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究

2017-11-04刘海燕

魅力中国 2017年4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多媒体教学意识

刘海燕

摘要:我们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的所有生物一样,共用一个生存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首要难题,而高中地理教学则是我们了解环境的一个最佳途径。

关键词:环境问题;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环境教学

我们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离不开环境对我们人类的保护,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科技力量的增强,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在发展期间没有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洪涝、地震、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带给人类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地球环境在以这样一种方式警告我们,如果再不保护环境,人类面对的,远不止自然灾害这么简单。所以,在这个21世纪的和平年代,我们越来越提倡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我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逐渐深入到每个人的亲身实践。我国更是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见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而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些都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也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知识渗透,是当今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中环境知识的渗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也是我们了解环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从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起源,了解到地球上的生物种类,还能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对世界资源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的资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以及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以我国为例,叙述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年限,阐述人均占有量少的事实;同时,给学生讲解近几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人类付出的惨痛代价。学生在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的时候,一定会不知不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利用科技采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必须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而多媒体教学就能充分展现这一学科特征。首先,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在备课时将地理教材中的理论进行一个细致的整盒,尤其将可以配图或者视频的内容进行单独标识,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与教材中理论知识对应的图片或音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这种教学方法相较于教师传统的口头阐述来说显得更为生动有趣。

比如:在讲授城市环境污染的这一章节时,只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为,在城市污染中,不仅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还有各种光污染和噪声污染,我们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在城市工业生产中,那种一排排的烟囱正冒着浓烟滚滚,地下的水沟流淌的全是黢黑的废水,以前蔚蓝的天空现在已经灰蒙蒙一片的情景。相信学生在看到这些景象的时候一定会感到非常震撼,从而对我们城市的环境现状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在心中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而这种效果只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三、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这门学科有很多理论需要学生大量记忆的部分,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进行多大改变和创新,甚至一直都采取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在一种呆板又僵硬的状态下运转,严重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采取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调解课堂气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就学生身边的雾霾问题向学生展开提问:雾霾发生的原因?雾霾天气最明显的城市?雾霾给人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自主整理;而且在与小组成员的探讨中还可以拓展思维,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四、采取活动式教学法

高中地理囊括性强,具有开放性和广阔性的特征,并且高中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挂钩;因此,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东西为原型展开教学设计。另外,想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强烈的热情、对环境保护有极强的心理意识甚至付出实际行动,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对环境保护以及如何保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很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组织学生在学校开展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活动,通过这些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呼吁大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或者通过开展比赛的方式,号召大家去拍一些保护环境的公益短片;又或者开展辩论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比如:就当代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利弊展开辩论,通过这种辩论赛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心中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放大。由此可见,活动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将环境保护投入到实际行动,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生活习惯。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人文与自然的统一,是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不能离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离不开人的保护,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构建美丽地球,共建美好社会。而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要尽量做到将环境保护渗透进地理教学,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带动学生并呼吁身边的人切身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只有每一个人都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真正的节约资源,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多媒体教学意识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