摩擦副密封面受损引起泄漏;在化工泵介质中出现大量结交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以及聚合性物质;工况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而频繁调整或变化等原因均会引起化工泵在正常使用中出现泄漏。
4结束语
总之,化工泵得以可靠工作的前提是装配优质,为了确保装置良好应仔细检修化工泵零部件,并根据零部件受损或安装等故障分析泄漏原因,并根据化工泵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检修,从而在不断调试、检修与分析中保证化工泵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泽东,陈策.试论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分析与检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26.
[2] 苏磊.对化工泵机械密封的泄漏分析与检修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5168-5169.
[3] 林長健.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漏与检修问题分析[J].石化技术,2017,24(1):67,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