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教学管理工作
2017-11-04石泽元
石泽元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相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管理经验谈谈我对于初中班级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阶段;管理工作;建议
众所周知,我国各阶段学校教育的开展基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所谓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人组成,每个班级都会有固定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各项事务的总负责者。班级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作为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集体生活更容易培养學生的合作意识和日常交往能力。而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只能通过最开始的入学考试来粗略的进行划分,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实现班级之间的能力均衡,以及班级内部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以保证未来教学过程中实现良性竞争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互补,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个性也各不相同。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接收一个班级时所面临的是学习能力和个性都各有特色的一群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实现班级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知识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
对于初中阶段来说,正是学生的青春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也就容易呈现出更多的冲突和矛盾,这样也给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具大的挑战。要想做好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我们要从班级环境,师生情感等方面入手,建立一个互信互帮、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从而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感受到的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素养的培育和个性的养成,进而保证学生逐步成长为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从物种的角度来看,人是典型的群居性动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很难做到“遗世而独立”,更多的是选择融入社会。这也就导致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周围环境人群的影响。而班级也可以算作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而让环境和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互为影响关系。
首先,从教学的方面来说,教师要打造良性竞争型的班级氛围。虽然素质教育环境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成绩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进入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习,所以说成绩的好坏依旧是检验学习成果主要途径。所以在班级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和各科教师的沟通合作,设立进步墙,给予学习进步者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学习方面的良性竞争。
其次,从日常生活来看,教师要打造互帮互助型的班级氛围。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有非常多的时间需要集体生活在一起,例如共同参加活动,共同玩游戏等,并且学生进入社会人际交往也就更为频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自己为示范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二、用爱心温暖每一位学生
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也许在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解决能力不足,但学生更能够通过自己的直觉去分辨好坏是非,所以在对于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做到大公无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心底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平等和关心,进而才能够敞开心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长时间内教师习惯于以成绩去衡量人,学习好的学生给与多一点关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关注相对较少。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敏感且叛逆的时期,教师的一点不公平的对待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被忽视感,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一些学生甚至是通过扰乱课堂班级纪律的极端方式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我们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平分每一份关心和爱心,避免学生的心理落差感。
其次,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问题或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早恋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萌芽所导致,对于班主任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打压,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在逆反心理的作用,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能够做的一方面是站在和学生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引导,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并给与思想和行为上的健康引导。另一方面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避免盲目的阻止所带来的不利结果。双管齐下让学生能够将早恋时大部分爱情转化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动力,继而为学习提供动力。
三、赏罚分明,建立明确的班级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对于班主任管理班级来说,制定赏罚分明的班级纪律势在必行。
首先,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教师明确建立班级制度的重要性。因为社会现实表明,最为规范的社会环境的形成都是来自于法律和制度。当然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上升不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但是赏罚分明的班级制度是必须的。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从而让学生的行为能够有最为基础的规范。当然在建立规范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而实现共同制定,共同执行,共同监督。
其次,班级制度要做到简单明了,避免无用条例。直观性的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对了接受表扬,做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这样可以从根源上给与学生行为方面的直接指导,赏罚分明不仅有利于教师管理班级方面的事半功倍,还有能够无形中给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正确引导。爱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愿,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成长。
总之,在我看来环境、爱心、纪律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三大要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最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7-11.
[2]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22-2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2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