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控制策略的探究

2017-11-04李晓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李晓磊

摘 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建筑行业就是其中之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视并予以解决。房屋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着房屋的质量,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本文将从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进行探究。

关键词 房屋建筑 施工管理 控制 方法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理所当然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在这种背景下,若想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就要改善房屋的质量,而房屋又受到施工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要对施工管理工作加以控制。只有增强房屋建筑的质量,才能使整个建筑行业在发展的潮流下保持竞争力。

1当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开发商们都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样的理念下,人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去降低成本,那么房屋建筑出现问题就很正常了。因为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使用不太好的施工材料或者在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这就使得房屋建筑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而房屋建筑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墙面使用的涂料以及防水工作所用的材料的质量比较差,达不到房屋建筑的要求;第二,管道与地面的接缝处、排水管出现漏水,天沟处以及落水口处在下雨天容易出现积水;第三,房屋建筑整体的四个角落存在裂缝,施工过程中建造的不规则;第四,房屋出现下沉、大面积开裂现象,给人一种年久失修的危房的感觉。这些问题严重的表明了,开发商十分不负责任。

2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建筑材料的品质选择不当

我们若想建造房屋,必须要有建筑材料,这是基础条件。而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建造哪部分时选择何种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两者容易使房屋建筑出现问题。开发商为了获取利润,就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就比如:施工的工作人员在选择防水材料的时候,选用了质量未达到标准的类型,这样的话,建筑施工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选择墙面涂料的时候,如果选择了质量低劣的涂料,墙面就容易出现掉皮、变色、脱落等现象,这也是开发商为了竞争,将工程的造价定的过低的结果。

2.2施工队伍的素质偏低,部分人员技术不达标

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员的管理没有一套标准,造成人员们的积极意识不强。而且随着近年来农民工转型到建筑行业,人员们得不到统一的技能培训,对建筑施工的各部分也不太了解,造成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的下降。总的来说,就是施工人员的技术良莠不济,管理工作也不完善,导致施工的质量问题日益严重。

3如何更好的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策略

3.1施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任何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都是不行的,房屋建筑方面的施工更是如此。首先,施工单位要制定一套责任划分,划分的对象就是施工时的组织者及施工人员,这样将责任细化到每个任务执行者的身上,可以让他们不再把心思花在投机取巧上面,而是认真的去完成自己工作,在这样的态度下,建筑施工的质量肯定能够得到保障。其次,要做好事故报告处理工作,房屋建筑是一个大型的工程,在施工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为了最快的完善好施工中的小问题,不對建筑造成质量影响,所以要对一些情况及时汇报,尽早的做出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3.2工程的成本报价要合理

若想建造质量好的房屋建筑,必须使用好的建筑材料,这样质量问题才能得到保障。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人员,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把控工作,并且采购人员要对材料的好坏区分比较在行,这样才能保证使用材料的质量。采购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不能以权谋私、以次充好,对他们的处罚体制要十分严格。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的报价,如果价格定得过低,为了完成任务,就不得不进行缩减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一定要报出合理的价格,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3.3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施工单位在用人时,要对该名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测试,倘若测试不合格,是不能录用的,因为他们的技术决定了工程的成败。而且在选择施工人员时,对他们的素质也要进行考察,要选择对工作积极认真、有道德责任感并且踏实肯干的人,这样也能减少施工中出现错误,进而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

4结语

房屋建筑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千万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泯灭良心,要做敢于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负责的人,严格把控施工管理中的质量问题。希望本文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控制策略的探究,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汤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4 (2) :50.

[2] 陈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 (1):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