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暴力研究

2017-11-04王子文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

王子文

【摘 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虚拟世界里道德底线的一再后退则催生出现代网络暴力,而其中网络语言暴力更成为污染网络环境的重灾区,出现了许多如:“绿茶婊”、“心机婊”、“白莲花”、“屌丝”等带有攻击性质的词语。我们认为现在的网络语言暴力可能源于网络的特殊性,及人们的社会心理作用,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发现网络语言暴力的根源,并寻找方法去解决网络语言暴力问题,还大家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规范化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界定

有人说,语言暴力是以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对他人造成伤害。i现在,在网络上随意便可搜出每一年的流行词语,网络词语也逐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中,甚至有些词语经考证后可以进入词典。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俏皮话,同时也有一些对现代汉语的巧妙运用。但是那些词语看似不经意的调侃,嘲笑,如果稍稍使用不当,或遭人利用,极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源头,甚至引爆网络口水仗。

在这里我们将网络语言暴力界定为含有恶意的,或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伤害的,指引舆论错误导向的网络用语。现在网络暴力已经不仅仅是过激的言论所带来的危害了,它包括不负责任的评论,匿名的指责谩骂,嘲讽风气的形成,计划性集体攻击,人肉搜索,爆吧事件等。

二、网络暴力语言的类型

(一)攻击谩骂类

在众多网络暴力语言中,攻击谩骂性的语言,所占的比重一般最多例如“变态”用于侮辱人心灵扭曲;“伪君子”指表面得体,实则虚伪不择手段的人;“脑残”用来形容人无药可救,或钟爱于损人不利己;“娘炮”外貌及行为表现女性化的男子,并在词中充满戏谑;“土豪”指乡土有钱的人,也带有蔑视无脑消费的人;“妈宝男”只以妈妈为中心的男人,人们常对此带有偏见;“妈的智障”可以用来吐槽大部分看不顺眼的事;“凤凰男”被列为绝对不可嫁的男人前十之一,本是指从农村打拼出来的年轻男子,但渐渐却被当做小气、目光短浅的男子的代名词等。

(二)一语雙关类

在对网络暴力语言研究中我们发现其中一部分词语为一语双关类。例如:“绿茶婊”本意指外貌清新脱俗,但现在却被认为是楚楚可怜可背后善于心计,玩弄感情的女人;“白莲花”本意是白色的莲花,但现在却被同样用来讽刺具有“圣母”情怀又好运的人物,受了委屈也同情心泛滥的人;又如“狗带”一词,一般会想到拴狗的链子,但其意竟是通过英文go die音译过来的,表达“去死”的意思;“你妹”本意是你的妹妹,现在却又多出一层带有辱骂性质的口头感叹词的意思;“呵呵”本来是作为拟声词使用,现在却包含了冷笑,嘲讽,轻蔑的意思。这类词语在网络暴力语言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

(三)贬斥性词语类

在我们的分类中,我们将贬斥性词语定义为那些擅自改变词语的性质,将本为褒义或中性的词语变为带有贬低侮辱性质的词语。如:“冷无缺”指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的人;“城会玩”表示对一些人做法的贬低,轻视,反对;“屌丝”被用来形容与“高富帅”“白富美”相对的穷而猥琐的男子;“逗比”挺逗的二比,虽在熟人范围内使用为中性词,但对陌生人使用时则表达为傻子。这类词语在网络语言暴力中正逐渐呈上涨趋势。

三、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

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成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只有多角度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才能对网络语言暴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一)网络的特殊性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逐渐发达,人们只需要一台小小的电脑就能够连通世界,QQ,微博,微信,博客甚至INS,脸书等社交软件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中,在这些社交媒体上人们享受的不仅仅是网络上的虚拟沟通,还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收集新闻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网络的虚拟,匿名,使得一部分人,肆无忌惮地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甚至包含谩骂,侮辱性的词语。根据唐芳贵《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一文,我们可以知道网络语言暴力是一种群里性事件如不加以制止,其事件将愈演愈烈。ii

我们所做的有关的调查问卷中显示,被调查的样本约83%的人了解网络语言暴力,其中微博等社交软件暴力与人肉搜索等两种暴力方式最为常见。有10.42%的人对网络新兴的词汇非常了解,且只有6.25%的人对网络新兴词语不了解,大部分的人处于一般了解与比较了解的状态。

(二)人们的社会心理

现在一些网民很容易受到一些媒体或者是主观意向的引导来在根本上认定了已被扭曲的事实,并对其评论。根据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一文中我们知道现代网络语言暴力分别是由阴影原型的爆发、自卑感的驱使、社会无意识的释放、“广场式的狂欢”等原因产生。iii如对明星的私生活产生了八卦心里,一遍窥窃着他人的隐私,一边批评、谩骂、指责。而一些行为事件刚出来,有人就故意为其贴上了标签。如本是慈善公益活动的冰桶挑战事件,有些人便站出来为其贴上“虚伪”、“打着玩乐的幌子”、“作秀”一类的标签。这种近乎于语言霸权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其平等自由的精神。这种理性思维的破坏来源于文革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且随着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会给现代人民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内心的扭曲。这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

网络语言的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网络语言应尽早进行规范,以避免其对青少年的母语学习产生影响,同时也避免网络语言暴力使得网络环境遭到污染。对此我们认为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应从两个大的方面出发。其一为政府行政监管,其二为我们自我约束。

首先政府应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循循善诱,通过增强网民们的道德意识来绿化我们的网络世界;其次政府应加强管制,提高网络安全网建设,将不良信息过滤掉,从而还大家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同时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参与包括网络语言暴力及其他一切的网络暴力的人实施适当的惩罚,并奖励对上述行为自发检举的人;最后,适当的网络实名制,也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使人们意识到自身言行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减少网络暴力语言的使用。

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在面对网络语言暴力时,不跟风,不盲从,不轻信,不参与其中,不被舆论导向所诱惑,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三观,共同为绿化我们的网络语言环境而做出贡献!

五、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部分网络语言暴力来源于现代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及人们的从众心理,这些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它可能会带来一些无形的精神压力或是恐慌,甚至很有可能威胁到网民的安全或误导其触犯法律的底线。这种现象同时也会引起网络的失衡,使我们的网络环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不平等的状态之下。而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寻找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我们的网络环境变得更好。也让当代大学生,可以在安定的网络环境中树立更加良好的思维定位,以便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还给大家一份纯净的天地。

注释:

i刁晏斌:《略论“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ii唐芳贵:《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04期。

iii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0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
浅析网络语言变体的特点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概念整合视角下网络语言形成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